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进入自媒体时代。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受众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的参与者。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媒介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构建当中,比如在BBS中发表言论、创建个人主页等等,他们将自己制作的信息或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更为便利和迅速,但大学生的媒介道德规范与媒介自律意识还不是很强。还有一些大学生不加思考地、盲目地进行转帖、跟帖、群发消息、扩散未经核实的消息,这在一些大学生群体当中有日渐扩大的趋势,这或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其他的受众。这就需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媒介道德培育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媒介道德观念、审美情操。自媒体时代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的自媒体,其信息制作和传播行为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征:个体化、自主性、多样化、圈群化和高速性。在一定的意义上,自媒体掀起了传播领域的一场革命。但同时,自媒体对政府管控的权威媒体的话语权、传播媒体的管控模式以及信息安全问题,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自媒体的媒介人(或用户)、媒介人社会组织、媒介行业和政府部门四个层面,从自律和他律两种机制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媒体综合管控模式的逻辑构想是:构建自媒体的媒介人(或用户)的自我约束的道德自律与法律他律机制;建立自媒体的媒介人社会组织,提高自媒体的媒介人的媒介素养;强化自媒体或网络行业自律公约的功能;政府的间接管控,构筑起自媒体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3.
黄秋菊 《南方论刊》2014,(1):63-64,7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进入自媒体时代。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受众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的参与者。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媒介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构建当中,比如在BBS 中发表言论、创建个人主页等等,他们将自己制作的信息或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更为便利和迅速,但大学生的媒介道德规范与媒介自律意识还不是很强。还有一些大学生不加思考地、盲目地进行转帖、跟帖、群发消息、扩散未经核实的消息,这在一些大学生群体当中有日渐扩大的趋势,这或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其他的受众。这就需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媒介道德培育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媒介道德观念、审美情操。自媒体时代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传播作为迅速发展的新兴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独特的舆论功能,有力地提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建构与完善.然而,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价值在现实中面临多重困境,需要为之设定相应的伦理立场与道德底线.自媒体传播应坚持何种伦理立场?人们通过自媒体传播参与社会舆论应坚守什么样的道德底线?又该如何控制和评价自媒体传播的道德底线?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关乎自媒体传播空间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全局性课题.探究并坚守自媒体传播的道德底线,以最大化地实现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价值,当成为繁荣发展中国互联网文化的全民共识.  相似文献   

5.
罗坤瑾 《学术论坛》2012,35(3):164-168
目前我国媒介生态环境已显现一些失衡的迹象:网络媒体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媒介生态格局。自由、多元的网络舆论空间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和传播权的同时也带来网络监管的难度。谣言、流言的滋生成为网络媒体无法消除的弊端。从新旧媒介各自的优势看,平民化、大众化、多元化是网络媒体的特征;权威度高、可信度强则是传统媒体的本质。二者只有互为补充才能维系媒介生态环境的平衡。从媒介生态视角重构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导地位和网络媒体的信息补充角色应是媒介生态环境良性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诞生和快速发展,使现代媒介传播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导致的伦理问题也纷至沓来.新媒体的伦理缺失对社会公众的道德水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也给媒介伦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新媒体的伦理缺失成因进行探析,从新媒体特征、媒介把关力、新媒体道德体系等角度入手,提出了在新媒介的伦理建设中,应着重培养和强化媒介行业的专业理念和道德意识,完善新媒介的伦理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新媒介的行业自律及新媒介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控制论作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流派,它将信息和反馈两个概念引入传播学,同时也给传播学者拓展了研究视野。将控制论引入网络舆论传播的研究中,从宏观到微观解剖网络舆论整个传播流程中的受制因素,能够清晰地发现,网络舆论在构建民间话语场域时必然受到社会环境、传播者/受众、媒介及噪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笔者在探讨了网络舆论受制的多种因素后,提出建立引导网络舆论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发生了重要变革.面对信息传播变革,媒介素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当前媒介环境中媒介素养教育应注重培养公众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运用话语权的能力以及运用自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9.
当前教育舆论面临的文化选择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教育舆论关注的范围更加宽泛,容易导致年轻一代文化信仰的迷失;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年轻一代人性的多元化发展;教育舆论以其独特的信息环境,造成了年轻一代道德界限的淡化;同时教育舆论受各种媒介的冲击,提高媒介素养已势在必行.教育舆论应以全方位巩固年轻一代的文化信仰系统为目标,为年轻一代的人性的完整发展寻找方向,引导年轻一代实现道德自觉,培育年轻一代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0.
