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狗”学具在实际应用中已被证实能够以其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有趣的操作方式、系统的训练内容、自我检测功能给幼儿在自主活动中提供了一个促进智力思维发展的良好途径。通过“逻辑狗”的学习来提升孩子的思维,打造孩子的思维品质,能让孩子的一生都受益。  相似文献   

2.
好心还需良方———“望子成龙’小议■袁文良左灵芝自古至今,天下之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孩子如何才能在父母的“望”中成“龙”或成“凤”,却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才条件,大多数的家长们都是绞...  相似文献   

3.
几乎所有的大人都给自己的孩子讲过“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教育孩子不要说谎的。 然而,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育实在是有点太残酷了。每当我想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耳边都不能不响起那个孩子在被狼吃的时候那撕心裂肺的惨叫。一个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被断送了,面对孩子的死,大人们理直气壮,毫无愧意。  相似文献   

4.
张玉胜 《人才瞭望》2012,(12):69-69
河北人苗卫芳2008年考取河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苗卫芳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苗卫芳回乡后,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据《河北青年报》)  相似文献   

5.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外来移民的孩子在学校比他们的美国同学学得好,但在这些孩子变得“美国化”之后,他们的成绩却下降了。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鲁本·兰伯特说,这一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研究项目对帮助移民儿童进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的父母曾经赖以生存的制造业的职业正在美国逐步消失。兰伯特在美国科学进步协会的年会上说:“在美国呆的时间越长,学到的一些坏习惯就越多,比如戴着耳机学习,等到最后一分钟才为考试而复习。”多项研究表明,移民儿童在学校的成绩要比美国儿童的好。这项研究则表明,移民儿童“美国化”之后,就朝着他…  相似文献   

6.
儿子缠着要求买一台中英文电脑学习机,我答应下月发工资给他买。可发工资时,工资已被七扣八扣所剩无几了。于是决定暂时不买,儿 子听后,感到十分失望。妻子诚恳地对我说,答应孩子的事就要做到,不能给孩子打“白条”。 “不能给孩子打‘白条’”,仔细想想,这话颇有一定道理。我国古代就注重“言行相符”的教育作用。“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迷信活动抬头,一些党员干部相信星占、卜筮、风水、算命,热衷于求神拜佛。有的地方修路盖房,要请风水先生看吉凶;有的干部遇有难事,就请算命先生算“八字”;有的干部家里供奉各路神仙,日夜香火不断。本文撷取几则官府迷信事件,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官人”对鬼神的顶礼膜拜,其虔诚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  县委大院掩埋“升官符” 1994年交口县民政局要修建烈士陵园,请“神汉”马明生在南山选个地方,而该县县委书记、县长数年没有提拔,请他破解。马明生看完烈士陵园风水后,站在南山上看了看县委大院…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妻子一直坚持助学,可是我发现,她喜欢“收礼”。总是很欣然地接受那些被帮助的孩子隔三岔五送来的一些小东西,有时候足一副手工编织的线手套,有时候是一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对于我的不解,妻予解释说,她这样做完全是从那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角度去考虑的,因为只有接受了那些礼物,  相似文献   

9.
袁娟 《人才开发》2003,(1):35-35
现在的父母,大都希望自已的孩子成龙成凤,不说成为什么“家”和“星”的,至少也要考取名牌大学,这样才觉得子女有出息,做父母的脸上有光彩,而且还有了在邻里和亲戚中引以为骄傲的资本。 我的女儿从小就机灵活泼,能歌善舞,又加上我们有意无意灌输给她一些丰富的词汇,使她更加口齿伶俐,能说会道,真是人见人爱。一些朋友也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才学者曾做过一项著名的“糖果实验”,方法很简单:拿糖果给4岁的儿童,告诉她如果现在就吃只能吃到1个,但如果等待大人回来后再吃,就可多吃1个。有些儿童等研究人员一离开即迫不及待地把糖果塞进嘴里,有些熬几分钟后屈服,但有些则意志坚定,想尽各种方式转移注意,或自玩游戏,最后终获应有的奖赏。研究人员追踪调查这些孩子直到高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来到中国,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把肚子给吃大了。”亚历山大用双手卡着凸起的肚子,笑着说。年近四旬的俄罗斯“大男孩”,一副学院派的黑框眼镜下藏着一双童稚的双眼,—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他之间的距离。亚历山大是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俄语外教,很多学生都知道这个老师很“能吃”。跟同学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肯定会把菜单给他,让他去点菜。亚历山大则会把菜单一合,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着:糖醋里脊、日本豆腐、水煮鱼、酸辣土豆丝……这几样都是他最喜欢的中国菜。一天中午下课后,亚历山大请我们几个学生去吃牛肉面。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又是教育子女的主要场所之一,眼下,家长们对独生子女情有独钟,为实现望于成龙、望女成风的迫切心愿而对家庭教育倾注着极大的热情。因而,家长们有的对孩子“严”格管理、有的宠爱有加、有的则因为家庭矛盾,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者兼而有之。他们只知道关心孩子的智育,不关心品德等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至使一些孩子在父母的“关心”之下,反而不懂得关心别人,不懂得关心家庭,不懂得关心祖国。他们只要好的吃,要好的穿,要好的玩,要化大钱……甚至走上违  相似文献   

