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对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的技术基础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直接网络效应来源于实现双向沟通的网络技术体系;间接网络效用来自于硬件和软件之间特有的"正反馈"机制,而这种"正反馈"机制的关键环节最终是由其网络技术特性决定的;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在这两种网络效应中,不同性质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技术进步对网络效应的不同影响,并认为只有某些特殊类型的网络技术进步才会引起消费者效用函数中网络效应项函数形式的变化,并结合具体实例对此进行了说明,从而辨明了网络效应的技术属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出现与飞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技术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与网络技术相伴而生的网络文化成为焦点。本文试图从网络技术产生的背景、主体、技术特征、语言等角度展开对网络技术文化特质的分析来揭示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以此说明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的深层互动。  相似文献   

3.
从技术哲学视角来看,网络技术是技术哲学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之一,清醒的认识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价值及其两重性问题,关系到网络技术与人的协调发展。论文对网络技术的利弊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让人们对网络技术有全面认识。只有兴利除弊,才能使网络技术应用朝着更为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所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其中,网络技术的内涵与文化特质、网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网络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促进网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采集技术,提高网络信息采集的效率,是当前网络信息采集的一个研究热点。该文简要介绍了网络信息采集的原理、方法及技术等问题,论述了网络信息挖掘、信息抽取、信息过滤及信息推送这四种主要的网络信息采集技术,展望了网络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逐渐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学手段、教育技术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网络教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标志着教育进入了网络技术教育阶段,它将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如何充分认识网络技术的特点,如何充分应用网络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更有效地提高英语语言实践教学效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网络教学模式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行政价值探微——基于生产力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值哲学上说,网络技术是负荷价值的.具体地讲,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网络技术负荷着行政价值.网络技术的行政价值是指网络技术的运用对行政管理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以及可能引起的行政生活的种种变化.以生产力为视角进行分析,一方面,网络技术对高效行政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对高效行政产生消极作用.采取一定的措施,可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对高效行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群体网络计划技术是目前网络计划技术方法中最先进的一种技术 ,它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智能化网络系统。本文介绍了群体网络计划所涉及到的主要技术 ,它有利于企业现代管理技术向计算机网络方向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洋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7):153-154,169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本文在分析了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技术发展推进了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IPv6技术、流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P2P技术为职教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撑,网络技术发展也对职教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技术转移网络的整体结构、个体特征, 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 对该网络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利用实证数据来研究电动汽车技术转移网络的属性特征, 以及由于网络属性特征所形成的社会资本。首先识别出某个时间段的电动汽车技术转移组织和节点, 据此利用UCINET分析软件构建了电动汽车技术转移网络, 并从网络个体属性和网络整体属性两个层面, 对电动汽车技术转移网络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基于中心性和中介性的网络个体属性分析, 基于小世界效应和小团体的网络整体属性分析。通过研究, 得出电动汽车技术转移网络的结构, 并进一步判断转移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及其存在的社会资本, 从而为电动汽车技术转移网络的管理与促进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指在高校网络发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逐渐对校园网络形成依赖,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子系统。文章以网络建设比较完善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概念,并具体分析了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网络反腐归根到底还是人借助于网络进行反腐,网络反腐中人的因素较网络本身更为重要。另外,还应当看到网络反腐不仅需要对网络的制度规约,还必须将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嫁接好。规约和发展网络反腐应着眼于网络的工具性、人本身的素养以及制度的推进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建设网络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保障国家的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建设的总体性要求;捍卫国家的信息主权,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础性保障;创新国家的网络科技,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性条件;繁荣国家的网络文化,是网络强国建设的根本性动力;汇聚国家的网络建设人才,是网络强国建设的现实性依托;增强国家的网络治理能力,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应然性选择;提升国家的网络话语权,是网络强国建设的有效性支撑.显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网络进入高校校园之后,网络管理、网络教育与因网络而衍生的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挑战,而此等问题更凸显出建构校园网络伦理的必要性。针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网络道德现状及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现状,提出构建完善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体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贫困人口的经济支持网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社会资源。调查表明,贫困人口的经济支持网的网络规模小,网络成员的同质性高,网络成员的构成具有明显的强关系特征,亲属关系是建构贫困人口经济支持网的核心关系,兄弟姐妹在贫困人口经济支持网成员中占的比例最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贫困人口的经济支持网有父母子女网、兄弟姐妹网、其他亲属网、邻居网和朋友网五种类型。对经济支持网特征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60岁以上老年贫困人口经济支持网规模小,不同年龄段的贫困人口经济支持网的关系类型有显著差异;文化程度对贫困人口经济支持网的规模和关系类型均没有影响。无业人员的网络规模小;婚姻状况对经济支持网的关系类型没有影响,但对网络规模有一定的影响,丧偶老年人经济支持网规模明显小于有配偶的人员。通过对经济支持网的特征分析发现,城市贫困人口出现了明显的社会疏离,而且未来的贫困人口将出现经济支持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新的角度探究机械结构的特点,借鉴了网络模体的研究方法,对机械结构进行了网络构建和网络局部特 性分析。阐述了该方法的概念和原理,然后以大量机械结构为实验对象,用FANMOD软件进行模体检测,分析实验数 据,找出了机械结构网络中的3种典型网络模体,并与蛋白质交互网、软件网等其他领域网络进行对比,发现机械结构网 络与蛋白质交互网络的局部特性有相似的显著性趋势。最后探究了网络模体方法对机械结构分析的作用,并给出了进 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光突发交换网络下的SNMP管理模型,根据这一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在该网络下嵌入式代理软件的设计,通过自定义串行接口实现对设备的本地管理,同时通过SNMP协议实现与管理方的通信,并给出了利用UCDSNMP软件开发包实现嵌入式代理软件的流程。  相似文献   

18.
先进网络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网络政治生活中的呈现,也是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目标,但却面临着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技术规则的限制等困境。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的方向,以加强网络信息监管营造先进网络政治文化的氛围,以提高网民的政治素养夯实先进网络政治文化的基础,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增强先进网络政治文化的吸引力,从而推进先进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学校法制教育:挑战、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网络给高校法制教育的模式、内容和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做好网络时代的高校法制教育,必须把传统法制教育体系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加强网络法律与网络道德建设,开发有中国特色的法制教育软件与网站,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法制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与社会心理的交互整合是指网络与社会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包括网络对社会心理的整合与社会心理对网络的整合。网络对社会心理的整合是指网络的发展使社会心理的变化加快,扩大了社会心理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需要层次的上升和多样化,增强了人们对科技的信任和社会进步的信念,提高了社会认知的地位,并推动社会认知模式的发展。社会心理对网络的整合是指社会认知、情感、动机、态度等各种社会心理对网络的影响,使网络逐渐获得和完善自己的社会属性,并形成和实现自己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心理相互融合,实现网络与社会心理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