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滇西北地区,藏民族与汉、彝、白、纳西等民族长期交往,共同生活,为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云南省的藏文古籍,主要分布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各地及其附近几个州县。按时间划分,可大致分为吐蕃时期、藏传佛教形成初期、甘丹颇章时期三类;按内容划分,大致包括藏传佛教格鲁、噶举、宁玛诸派古籍,民间藏书以及档案文献,其中有的藏文古籍具有云南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2.
六省市区藏文古籍工作第十一次协作会议于2011年3月25日至29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召开。来自北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六省市区的从事藏文古籍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各省区市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藏族卷》各省区分卷的整理编纂情况,以及  相似文献   

3.
益西拉姆 《民族学刊》2012,3(6):54-58,99
藏族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藏文古籍文献又是藏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着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工作单位的纷纷建立,保护和抢救藏文古籍文献工作也全面展开。本论文通过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馆藏形式、收集和整理、目录规范、载体变化等方面进行梳理,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保护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关于藏文古籍数字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丽华 《中国藏学》2011,(2):153-158
文章根据国内外古籍数字化的经验,就编制藏文古籍著录规则和分类法、使用统一字库和文件格式、培养古籍编目人员、利用和整合国内外现有藏文古籍数字化资源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藏文古籍文献是藏学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大的方面看 ,藏文古籍文献 ,包括吐蕃早期文献、吐蕃以后的佛教典籍和藏文历史档案。藏文古籍文献作为藏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在藏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有责任系统地介绍藏文古籍文献的概况及整理、出版和研究动态 ,是藏文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专业保护藏文古籍工作的角度,提出藏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与著录规则科学界定,藏文古籍的概念,著录范围,古籍著录单位以及不同古籍之间存在的各类复杂关系,特别是各著录项目的信息源规定表及取自规定信息源以外的信息等古籍客观著录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极为重要.其对解决藏文古籍信息化过程存在的藏文字处理中之难题具有现实可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于史籍,对我国著名藏传佛教寺院印书院的历史及其工艺作了简要考述.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 《中国藏学》2011,(Z2):151-152
本刊记者讯:中国藏学出版社《先哲遗书》丛书(藏文)荣获2010年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和奖励国内新闻出版业优秀出版物、出版单位和个人。该奖项于2005年出台《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后始施行,2007年首次开评,每三年评选一次。第二届评选首次设立期刊奖。奖励范围:由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新闻出版单位正式出版并公开发行的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经印刷复制质检部门检测的优质印刷、复制品。由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图书、期刊、报纸、音  相似文献   

9.
先巴 《西藏研究》2012,(2):102-111
本文分析藏文古籍的目录结构特色,归类普查字段,统一概念,制定既符合藏文古籍著录规则的特性,又符合全国古籍普查平台数据著录要求之规则。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叙录(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藏文文献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 ,据不完全统计 ,散失在国外的有 4967号 ,国内收藏的则达 1 0 880件 1 。敦煌藏文文献不论数量多少 ,卷帙长短 ,都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遗憾的是 ,国内的敦煌藏文文献的编目工作滞后 ,致使许多文献还深藏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 ,没有被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文是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叙录 ,期望这一叙录能有助于学术界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藏文文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利用这些文献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赵天英 《中国藏学》2016,(2):120-125
甘肃省瓜州县博物馆藏有三件西夏藏文医药文献,出自瓜州县东千佛洞泥寿桃洞。从出土地点、同时出土的文物以及文字特点等方面考证,属于西夏时期。所记泻药药方、凉药药方、创伤药药方、治眼方,具有藏医药特色,用药多为西夏常见药物,反映出西夏时期河西地区的一些常见疾病,说明西夏医药学除了吸收宋、金的先进经验外,还向吐蕃学习,构成了西夏多样化的医药学特色。  相似文献   

