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经济学界最近正在讨论级差地租问题。有些同志试图用马克思的地租学说来解释我国当前农村人民公社内部各个生产队之间存在的经济差别。他们认为由于某些生产队耕种着丰度较大或位置较优的土地,或是在同样的土地上投下了更多资金和劳动而使土地生产力提高,从而得到的差额收入,是“级差地租”。因为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  相似文献   

2.
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坚持辩证法,防治螟虫工作,也不能例外。得与失花山公社陈豆腐生产队和小魏生产队,是相邻的两个生产队。这两个队各种五亩多糯谷,靠在一个垅里,土质、水利条件都差不多。但在防治螟虫的问题上,由于两个队的认  相似文献   

3.
略论“商标”与“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和“品牌”是近年来使用极为频繁的两个概念。在涉及商品的牌号时,有的称“商标”,有的称“品牌”。在涉及牌号的无形资产价值时,有的称“商标评估”、“商标资产”、“商标价值”,有的称“品牌评估”、“品牌资产”、“品牌价值”。而不少时候,两个概念被交替使用,忽而“商标”,忽而“品牌”。那么,这两个概念是否完全等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差异?这是一个最易混淆的问题,也是最难说清楚的问题。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现实上讲,这两个概念都需要澄清,因为恰恰是对这两者缺乏科学把握,致使不少企业在无形资…  相似文献   

4.
行政机构改革是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机构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机构的效率,扩大机构的民主性能,以适应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这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这里主要讲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理论认识上需要弄清的若干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有许多原则性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当前进行政治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是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新课题。近几年来,有不少文章明确提出要再认识或重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这是很必然,也是有现实意义的事情。问题在于用什么立场、观点、方法进行这种再认识或重新认识。有两种倾向我们不能赞成:一种是以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某些新变化“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甚至认为资本主义具  相似文献   

6.
“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今日世界的纷争虽然不能说主要是由文化之冲突引起的,但也决非与文化冲突无关.因此,关于文化冲突与文化共处的讨论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是增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而引向和平,还是因文化隔离和霸权而导致战争,将影响着21世纪人类的命运.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殖民体系的瓦解,文化上的“西方中心论”也逐渐随之消退,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贸易、信息传递的发展,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文化上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目前,世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两股不同方向的文化潮流:某些西方国家的理论家从维护自身传统利益或传统习惯出发.仍然坚持“西方中心论”;与此同时,某些取得独立或复兴的民族,抱着珍视自身文化的情怀,形成一种返本寻根、固守本土文化的民族主义和回归传统的保守主义.某些东方学者鉴于两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对世界造成的灾难和自身所曾受到的欺压,甚至提出了文化上的“东方中心论”.如何使这两股相悖的潮流不致发展成大规模的对抗,并得以消解,实是当前一大问题.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在西方国家与民族以及东方国家与民族之间,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也会引起纷争和冲突.这在历史和现实中所在多有,不  相似文献   

7.
996年3月28日江泽民主席在出席全国四所交通大学校长座谈会时指出:“我们的经济工作正在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新的社会治理与发展目标。建设当代和谐社会需要从传统思想资源中汲取智慧,引以为鉴。儒家“小康”“大同”两个层次的社会理想图式,要求我们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时要善于区分现实政治治理的“善治”与和谐社会道德理想两个层次。传统民众“太平盛世”、富而均平的追求,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并将其作为重要价值目标来追求。和谐社会的实质内容和建设目标应体现为“政通———人和”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现有五千六百六十四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的有二百五十八个队,占百分之四点五,另外还有三百八十五个队对经济作物也实行了包产到户。今年夏、秋收后,困难地区搞包产到户的队将会迅速增加。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有些同志提出“包产到户是不是分田单干”的问题,回答是否定的,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是有区别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搞“包产到户”?前些年左一个套套,右一个点点,都是些左了又左喝西北风的办法,特别是一些自然条件差的山区,搞得社员没吃没穿,有病没钱看,娃娃上不了学,青壮年娶不上媳妇,讨吃要饭的,卖血为生的都有,不少生产队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北方民族政权史,首先碰到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我国是否长期以来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每个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前天下一体”、“天下一体”;“前中华一体”、“中华一体”。“前天下一体”是指秦以前,“天下一体”是指秦、汉到隋、唐;“前中华一体”是指辽、宋、金,“中华一体”是指元、明、清。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是互相衔接的,后一阶段的诸因素发生在前一阶段之中,前一阶段的某些因素又残留到后一阶段之中。不管是“天下一体”,还是  相似文献   

