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日本劳动力市场出现雇佣形态多样化、雇佣流动化的趋势,非正规就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女性就业的主要模式.为解决非正规就业女性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不完善等问题,日本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通过政策引导企业从劳动条件、工资福利待遇、教育培训等人事制度层面,消除非正规就业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日本的经验说明,要消除就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保护非正规就业女性的权利,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多方努力构建非正规就业女性的社会保护网,为女性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非正规就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却存在着严重缺失,成为当前社会的突出问题。国外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尽快、合理地将非正规就业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内。综合国外经验和我国现状可以得出,我国现阶段可首先分层次、分批次的解决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问题,并最终实现"一元化"目标以体现公平正义。具体措施体现在:加强对中高收入非正规就业者的投保激励;引入对低收入非正规就业者的风险保障;实现对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底线公平;坚持对社会保障制度循序渐进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滞后的退休年龄政策与养老保险制度不相协调,阻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调整退休年龄势在必行.基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我国退休制度再思考,从养老保险制度历史发展把握退休政策安排,剖析我国退休政策安排滞后状况,结合地区试点效果论证弹性退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积极推行弹性退休制度、规范退休年龄政策、努力开辟新的就业渠道的对策建议以适应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多种途径的非正规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这种非正规就业包括到企业或单位实习、兼职、自我创业、网上创业等途径.目前由于观念、教育体制、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存在一些困境,据此,提出转换思想,鼓励创业;重视职业教育;改革户籍、人事、税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与社会保障;建立正规系统的实习、兼职信息和政策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养老保险有利于提高农民工市民化需求和能力,实现农民工完全退出农村,进入城市和融入城市.农民工市民化取向的相对独立型、直接扩面型和仿城型三种主要养老保险模式都没有处理好促进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应将就业稳定的农民工直接纳入城市养老保险体系,将就业不稳定的农民工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建立农民工过渡性个人账户养老保险,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非正规就业概念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正规就业具有解决城市失业、缓解城市内部社会矛盾的特性,因而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学界和政府的普遍重视。ILO是推动非正规就业发展的主要机构,但在ILO推进非正规就业过程中,非正规就业的概念出现了泛化而导致定义模糊的现象。非正规就业概念泛化的主要原因是ICT的发展而导致非正规部门与正规部门之间的界限模糊;为了便于可操作性和可统计性,导致非正规就业标准多样;非正规就业本身与非法经济、家庭经济紧密相关性,导致这一概念复杂化。从理论上对非正规就业的思考和界定,有助于非正规就业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就业现象一直是困扰中国劳动力市场研究的突出问题。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对非正规就业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把正规劳动力市场、非正规劳动力市场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研究,从正面对非正规就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劳动力需求和制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一方面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不规范 ,不能为求职者提供较好的就业环境和工资待遇 ,因而大学生不愿到非正规部门就业 ;另一方面受正规部门发展所限 ,正规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长缓慢 ,正规部门职位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 ,必须规范非正规劳动力市场 ,增强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吸纳能力 ,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9.
非正规就业现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力量,学术界对非正规就业类型有各种分类.从就业群体这个新的视角,可把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分为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三种类型,通过对这三个群体的特点和非正规就业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三者都存在“自雇型”和“受雇型”非正规就业,但却存在很大的差别.高校毕业生倾向于通过自主创业或独立服务的形式主动选择非正规就业,属于“主动型”非正规就业.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属于“被动型”非正规就业.因此,要有效管理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城镇下岗职工的就业服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并激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0.
社会排斥主要是指社会弱势群体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日益成为孤立群体的过程。目前,由于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非正规就业女性的排斥,造成了她们社会权利的缺失。英国社会学家马歇尔认为社会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非正规就业女性应该享受到相应的社会权利。所以,必须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就业歧视和追求社会发展等政策措施来保障非正规就业女性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1.
基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的基本成效,阐述了"社保试点"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积极作用,认为"社保试点"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企业与职工劳动关系制度创新,社会保险的政策、管理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社会保障立法缺位,缺乏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途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等.提出了规范个人账户基金运营模式,加强非正规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险基金筹措渠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就业压力大,作为正规就业的补充,非正规就业对于增加就业岗位、弱势群体实现就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机制发育、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战略能发挥重大作用,必须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发展仍存在着观念落后、资金贫乏、相关法律尚未完善、政策缺失等问题,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完善法律、政策扶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被征地农民的数量逐渐增加,其养老保险问题也随之而来。文章采用多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陕西省各地被征地农民为调查对象,重点分析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发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参保比例不高,主观判断养老风险大;个体特征如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尤其是就业状态等,直接影响其未来养老方式和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被征地农民相关促进就业政策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形式;积极扶持小企业;对于安排再就业人员的乡镇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运用税收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运用税收政策调整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减少结构性失业.运用税收政策完善人力资本政策,使人力资本政策在促进我国就业.促进就业还应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就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待遇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完善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基础上又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给男女两性带来不同影响.以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为主,辅以相关统计数据,研究发现:养老保险覆盖率大幅提高的同时性别差异逐渐缩小,主要是与职业无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建立与发展,更多地惠及了劳动力市场处于相对弱势的妇女,缩小了覆盖率的性别差距;但保障水平的性别差异依然明显,主要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因与就业的关联性较强,强化了就业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导致女性养老保障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始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养老保险,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探索期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明显地呈现出层次低、不统一、地域特色明显的特征.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多种问题.建构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立足中国的实际,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我国探索更加多样化的就业形式,非正规就业因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者,被称为劳动力的"蓄水池",其门槛低,就业时间较为灵活,成为我国富余劳动力参与就业的一个主要途径。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人员大多存在着文化程度偏低,从事的职业技能含量低,收入低,社会权益保障缺失等问题。文章认为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应从社会支持、政策支持以及市场体系等方面加以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8.
非正规就业是当前经济社会活动中重要且活跃的就业形式之一,但对非正规就业的定义和测算尚无定论。通过对国内外非正规就业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进行系统地梳理,对国内外相关的测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界定非正规就业的内涵和外延,并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非正规就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先行市场经济国家非正规就业演进规律的分析 ,本文探讨了中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拓展与市场化进程的关联 ,并就我国现阶段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妇女就业的微观过程,从家庭整体性视角解读其就业模式及其劳动力配置的一般性意涵,立足武汉远郊村妇女劳工队的实践经验,发现嵌入非正规就业市场中的农村留守妇女践行半工半家的就业模式,表现为家庭事务优先,兼顾个人非农收入.这一就业模式是由非正规就业的在地化、灵活性与互助性形塑的,其根本上取决于妇女家庭角色分工及其家庭发展需求.半工半家作为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配置的新模式,是半工半耕结构的延伸,推动家庭现代化转型与城乡关系有机互动.基于此,需重新审视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其不仅形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以维系社会稳定,同时作为新的家庭再生产模式成为城乡互动的弹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