13.
朋友Z君在外地上大学,暑假的时候,他回上海,给我打电话,说是请我吃饭。天气炎热,我们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胃口,找了一家咖啡店坐下来聊天。从找到座位坐下的那一刻起,Z君就开始掏出手机,刷朋友圈。我与他说话,得到的回应不过是几个“嗯”、“对”。问他一些问题,他才会抬头扫我一眼,然后用不长于三个句子的简单句回答我。  相似文献   

14.
年来,许多党政机关在干部的提拔任用、轮岗交流、分流人员等工作中,积极推行了竞争上岗,笔者认为,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正确处理好竞争上岗工作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一是“唱”功与“做”功的关系。一些领导过分注重演讲答辩在竞争上岗中的作用,把竞争上岗权当演讲竞赛。他们以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取代实际业务能力,以“唱”功替代“做”功,让那些能说会道而实际能力平平者钻了空子,而一些敏于事而讷于言者只得名落孙山。诚然,演讲答辩是竞争上岗中的一个重要程序,通过演讲答辩能了解到干部对竞…  相似文献   

15.
做官与做人     
胡长清在临刑前说:“我是书法家,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就留在这里给你们写字。”无独有偶。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徐炳松说:“我受贿这么多,官是不能再当了,希望能给我几十亩试验田,我用高科技来种田,为国家作点贡献。”原国家某机关副司长李雄的要求则更有些“另类”和“浪漫”了:“如果法律允许戴罪立功,比如上前线扫雷什么的,我将毫不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才交流》2015,(1):42-43
喜事
  “囍”字作为传统文字,原指同时两件喜事,现多用在结婚庆典,表达双方欢喜之意,结婚时贴“囍”是中华传统的民间喜庆习俗。老外也热衷于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17.
所谓“先生”,即要传道授业解惑。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在幼儿教育中让孩子担任“小先生”,肯定孩子的能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蒋妮 《人才瞭望》2008,(1):74-75
高层认为:“钱没少花、精力没少投入,是中间管理层没做好”;中层管理人员则说:“不明白现在的员工到底想要什么”:而一线工人埋怨:“上面思路不明,瞎给我们吃药”。结果,用心良苦的培训换来大多数人的不满。  相似文献   

19.
写下这个题目,笔者不免踌躇良久。一是因为自己从事人事福利工作多年,在实践中对此感触较深,体会颇多,很想做篇文章。然另一方面,又颇感“如何教育好孩子”委实是个难写的大题目。更何况,几千年来国人有着优良的家庭教育传统,七十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曾撰写过一篇“我们怎样当父亲”的短文。踌躇之余,一位要好的朋友向我推荐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当笔者对此文反复读了几遍之后,一个巨石般的问号沉甸甸地压在心上,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拿起了笔。 “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所记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大草原,与我们中国的30名孩子在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夏令营。这些孩子年龄均在11—16岁之间,按照要求,每人负重加公斤,每日至少步行50公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于是从开营之日起,中日孩子的心理、素质距离便由此拉开。先谈走路,中国孩子纷纷叫苦不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韩语“??”和汉语“给”的对比不是很多,但是二者的使用频率都很高,并且两者存在很多异同点,因此具有对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将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语义对比分析中的理据性、词汇场、义项及搭配为对比范围,探索反映在韩国语“??”和汉语“给”在用法上的异同,以期为母语是汉语的韩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