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秦巴山区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如何依托秦巴山区旅游资源优势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并推进秦巴山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持续发展,尽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论文在对秦巴山区自然条件、资源环境、人文历史、经济社会等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业发展潜力以及贫困成因分析,进行战略产业选择研究,提出了构建秦巴山区乡村旅游扶贫、景区旅游扶贫、生态旅游扶贫、红色旅游扶贫、三国旅游扶贫、城镇旅游扶贫、文化旅游扶贫、商品旅游扶贫等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和旅游扶贫保障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造血"式扶贫开发方式,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通过旅游产业开发,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旅游生产要素是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旅游扶贫实践长期采取的是资源驱动型的旅游开发方式,旅游生产要素不合理的配置与利用成为制约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贫困地区应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提升劳动、土地和旅游资源等旅游初级生产要素利用效果;创新和发展企业家才能、技术和信息等旅游高级生产要素,形成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大旅游扶贫力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 ,旅游扶贫作为西部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尽快走出贫困的有效模式 ,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政府主导、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贫困农民对旅游开发的参与性 ,以及发展生态农业和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阐述了旅游扶贫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旅游助力脱贫的同时带来全球性人口流动和语言文化接触,对贫困地区的社会语言生活产生诸多影响.依据重庆市武隆区语言生活实态数据,分析其语言生活的总体状况、社会差异、变化及成因,认为围绕"后脱贫"治理阶段旅游扶贫的实施,有必要制定旅游扶贫县域语言规划,指出规划的根本目标是构建和谐的旅游扶贫县域语言生活,核心概念是语言资源,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话推广方略、语言功能规划和语言权利平衡等.  相似文献   

5.
旅游对扶贫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为旅游打破贫困地区生态文化资源丰富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两难悖论,给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带来收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带去消费,提高当地人口素质,突破贫困、人口、资源恶性循环等方面。旅游扶贫的减贫效应,主要包括经济减贫效应、社会减贫效应、生态减贫效应和文化减贫效应等。  相似文献   

6.
以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县乡村旅游扶贫为例,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文化绩效、生态绩效四个层面构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权重确定,并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测度乡村旅游扶贫绩效。研究表明:乡村旅游扶贫综合绩效逐年上升;从各子系统来看,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文化绩效依次递减。需要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加强社会安全管理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机制,以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扶贫绩效。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是基于贫困人口“碎片化分布”“代际传递”现实背景的新战略与大战略。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走出贫困的有效路径,但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出现了诸多的偏差,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旅游扶贫的实践,着力实现旅游精准扶贫。本文认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旅游精准扶贫的宏观基础,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是旅游精准扶贫的中观重心,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建设是旅游精准扶贫的微观追求,这是旅游精准扶贫的三大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建构了旅游精准扶贫系统内容框架,然后通过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贫困人口有效参与旅游发展与政府精准帮扶等措施,进而就提高贫困人口生计发展能力建设和持续有序的精准考评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方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旅游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旅游扶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旅游扶贫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刺激和拉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但就目前发展状况来讲,河北省旅游扶贫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的束缚旅游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扶贫的主要目标是扶贫。然而,一些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并没有充分发挥扶贫作用,难以实现地区贫困人口的获利和发展,从而与扶贫目标相违背。文章从旅游业二元结构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由于旅游业的开放性和旅游扶贫开发背景的贫困性两者之间的矛盾,旅游业正式部门未能充分发挥扶贫效应,并对非正式部门产生“挤出效应”,使贫困人口被挤出旅游获利圈是导致旅游扶贫失效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分析产生“挤出效应”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挤出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2018年四川省163个县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探究旅游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旅游扶贫效率呈波动式增长,但仍存在较大效率提升空间,且区域间差异大;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静态效应显著,相较于非贫困县,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增长的静态效应更强;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发展存在溢出效应,而对于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更能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即溢出效应明显。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推动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旅游是解决现代农民自身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社会国家解决旅游资源丰富但地区贫困最有效的途径之 一。