陈洪友 《中州学刊》2024,(1):169-176
当前我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出现了城乡信息分化的现象,其中新媒体突飞猛进带来的媒介分化、信息全领域全流程广泛使用带来的信息应用分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城乡社会分化表现突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从物质条件和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为城乡信息分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保障,从战略层面统筹了城乡信息传播的一张网建设。县级融媒体在解决城乡信息分化问题时,可以通过延展媒介供应链缩小媒介分化、拓宽县级融媒体公共服务链缩小信息服务分化、增强自媒体关系链弥合信息的社会分化等三条路径,促进城乡信息化同步发展和县域内的信息资源平衡。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迅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与亲民的交流方式激发了公众舆论参与的热情,致使网络舆情呈现出公众意见表达自由、群体喧哗频繁、舆情管理复杂等特点,在此背景下,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对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具有重要价值.网络舆情引导管理与议程设置具有内在契合性,通过分析议程设置基本原理,以杭州保姆纵火案为案例剖析,围绕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提出强化责任意识、完善互动机制、提升媒介素养、落实监管及防控措施、培养专业人才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的媒介审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硕 《江淮论坛》2010,(5):160-163
互联网时代,谣言传播与非理性舆论构筑的传媒环境,使"媒介审判"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新闻专题中的大量评论,使非理性舆论湮没了少数人的异样声音,这使"媒介审判"成为现实。通过网民媒介素养教育、网络法治建设和舆论引导,能够有效消除谣言和非理性舆论,有效减少网络媒介审判。  相似文献   

13.
站在俗世的角度还原当代传播语境中的媒介观念,从媒体“做媒”的意识来查看媒介观念之于传播伦理的影响及相互关系问题,便可以看出当下传播世界的困境在于,整个大环境总是过度热心关注媒介作为“传播的过程”这一问题,而往往忽视媒介中的日常伦理以及媒体人隐性文化心理对当代传播伦理的影响,因此便造成了当代传播的困境和当代人的心理障碍.而摆脱当代传播伦理困境的重要途径在于重返当代人的内心之源,关注当代媒体人、传播者的隐秘心理,逐一排除那层“做媒”心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何殿 《江西社会科学》2023,(10):199-205
随着新型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场成为信息传播、意识形态碰撞的新阵地,导致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为占据新传播格局下的信息传播制高点,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新时代以来,新型主流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在传播形式、传播途径、传播效果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形传播、立体传播、有效传播、主导传播,使其入眼入脑入心,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这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凝聚和激发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道德舆论是绝大多数公众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对每个公民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应充分认识道德舆论的重要性,认真剖析媒介对道德舆论引导的种种失误表现及失误产生的原因,提出可行的防范措施,掌握媒介在正确引导道德舆论中的一些原则,以便实现弘扬正义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科技的发展将带来传统的媒介格局的变化。并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在此,以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融合和发展为例展开分析,通过探析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融合的形式,研究媒体融合如何改变电视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如何促进媒介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发展等问题,以证明媒体融合是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给信息传播、社会舆论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和领导工作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促使政治传媒化格局形成,考量着党政干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从认识媒体传播的特点和功能、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提高处置突发事件中引导舆论的能力、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提高媒介素养,适应政治传媒化格局下领导工作的开展,成为党政干部执政能力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事件发生后,电视媒介及时传递灾害信息,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在灾害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主要有电视新闻、电视评论、电视访谈、电视广告、电视服务类节目、电视晚会等六种形式。但传播过程中还存在灾时传播和平时传播失衡、过度报道和同质报道显现、煽情报道和作秀报道时有发生等问题。做好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要注重灾害报道和平时报道的结合,要完善电视媒介灾害报道应急预案,建立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运行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吴鑫  冯莉 《江海学刊》2012,(1):228-233
媒介生态学主要研究大众传媒作为人类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当前,在电视媒介生态系统中,数字新媒体技术自身的生态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我国电视媒体内部、外部的生态变化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数字电视技术朝向家庭多媒体平台转化;实现电视节目生产专业化频道与大众化频道的错位竞争;在进一步扩展媒介融合中强化品牌传播意识;逐步建立三级电视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公共电视传播机制的现实运作等,是完成当前电视媒体结构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手机由于其移动性、时效性、自由性以及互动性而深受民众的喜爱,并已经成为信息舆论的重要来源.但目前手机传播存在如下问题:成为各种违法信息和垃圾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政府的参与和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其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更加难以控制;传播主体呈多元化,管理难度高;手机传播必须与网络传播问题同时治理.治理的措施包括:政府应积极参与手机媒体的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以求更好的效果;通过舆论和社会道德力量让人产生羞耻感、荣辱观,从而不介入不良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