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历40年的改革发展,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决定、反作用和不断适应"的矛盾统一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推动我国现代乡村发展进入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将进一步加快乡村发展速度,努力缩小乡村与城市发展差距,谱写我国"三农"发展的新篇章。乡村发展嬗变的同时,也推动乡村治理迎来"后乡村"时代。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对清远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阶段性特点、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清远具有良好的发展乡村旅游条件,但目前清远乡村旅游发展总体上处于景点数量快速增长但质量内涵不深的粗放型发展阶段,需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2):219-225
乡村振兴是"中国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农民的培养是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能否实现的关键。而乡村衰落"空心化"现象严重、农民现有整体素质、能力与发展观还未达到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路径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培育规划;完善培育机制,确保分工协作的有效性;明确培育的对象,加强培育方法和培育内容的完善;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与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村庄整治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新农村基础建设的核心事宜。自2000年以来,我国各乡村的村庄改造工作已卓见成效,为了规范建设管理、检查建设绩效、提高建设水平,各地对各个村庄改造项目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评估体系,但第三方评估进展缓慢,以作为村庄改造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的农民及其满意度为评估基点的研究工作尚不充分。上海市闵行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农村整治工作走上全国前列,本文以该区乡村村庄整治为考察样本,重点对其农村村庄整治过程中的项目改造满意度、财力投放效率及村庄整治"新二元结构"等问题进行评估与探索,以期获取有益结论及启示,为全国乡村村庄整治评估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乡贤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成为地方"美丽乡村"建设中坚力量。分析乡贤参与乡村旅游的动机和模式,结果显示:(1)乡土情结是乡贤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推动因素;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是乡贤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拉引因素;宗族情感是乡贤参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情感因素;土地及不动产是乡贤参与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本考量;(2)乡贤参与乡村旅游模式大体有"出租土地、不动产和声誉"、"作为协调人"和"作为投资的主体"三种模式;(3)知青乡贤是福建内陆乡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和特色力量;90后大学毕业生,在父母辈乡贤的引导下,通过农村淘宝等"互联网+"的新模式参与乡村旅游,在农村创业,成为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亮点。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移民养老保障是三峡百万大移民工程后期扶持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事关库区民生发展及社会稳定和谐。在当前重庆市作为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全面推行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好库区移民养老保障工作,解决移民养老的实际问题,成功探索出一条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移民养老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一种空间化的再生产与重构过程,但绝不意味着乡村文明的式微与消隐。它不是单纯的城市建设,而是以"人"为核心的"和谐城市"与"美丽乡村"的结合体。从正义维度分析,必须破解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单向度思考,高度重视城镇化的"空间正义",警惕与遏制以终结乡村文明为代价,导致对乡村文明的阉割,造成"乡土中国"与"城市中国"的错位。要以人的生活本身为目的,做好社会与生态、时间与空间的协调统一,推进乡村文明重建。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辟之初,乡村民众对戏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戏剧活动多是围观而不参与。中共政权借助思想教育、组织动员、演出革命戏剧、规范村剧团行为等路径,使乡村民众逐渐改变了对戏剧的态度,实现了由围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在"运动群众"参与乡村戏剧活动的基础上,中共政权通过政策引导、机构协调、专业剧社帮扶、媒体推动等举措,为民众参与戏剧活动创造条件,使乡村戏剧活动逐渐演变为群众性戏剧运动。以群众运动方式开展乡村戏剧建设,极大地促进了边区戏剧的繁荣与发展,丰富了民众精神文化生活;而群众性戏剧运动的开展,也极大地配合与推动了各项群众工作,对动员民众拥护、支持和参与中共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戏剧建设与群众运动交融共生,成为中共抗日根据地乡村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对解放战争及以后一定时期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乡贤的特征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因素。在乡村空心化及精英严重流失的情况下,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亟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作为新时代的一种关系型社会资本,新乡贤是现代乡村社会资本的"人化"凝聚,也是汇集乡村振兴强大合力的重要媒介。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释放人力资本活力,既是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紧缺问题的需要,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义》(国发[2006]17号),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合理确定扶持范围是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基础和关键。但新政策中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群体的范围界定上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在分析受水库建设影响相关群体的基础上,对新政策中关于后期扶持范围有关规定的合理性和存在缺陷进行评述,提出了合理确定扶持范围、做好政策实施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青海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为抓手,在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积累了丰富的创建经验,为我国民族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先进区的创建也面临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突出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建设,突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突出民生建设这个永恒的任务,切实保障各民族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积极争取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扶持,突出管理服务职能,切实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杨虎 《南方论刊》2022,(3):25-26