11.
我县在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中,在农村逐步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主要是“大包干”责任制。现全县三干七百一十个生产队,实行这种责任制的有三千○九十八个队,占百分之八十三点五。“大包干”办法的具体内容是:坚持队为基础,实行分组作业,土地、耕牛、农具所有权归队,固定到组管理使用;农业机械,集体茶、林场和队办工副业以及当家塘坝水利设施,由队统一经营和  相似文献   

12.
对比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变革,可以看到两组引人瞩目的现象。一是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体制方面不同程度地背离了各自原有的模式,显示了某些相似之处。这可以叫做东西方国家之间的“体制趋同”。二是五十年代以来,各社会主义国家陆续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纷纷舍弃或改造了传统的苏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解上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为何物("马克思主义不是"三个组成部分)"的讨论,这里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①另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何伟先生的《斯大林模式今天怎样影响我们》(《炎黄春秋》2010年第8期)与徐崇温先生的《论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区别》(《红旗文稿》2010年第8期)的争论就突显了这个问题。以上都涉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何文指出徐文"主要内容是讲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但对‘科学社会主义’只字未提。可是文章标题中用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两者是同义语、还是有区别,就不得而知了。"何伟先生不同意徐崇温先生的观点,用斯大林模式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来回答,也未讲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这里涉及两个范畴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辩论清楚:一个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涉及的是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的问题;另一个是议会民主的问题,它涉及的是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前者是后进的民族或国家如何跨越发展的问题,后者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议会民主的条件下如何演进的问题。这是两个范畴的问题,虽然都涉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但它们各自遵循的是不同的规律。在讨论中,使两个范畴的问题混淆,就影响了我们的理论思维,造成理论的混乱。为此,我们分开来讨论。本文先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及其规律问题,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阐明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的生产的关系,是我们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理论指导。我国从1999年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人口老龄化程度呈不断加重趋势。近年人口学界的预测显示,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将出现短缺,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应从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力、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四个方面入手,处理好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兵 《云梦学刊》2007,28(4):13-14
这次论坛以“当代高等教育与当代学术发展”为主题,我以为很好,很有意义。 这种意义首先体现在现实性上。与以往的某些论坛不同,这次论坛讨论的问题现实性很强,论题中的两个“当代”就很好地说明了它的现实意义。我们的论坛不是纸上谈兵,大放空炮,而是联系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来作比较集中的、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6.
二十大报告提出,前进道路上需要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简称“五个坚持”,目的就是使全党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要求,面对机遇、困难、风险和挑战,明白我们“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根本问题,从而为贯彻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打下坚实基础。“五个坚持”指明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的基本问题,即:谁在领导、为谁而干、采取什么路径、动力之源何在、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五个坚持”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所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遵循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美国化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面对文化全球化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深入探讨,文化全球化是否会产生全球文化和文化全球化是否会导致文化美国化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19世纪欧洲工业化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意识形态,成为对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非工业国有实际意义的理论体系,这历来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反复加以解决的课题。两种社会条件之间相差如此悬殊,马克思主义竟对追求国家现代化的中国革命分子产生吸引力,似乎有点反常。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中国革命者是如何看待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因为以正统形态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只有作某些发展,才能在中国的社会条件下起指导作用,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他指出,为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实际作用,必须使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9.
国家在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一○年,连续两年出现了财政赤字,这是影响经济稳定的一个消极因素,是大好形势下潜伏着的一个严重危险。正确认识、积极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对我们狠抓调整,稳定经济十分重要。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一个大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程曦 《兰州学刊》2007,(5):46-48
"世俗化"(Secularization)可分别从社会的方面和宗教的方面看,佛教的"世俗化"是指佛教从传入中国后,在中国传统儒学的文化背景和内外压力下越来越重视世俗的倾向.佛教的"世俗化"同其"世间化"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这两个概念的解析和区分有利于我们对佛教史及当前佛教界的某些实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