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韵的长篇小说《隐秘盛开》是一部爱情小说。小说通过潘红霞、“幸福”和拓女子三个人物的各自不同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他们对人生纯精神上的完美的爱情的追求。同时也带有作者对理想爱情和现实人生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上旬,继中央电视台一套之后,很多电视台在热播电视剧《乡村爱情2》,剧中那些个性鲜明的普通人物成了令人关注的焦点,饰演淳朴村姑“谢大脚”的于月仙也一“脚”成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于月仙长相漂亮洋气,而且她真实的爱情和饰演的“乡村爱情”反差很大,颇具浪漫感和文化味呢!  相似文献   

3.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和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分裂”、“置换”这两个概念分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翁凯瑟琳的死亡悲剧是源于她内心深处既追求理想化爱情又追求现实爱情的“兼得”心理。“理想”与“现实”这两股力量在她身上相互对抗,势均力敌,最后将她的精神撕裂。传统文学批评拔高了该小说中男女主人翁爱情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反映了在艺术的“安全”领域里,作者与受众喜好将理想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越发觉得,闲聊,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一直很享受那份不着边际的轻松自在。 一次闲聊中,小朋友不无认真地批评咱几个老辈人物说:“你们的生活元素太单一,不好。”这是第一次接受“生活元素”的概念。虽算不上新奇,但还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量。  相似文献   

5.
幽默一页     
小笑话 妙对 某晚自习,没有老师,几名男同学聚在一起大谈爱情,感叹不已,得妙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本班找。就是那么三五个,况且质量又不好。”  相似文献   

6.
“伊玛堪”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说唱文学形式,赫哲族的“伊玛堪”是伴随着脍炙人口的“莫日根”故事而成熟,定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习惯于“伊玛堪”的表现形式,在它身上附加了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的故事,像人物传奇,爱情与家庭传说等。尽管如此,“莫日根”故事仍然是“伊玛堪”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金庸小说的多重悲剧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最动人处在于具有多重内涵的悲剧描写:选择特定的历史时期为环境要素以渲染悲剧气氛,让人物从命运的、爱情的、性格的、人性的诸方面去演绎悲剧人生;以“故事中的故事”的独特性情节设计形成双重悲剧;“假喜剧”的悲剧形式的选择……这些是对传统武侠小说的根本性突破,甚而是对悲剧本身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贾母的烦恼     
普遍的看法是贾母喜欢薛宝钗而不喜欢林黛玉,后四十回也据此写了贾母参与并支持“掉包计”,因而造成了宝、黛悲剧。本文认为贾母不可能、也没有改变对林黛玉的骨肉之情,是支持宝黛爱情的,并且与王夫人、薛姨妈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只是行文写得十分含蓄,需要“细玩”,方能领会出其中“趣味”。此观点促使对《红楼梦》中的许多内容和人物关系都要重新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金庸小说中情痴类人物爱情悲剧的描述,揭去了罩在无爱婚姻上的朦胧面纱,说明了这些人物的爱情是盲目的、非理性的,并喻示着作者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广泛存在“榜”现象。“榜”在小说文本里或于开篇做个总体的预见和暗示,或于小说中间做相关的提示,或于小说的结尾处做一个总括。“榜”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统筹起来,从而起到介绍人物与人物定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重点分析了“榜”在小说文本中的概况与特征,探讨“榜”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王跃文的《爱历元年》表明其创作出现了有意识的转向,他的小说实现了从“政治”和“性爱”这两个基本维度进入文学、探索人性的创作构架;在此意义上,《爱历元年》既是“情爱之书”更是“人性之书”。《爱历元年》的写作动机缘于既是作者的也是小说中人物的“中年危机”,对“中年危机”的破解则是道德出轨和感情突围;故而,爱情更多是一种精神修行和安顿灵魂的方式,对爱情“迷失”之后“回归”的只能是婚姻。  相似文献   

