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前提。艾伦·布坎南提出了双重路径的建构与阐释视角——非法权的外在批判与法权的内在批判,从而把马克思正义思想以内在批判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布坎南的建构与阐释是失败的。首先,其双重建构存在着两条路径之间的对抗。其次,其外在建构忽略了法权批判的可能性。最后,其内在建构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逻辑。布坎南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误读了历史唯物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双重路径的设想没有合理性。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我们仍然可以提出一种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双重路径——低阶批判与高阶批判。这样理解的“双重路径”,清晰地呈现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内在构成,将为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当代建构提供真正合乎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是其正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政治经济学、伦理学、法理学等学科视角来评述资本主义分配的正义性。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合乎经济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是正义的;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资本主义分配是非正义的;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资本主义分配正义具有片面性、虚伪性,自由、平等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尽管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张力,但从辩证逻辑上看,其理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那种认为马克思拒斥分配正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发展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单质性的、抽象同一性的静态逻辑.事实上,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一个具有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理论硬核的复合结构,包括本体论承诺、历史科学评判、法权制度分析、意识形态揭露、道德标准建构、特定场城论战等等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指的层次.只有从这一复合结构出发,才能厘清马克思正义观的全貌,超越分析学派论者非此即彼的思想分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8,(1)
马克思的文本给人留下了这样的一种印象:自由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一种价值,马克思的著作都是围绕自由展开的。哈灵顿和布伦克特等人甚至由此认为,自由是马克思追求的道德价值,马克思以其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并构想共产主义,但这一观点受到了伍德的有力质疑。通过辨析其中的理论得失,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第一,要历史地、具体地辨析马克思关于自由的思想;第二,注意区分马克思自身持有的自由与马克思分析、批判的自由;第三,在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要避免把阅读主体的感受不加辨析地赋予马克思;第四,进入马克思文本的一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马克思是如何批判资本主义的,而不是以何批判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主流政治哲学对正义(公平)概念的建构,既是对商品交换价值的盲目崇拜,也是对那种无言的、感性的实践世界源泉的封锁。基于历史原则和现实原则,马克思从对正义信条的经验辩护转向了正义的拟喻性本质,将时代正义概念的谬误起源,聚焦在正义想象和正义理论对财产主题的关注上。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的思想价值在于指明了正义观念在资本主义时期的基于较低层次经验知识“内涵”,也就是有关商品价值形式所建基的法、道德的一般理论。现代人们表达这种思想的法律、道德概念或术语都有一个掩盖剥削的外在化的发展历程。对于正义、公平的含义,应当在比主流政治哲学所主张的现实得多的范围内加以把握,在应然世界和实然世界的矛盾澄明中,摆脱关于神圣化正义论之哲学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理论中,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了资本原始积累对农业的破坏,分析了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掠夺式的耕作对土壤肥力的损耗,揭示了城乡对立导致新陈代谢断裂的事实,辨析了资本理性与生态理性的矛盾,昭示了生态农业思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理论,对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资本逻辑支配的现代化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彰显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优越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变革具有进步性,但是,在经济层面上,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现代化以残酷地剥削、物质主义膨胀和对外扩张掠夺实现资本的增值;在社会层面上,为维护资产者的利益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决定自身短暂性的历史命运。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抑制两极分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摒弃物质主义膨胀造成人的精神价值失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生态危机和对外扩张掠夺的侵略本性,为人类文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现代化模式。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走出一条新的道路,以实践的魅力彰显中国方案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问题引发了谁的全球化以及全球化何为的课题。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之一、美国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南茜.弗雷泽认为,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种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主导社会范式的重要文化转折,对威斯特伐利亚的正义言说框架构成严峻挑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用有限的政治共同体去打破排他的民主认同,为全球化世界重建正义的元政治基础。其反规范正义的理论框架,与时俱进地发展了社会批判理论,体现了批判学派的知识左派在全球化时代对民族国家和超国家层面的公平正义的全面思考。 相似文献
9.
