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战国后期,被动句式在古汉语中被广泛应用,《吕氏春秋》是这一阶段重要的语料之一。被动句在《吕氏春秋》当中使用时,传统标志被动句主要以"为"字句、"见"字句、"于"字句为主,它们占据了标志被动句的多数席位,同时也出现了少量的"被"字句、"乎"字句。而《吕氏春秋》被动句真正的主流是意念被动句,这是由主观意识感知的被动句,不存在被动标志词。研究《吕氏春秋》被动句,总结其中的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先秦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在日语基础教育阶段,被动句始终被当作一项重要的语法内容,尤其是对于被动助动词‘れむ’、‘られる’的接续方法以及活用的讲授更为详尽。因此,让学生从形式上掌握如何将日语的主动句变为被动句并不难。但是对于大多数学习日语的人来说,如何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用好被动句仍是难点。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英汉语被动句之间既存在着差别,又有相似之处。本文从句式结构、语义关系等方面对英汉被动句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被动式"为N(之)所V"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为N(之)所V"式是判断句式.这种句式受到为字被动句的类化而逐渐演变成被动句式.汉末以后,这种类化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Chomsky最简方案为理论基石,从核查与强特征删除的角度探讨了汉语被动句中最常见的三类句式,即:"花生米被吃了","花生米被他吃了","花生米被她叫小罗吃了"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字词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字在现代汉语被动句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被"字的词性,学者们观点很不一致,目前主要有介词说、动词说、次/副/助动词说、助词说和双重词性说.本文综述了各家之说,认为相比而言,双重词性说比较合理,但仍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因而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字的词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武鸣罗波壮语■d■■i~1被动句的形成及其句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母语材料,从语义、句法功能对武鸣罗波壮语■d■■i1被动句的形成重新考察,发现罗波壮语中的■d■■i1(好)经及物化后得出一个特殊的"形+名"核心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类推扩展、重新分析而形成一种边缘化的被动句。与壮语其他被动标记完全不同,"好■d■■i1"后不能直接加动词。这说明■d■■i1(好)尽管进入了被动结构,起到引进施事者之功能,但本质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被动标记。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中"为"字带双宾语的结构都是"为动用法","为"字不含授予意义,从而证明《春秋左传注·僖公三十年》中"为晋君赐"非"有赐于君",而是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9.
从英汉被动句的界定、表示法及其基本用法三个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的被动句进行对比分析,阐释英汉被动句之间的差异,并介绍了英语被动句在汉语中的相应表达法.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英汉被动句的异同,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英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被动句研究通常局限于句法平面,而忽视了其语篇层面。试以语用为视角,在语篇层面上探讨被动句的语篇功能。被动句属于有标志句,并可分为强制性被动和非强制性被动。作为信息重组的一种语用手段,非强制性被动在语篇建构中具有如下语篇功能:促使信息均匀分布、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保持句式结构平衡、信息焦点凸显、信息焦点对比、话题导入、语势层进。这些语篇功能共同作用于语篇建构,从而确保语篇上下衔接、前后连贯,成为统一连贯的语义整体,以便恰当地传达交际者的语用意图。因而,对句式进行符合语用意图的安排可以被看成是形成句子、选择句式的重要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11.
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应的语法形式,采用的语法手段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维语被动句只部分地相当于汉语的“被”字句,大部分则相当于汉语的意念被动句或其它语法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语态的表达以及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特点。文中选择英语被动语态中的“be+p.p.(pastparticiple)”模式与汉语表达方式作对比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苔丝》及其两种中译本,通过分析其相似与不同之处来阐明英语与汉语各自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3.
无标记被动是相对于标记被动而言的。英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动词的主动形式或其他方式来表现;在汉语中,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词序的变换和词汇方式来表现。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其被动义亦然。同一含义而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亦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研究探讨不同语言中的被动义以说明其在语法形式、语意表达方面的异同点、被动句式的功能性,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与变化,可以看出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及不同民族语言的相融性,以便更加明确的辨析英汉语言的被动义形式及句法意义的不同功效。  相似文献   

15.
被动式与主动式结构不同,用途也不同。关于汉语被动式用途,过去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看法是:汉语的被动式主要用来表示不幸和不如意情感色彩的。稍作测试可知,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汉语被动式包含多种类型,其用途也是丰富多样的,其中有的属于基本用途,有的属于辅助用途。本文通过被动式与一般主动式、主谓谓语句等句子形式以及被动式内部各种类型的比较,对汉语被动式的用途进行归纳、梳理。  相似文献   

16.
首先关注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类别划分及其相应的标记事实,就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标记事实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五个问题;根据文献调查对汉语被动标记的数目进行了清理并对其地域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要重视被动标记的标体类型的研究,应该从多与少、单与复、古与今、合与转几个方面进行被动标体分析;就被动标记在方言与普通话中的不同的标现形式及相关比较问题进行了比较,主张以被动观念的标现路径作为被动标记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从分类、用法和构成等方面对比日、汉语中被动语句的表现形式,然后从表达习惯和特点上比较了日、汉语中被动语句的对应和非对应表现,最后从结构和使用范围等方面总结了日、汉语中被动语句表现的异同,并提出需要探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制约了颜色词的意义演变,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又折射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本文运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理论,对"颜色词"在英汉文化交际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异同,及产生的原因.旨在增强人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异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大学生英汉笔译语料库,从对比语料库语言学视角出发,考察英语被动式对应的汉语译文中存在的典型学习者①特点。研究表明,学习者译文中存在大量"被"字句、译文类型单调、过于"忠实"原文等特征。这些特征与英汉语言差异、"源语透过效应"、学习者自身语言能力的局限有关。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学习者习得英语被动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字式以高频率为基础,充分展现其不同寻常的句法张力:谓语结构较大程度复杂化,甚至能顽强突破“所”、“之所”、“所见”等标记限制;同时,“为”可与多种标记组成不同格式。“被”字式于东晋末加快发展,“被V”、“被XV”式在迅速提高频率之时,句法活力也同步提高。“见”字式渐趋消亡,但其句法结构也出人意料复杂化,特别是施事者的引入更具有特殊研究意义。“于”字式近于消失,其原因仍具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