因此,凭借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加快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进程。以旅游扶贫为背景,以昭觉县为例来探析凉山彝区 在发展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管齐下,创新扶贫方式、深挖资源内涵,打造特色化产品等一系列的可行性建 议。通过这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昭觉的扶贫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加快实现村民收入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试析女性与旅游扶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尤为突出。自上世纪90年代旅游扶贫战略在我国各贫困地区开展以来,这些地区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女性化”、“旅游业就业的女性化”以及女性在服务及服务管理的先天性优势等特点,使得贫困地区的女性在旅游扶贫过程中为我国的反贫困做出了巨大的经济贡献和社会贡献,同时也为女性带来了目的地女性商品化、双重工作日以及女性文化的同化和变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旅游精准扶贫绩效影响因子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精准扶贫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扶贫方式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会与扶贫目标产生一定的偏离。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花桥村从事旅游业农户与从事非旅游业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进行对比,并对旅游扶贫的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发现:(1)花桥村开展旅游精准扶贫以来,农户的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得到显著提高,旅游扶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2)花桥村农户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该因素成为农户进一步提升可持续生计水平的瓶颈;(3)旅游精准扶贫在开展过程中伴随着“精英俘获”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农户之间的贫富差距。针对花桥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继续坚持社区参与的旅游扶贫路线,保证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话语权;(2)扶贫更要“扶智”,要加大对当地贫困人口职业培训和基础教育的投资;(3)丰富旅游扶贫的方式,建立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旅游扶贫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个省市为研究单位,应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10—2014年的旅游扶贫效率,并通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计算出各省市旅游扶贫效率的变化情况.通过ArcGIS软件分析长江经济带整体旅游扶贫效率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情况,以及长江经济带局部空间自相关情况.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扶贫效率呈现上升趋势,旅游扶贫效率空间集聚程度不高,没有明显的集聚现象,长江经济带旅游扶贫效率增长率总体亦呈增长趋势,旅游扶贫效率高值区向东部移动.根据旅游扶贫效率大小和旅游扶贫效率变化两个维度将长江经济带内的省市划分为朝阳型与黄金型,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党中央把全面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主攻方向.连片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增长极的带动,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内城镇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应发挥其带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大别山河南分区的中心城市作为分析对象,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有利条件进行阐述,进而为其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21世纪开发扶贫所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指出了贫困地区进入市场是脱贫致富的必经之路,市场本身是开发式扶贫最根本的力量;提出了扶贫行为市场化的对策,从而为新世纪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最吸引人的是特色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以民宿旅游经济为依托的旅游小城镇已经成为当前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热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文章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民宿特色旅游村镇是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在对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在优化精准旅游扶贫环境建设和受益机制方面的做法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精准扶贫的少数民族地区民宿特色旅游村镇三条建设路径,即产业路径、组织路径和获益路径。最后,强调要发挥政府、社区组织、贫困户和帮扶者四个主体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在消除贫困方面同其他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贫困人口的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贫困地区在资源、政策、市场方面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可以利用这种比较优势来消除贫困。在中国扶贫的实践中,西部一些地区旅游扶贫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的作用,应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坚持政府主导,贯彻实施PPT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扶贫工作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村贫困面仍然很大,中国扶贫工作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下一个时期中国扶贫工作方向应及时研究和确立,为此建议:把对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库区移民区等贫困地区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新时期国家扶贫战略;对贫困地区农民实施跨省区、跨区域异地搬迁安置;探索走"资源换产业"的扶贫路子;建立硬性补偿机制并纳入国家新时期扶贫战略规划;对边境一线群众实施国家供养政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人才富集处、科研高地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事业,既是其“社会服务”职能的要求,也是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作 为地处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高校,对贫困地区的现状有更直观的了解,更直接的参与。基于西昌学院在中央重点支持的“三区 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也是四川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扶贫实践,总结其实践经验与存在问题,对实践中存在 的难点问题进行路径优化,以期提高扶贫工作绩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扶贫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