12.
束锡红 《中国藏学》2008,(1):239-241
由西北民族大学主办,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协办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发布会暨敦煌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9月13日在兰州隆重召开。国内外敦煌学、藏学界学者相聚一堂,就敦煌学、藏学以及相关领域中的一些重要论题发表了不少专题报告与学术  相似文献   

13.
田仁利 《民族论坛》2012,(11):15-17
<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古籍办成立于1986年,其职责是"组织、联络、协调、指导"全州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究工作,有编制3名。尽管面临从零起步、人手少、资金短缺等困境,但在国家民族古籍研究室和湖南省民族古籍办的指导与支持下,在州民委的领导下,该办工作人员不辱使命,20多年来共支持、组织、出版、印刷民族古籍及其他民族文化类图书300多部、6000多万字。还有众多州内民族文化工作者自愿投身到民族古籍工作中,他们自筹资金开展田野调查,整理打印,出版印刷,潜心研究;特别是不少退休老人,他们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李跃平  裴光兰 《民族学刊》2015,6(6):88-94, 121-123
文章以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以1991-2014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藏文古籍文献”为主题的载文信息为检索内容,通过检测得知1991-2014年以“藏文古籍文献”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共有45篇文章。这些研究成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丰富全面,涉及面广;二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三是研究领域的多种化;四是研究形式多样化。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藏文的古籍文献保护与抢救研究、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古籍收藏与古籍研究、古籍目录学研究、古籍文献数字化信息服务研究、藏学文献馆藏建设研究和其他与藏文古籍文献相关的研究等多视角对“藏文古籍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以期在展示精华的同时,力图为“藏文古籍文献”研究的深入研究提供可借鉴性的综合史料。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有为数不少的藏文文献,据不完全统计,在15000号之前单独编号的共计291件(卷),另有29件(卷)背面有藏文文献.自2005年开始,国家图书馆开始陆续出版<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其中有209件藏文文献集中收录在其第124-126册中.敦煌藏文文献的详细信息也记录在<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各册的"条记目录"中.不过,<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条记目录中的藏文转写存在较多的问题.文章即以举例方式详细指出了其藏文转写的误录、遗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2008,(11):77-77
1997年6月30日至7月4日,第33届WG2会议及SG2全会在希腊举行,宣布藏文通过了最后一级的投票表决,正式形成藏文国际标准。中国第一个成为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编码从此诞生。这是我国藏文国际编码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也是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藏文“元版”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对于元代是否有藏文雕版印刷,后世的相关研究论著中提法不一,颇有争议.文章以新发现的几部藏文"元版"为根据,为这一争议第一次找到了实物根据.文章还根据这些文献的题款及发愿文,对主持这些文献的编修、资助印施、刻印、校对人员的名字、地位、社会关系等均作了相关考证.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2,(11):12-14
<正>民族古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力量之源。保护民族古籍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密切源远流长、血肉相连的民族关系,提高各民族的历史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湖南民族古籍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和"救人、救书、救学科"的原则,在古籍机构建设、古籍人才培养、古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一些青年藏族学者对藏文史籍中的古族"阿夏"(va-zha)并非与汉文史籍中的"吐谷浑"同源,也非吐谷浑之藏文族名的看法进行讨论。从藏文史籍关于阿夏早于吐谷浑历史记述的真实性问题、关于藏文文献出现"吐谷浑"名称问题、关于藏族来源"四氏族"、"六氏族"传说与阿夏族源的问题,以及藏文史籍"阿夏"一名的由来问题等四个方面,论证中外学者一般均认为"阿夏"即"吐谷浑"的藏文名称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0.
仁增  傅利平  桑杰 《中国藏学》2016,(2):201-208
书名是一部书的"品牌标志",也是其主题旨趣的"指示牌",因此,对其之翻译绝非小事。本文在介绍藏文书名的取法、构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藏文书名翻译成汉文的问题,提出三种主要翻译方法和三个基本要求,认为翻译藏文书名,在力求保留原文独特风格的基础上,更要关注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及译语读者的审美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目前的汉藏文化交流中,有效地实现藏文书名汉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