纯粹的时间概念一直不是社会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只有其度入了社会性,特别是现代性之后,时间性设置才成为被关注的对象,而这恰恰孕生着社会速度的问题——一种时间性设置的加速的状态。文章试图分别从韦伯和马克思两人的思想中阐释社会速度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呈现路径,且它的呈现背后有一种正义与非正义的纠合——一种社会速度的正义与非正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共产党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点,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危机,阐释了美国霸权主义和日本"两个异常"危机,论证了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自身危机最终导致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并且,日本共产党在揭露资本主义本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资本主义框架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日本人民描绘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每个人自由而平等的未来社会。然而,日本共产党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知明显存在理想主义的一面,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消费力理论。这一理论的历史生成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对资本主义工人贫困的现象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的制度批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批判、对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的科学构想。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消费力理论主要探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消费力低下的社会制度根源以及未来社会劳动者消费力的解放与发展等问题。马克思消费力理论旨在通过揭示劳动者消费力的发展规律,进而揭示人的发展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从而探明推进人的发展的根本方法及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义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马克思是否谴责资本主义非正义展开了争论.英国新左派、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诺曼.杰拉斯是这场争论的一个主要论者.他凭借分析主义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和道德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用文本证明马克思确实依据超历史的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非正义,由此构筑起一套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体系,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代表之一.杰拉斯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阐释,对于我们了解和学习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本解读方法和思路,反思西方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局限性,挖掘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争论对于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阿尔都塞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总体上未曾摆脱人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框架,马克思《资本论》则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结构为研究主题,在区分了“现实的具体”与“思维的具体”、“理想的平均形式”与“现实的过渡形式”之后而以英国为典范且经过“纯净化”处理的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阿尔都塞对《资本论》主题与对象的阐释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进而探索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塞尔对科学的理念化模式的批判是希望哲学回到曾被科学所遗忘的主体性中,他的现象学就是一种主体性哲学。这样,他的现象学本质地蕴涵着一种实践维度的开启。但基于现象学的意识的境域性的立场,这种实践维度有其难以克服的困境。依据儒家哲学的义理,可以探讨与解决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15.
反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分别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资本扩张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本文认为,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西方生态哲学仅仅拘泥于抽象的价值观视角来寻找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模糊了生态危机的本质,在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辩护的作用,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学。由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把价值观的批判和技术批判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基础上,其理论本质上是反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 相似文献
16.
作为"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和旗手,伍德从资产阶级、历史唯物主义、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四个维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总体批判。从资产阶级角度,她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阐释了资产阶级既具有革命性,也具有破坏性,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资产阶级同资本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不能混同。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深刻全面把握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剥削模式,揭示资本主义的双重性,也能够揭示资本主义在自身的矛盾运动中走向灭亡的宿命。从民族国家角度,她认为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生动体现,在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打破了民族国家的地理空间界限,创造了一个全球市场。从社会主义角度,她认为社会主义建立在资本主义矛盾无法调节及其崩溃基础上,建立在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基础上,只有超越资本主义的虚假民主,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伍德对《共产党宣言》中资本主义批判的揭示,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复兴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日益广泛,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社会无疑正在步入平台资本主义社会。对于平台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和批判,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和福柯等人提出的理论,即回到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生命政治学的角度,从历史的发生、现实的运行以及对生命治理的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并提出批判平台资本主义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身份政治的正义诉求成为时代的主题,弗雷泽从中看到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没落,以及它对构建正义理论的阻碍.在领土国家主权问题上,弗雷泽认为,政治共同体结构固化与全球化正义问题复杂性的内在矛盾,是通过公共交往领域单一化、话语机制日趋不合理等缺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极力主张构建交叉的、多层面的公共交往平台来实现身份弱势者的话语权.最后,弗雷泽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批判落实到民主正义、参与平等的话语权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