发展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宝塔区枣园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组织引领、典型引路、考评引导等有力举措,采取因村施策、精准扶持的政策,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的持续增收致富,趟出了乡村振兴的宝塔样板,为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鲜活经...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的文化转向——以江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随着中国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与能力的提高,乡村旅游已经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游客之所以青睐乡村旅游,除了在乡村旅游中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乡村古老的、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因此,不断提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含量无疑是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做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工作,是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国家乡村振兴规划应该是各部门、各地区编制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具体指南,不仅为我们描绘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也为未来五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细化,实化了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和重大行动。结合以往经验,科学编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需要注意发挥国家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提升规划的战略思维、丰富网络经济视角,把编制规划作为撬动我国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杠杆、加强规划精神和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黄琳富 《社会科学家》2023,(11):155-160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民族院校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使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民族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目前主要举措有政策宣传、课堂教育、社会实践、设立奖励等方式。民族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着农村条件艰苦、毕业生意愿不高、基层工作能力缺乏、基层就业宣传教育不到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认同感、提升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以及营造良好的基层就业氛围。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西社会科学》2014,(9):222-227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可以发现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总体问题,以及在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性建议: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统一管理机构、规范名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种植的风险共担机制,及时调整不适合基层实际的政策,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的创新机制,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建立农药包装物、塑料薄膜等回收机制,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及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农民的义务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浅谈如何开展好农村老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在农村。做好农村老龄工作首先要健全组织,形成县乡村三级老龄工作网络,切实把老龄工作纳入日程,摆上位置;其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使老龄工作有章可循;三是要建立村老年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发展乡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参政议政和关心下一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农"思想的大传承,这是基于"三农"在开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独特作用。邓小平时代"三农"工作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出发,既服务于改革开放新实践的需要,又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布局,把"三农"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中谋划,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战略视角;胡锦涛时代的"三农"工作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我国"三农"工作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务实性,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三农"工作的一次过渡,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琼州学院学报》2016,(3):38-4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危机"与"崩溃"构成了描述中国乡村的主流取向。经济、社会及教育危机主导了这一时期中国三农问题的书写基调。然而,在早期中国人类学家费孝通所书写的江苏开弦弓村、杨懋春笔下的山东台头以及林耀华记述的福建黄村,却基本上呈现出一幅较为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这一时期史料中俯拾皆是的乡村经济、社会和文教三大危机与这三个村落有的实际状况并不完全相符。进而对这一时期乡村危机"大理论"下的乡村书写提出了一定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乡土爱情剧,《乡村爱情》自推出以来,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十年弹指一挥间,《乡村爱情》已在一代中国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社会大众对《乡村爱情》的评判却是"冰火两重天"。爱之者认为,该剧是一部遵循农民路线,讲述乡土情感故事的轻喜剧,责之者认为,《乡村爱情》是一部有意回避乡村现实难题,贪图制造奇幻爱情图景的"伪现实主义"之作。社会各界围绕《乡村爱情》的纷纷扰扰,已超出了一部普通电视剧的理论范围,孰是孰非、孰美孰丑俨然成为一时无法评判的"烫手山芋"。本文试图从《乡村爱情》电视剧的原初人物形象和内在叙事机理入手,通过推究《乡村爱情》的剧情发展脉络和深层次矛盾症结,渐次破解当代乡村爱情剧的症结与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