12.
当爱神丘比特之箭射中你的时候,你当然欣喜不已,然而现实生活里有的爱情修成正果,有的爱情无疾而终,甚至,还有的爱情被“谋杀”。这种谋杀,无关第三者介入,无关家庭阻力和外来压力,甚至无关两个人的争斗吵闹。爱情死于梦幻主义,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梦想在这里成了真正的“凶手”。  相似文献   

13.
琼瑶的小说多以旧时帝王、豪门家族生离死别、爱情纠葛为背景,表现人物“轰轰烈烈”的感情和矛盾冲突。《琼瑶全集》第四十二部《冰儿》却刻画当代青年的爱情纠葛。小说构思奇特,文笔细腻,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笃深。现在试论《冰儿》的艺术特色。一、用各种艺术手段,突出表现人物性格冰儿开朗、活泼的性格,是从冰儿说话“表情”和冰儿的“笑”表现出来的。冰儿是个爱笑的女孩,小说中的李慕唐医生对冰儿都感到奇怪:“一个自杀的女孩,从走进医院,她几乎一直在笑。”《冰儿》生动地描写冰儿的笑,有上百处,如:她柔弱的笑了笑、她唇边…  相似文献   

14.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心灵的“门户”。写人记事,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就如何写好人物语言我给大家支个“三要”的招。  相似文献   

15.
以《预言》集为代表的何其芳的早期诗歌创作中,“爱情”是其最重要的主题,诗人始终把“爱情”放置在一种犹如“镜花水月”般的审美空间中去观照。“月”“露”“花”和“秋”是四个在其早期爱情诗中最常出现的自然意象,诗人运用这些自然意象,使它们成为情感的外化象征。通过对“月”“露”“花”和“秋”四组自然意象的分析,从而来解读何其芳早期诗歌中那种超脱了热意与忧伤,那是如“镜花水月”般空透、宁静的爱情。  相似文献   

16.
《伤逝》中的爱情悲剧蕴含着两个基本问题,即自由与意志的体论问题和爱的悖论问题。前者表现在自由的爱与爱中的自由意志的冲突,后者表现在让情侣充当神的企图和情侣担当不起神的重量之间的矛盾。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宣告了“浪漫主义出路”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分身术是沈从文小说创作日趋成熟之后经常使用的一种人物创作方法,在弗洛伊德白日梦创作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的启发下,沈从文运用“主观分裂技巧”,将自身的不同侧面投射到小说当中化为一众分身人物。就类型而言,一是探讨追求爱情的不同路径的“爱情分身”,二是体现其在城与乡之间摇摆游移的自我定位的“文化分身”,三是象征着记录与“凝固”生命的不同方式的“艺术分身”。这些分身反映了沈从文思想的矛盾、分裂,也体现了他对于主体分裂性和复杂性的深刻认知。通过分身人物的言说与对话,沈从文不仅实现了思想观念的梳理、超越与精神的自我疗愈,也通过对文本“对话性”的凸显使小说体现出了明显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18.
英国17世纪存在“知”“行”分裂的爱情域。以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多恩的爱情体验为例,分析崇尚至真至美爱情的他为何在爱情诗歌中认同社会上爱情交易的存在、提出爱情多元占有和质疑女性的不贞洁。通过分析多恩的非理性行为,剖析他“知”与“行”不统一的原因,从而认识其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婚姻制度的劣根性。关键词:多恩;“知”“行”;分裂  相似文献   

19.
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的儿童视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历史追溯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小说中的“儿童问题”。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中的“儿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存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将引出—个叙述学意义上的“人物—小说儿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好感文学”及其意义周五纯“好感文学”这个名词是我杜撰的。主要是为了与“爱情文学”相区别。从数量上说,文学作品,写男女间爱情的,太多了,然而写男女之间互相有好感,却又不是爱情的,不是很多。又不是爱情,又不是友谊,是什么呢?姑且名之日“好感文学”。先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