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分配之间的相互适应、互成比例的关系,同任何经济现象、任何事物一样,即有其质的规定性,又有其量的规定性。我们在研究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时,除了要对它的质的规定性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对它的量的规定性进行研究,研究它在数量关系上变化的规律性,研究制约其数量关系变化的因素。这样进行研究,往往要比抽象的质的说明更为重要;这样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安排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指标,即通常所说的平均寿命,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综合地反映了人口的寿命水平,简单地说,就是该年出生的人,按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平均能活多少岁,这个指标,对研究人口寿命的变化和人口再生产,进行人口预测和制订人口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一、什么是中国式的计划生育道路? 所谓中国式的计划生育道路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尚不发达、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还很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却实现了人口的超前控制,即人口的超经济控制模式。人口问题说到底是个经济问题。经济发达,人民富裕,是最好的“避孕药”。中国现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所决定的自发趋势,是人口高出生的模式。而要实现低出生有两条道路;一是依靠经济的发展来自发地调节人口的高出生率;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有它自己所特有的研究领域。它不同于以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阐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为任务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也不同于以社会主义阶段的人口过程为研究对象,以阐明社会主义人口规律为任务的社会主义人口学。社会主义人口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和人口的相互关系,即把社会主义的经济运动过程和人口运动过程的内在联系作为研究对象,以阐明社会主义人口经济规律为任务。众所周知,在经济和人口的相互关系中,经济过程是有决定性意义的。经济过程是人口过程的基础,人口的发展反映着经济的发展,受支配  相似文献   

5.
人口素质是反映人口总体的质的规定性的范畴。一般包括人口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人口的文化素质则是衡量人口素质的主要方面。当前,加强和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乃至加快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为了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从七十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十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人口的增长已由盲目状态逐惭转变为有计划的状态。人口出生率由1973年的27.93‰,下降到1985年的17.80‰。同一时期,死亡率由7.04‰下降到8.57‰,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89‰下降到11.23‰。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明显延长,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按1970年生育水平计算,在最近十六年中,全国累计少生约两亿人口。人口增长过快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已  相似文献   

7.
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 ,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5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形态的基本轮廓。实现这个社会蓝图的根本途径是经济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近10年来,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消除了一部分原有的人口问题,另一方面又产生了一部分新的人口问题。新旧人口问题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许多社会问题,是以某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研究人口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完整深刻地认识人口规律,根据社会主义社会人口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人口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制定并实行正确的人口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增进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福利水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人口众多的汉族外,其他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其人口发展都具有特殊性的一面,要不要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需要认真地进行研究,不能搞形而上学的一刀切。各个  相似文献   

10.
<正> 全面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人口规律体系的结构和特点,是逐步建立并完善其作用机制,以实现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来,我国人口学界日益重视对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的探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由于至今仍停留在单向的、线性的研究水平上,而没有把社会主义人口规律作为一个体系来考察,更缺乏对其结构与特点的研究,因而妨碍了对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的整体性认识,影响着在这个领域中由  相似文献   

11.
平均预期寿命(简称平均寿命),它是根据一个地方人口各年龄死亡水平,预期今后每个人可能活到的岁数。它是反映现时各年龄组死亡率的综合指标,也是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推算和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发展的状况。兰州市目前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到底有多长?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分  相似文献   

12.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寿命,除受一定的遗传基因和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影响之外,主要还是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制约。平均预期寿命指标,可以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平均寿命,对于量化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人口寿命的变化和人口再生产,以及制订人口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就有关人口资料,对中山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作一分析。一、平均预期寿命达到较高的水平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该市计得的1981年预期寿命为72.22岁,男为69.92岁,女  相似文献   

13.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性人口统计指标,在人口分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去通过生命表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工作量大,对大多数人口工作者来说,很不方便。实际上,在进行生命表计算时,除按龄死亡概率外,表中其他各项指标均为派生指标。根据这一道理,本文介绍一种用按龄死亡概率直接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简便方  相似文献   

14.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性人口统计指标,在人口分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去都是通过生命表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工作量大,对大多数人口工作者来说很不方便.实际上,在进行生命表计算时,除按龄死亡概率外,表中其他各项指标均为派生指标.根据这一道理,本文介绍一种用按龄死亡概率直接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实行计划生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加大计生投入,值!一是它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北京市大兴县人口出生率由1971年的2467‰降至1997年的775‰。26年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了116万人。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按1971年的人口出生率水平推算,目前全县总人口不是515万而是63万人。若以1991年《北京市计划生育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计算,全县计划生育率由1990年的957%上升到1997年的9836%。按1990年的实际出生水平计算,7年来,全县少生21489人,平均每年少生306…  相似文献   

16.
贫困地区经济与人口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健康状况是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的健康素质主要用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疾病发病率等指标来衡量。本文主要根据湖北省山区贫困县之一的秭归县的调查资料对贫困地区人口健康水平的现状、问题以及其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之影响等作一粗略分析。 在贫困地区,经济贫困与人口健康状况低下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经济贫困是人口健康素质低下的终极原因,而两者反过来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口增长的数量表现是比较明确的,用每年新生人口数减去每年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数,即得每年净增人数,用这个净增人数比人口基数,即得人口增长率。在这里,我们试图分析人口应该怎样增长,才能与整个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经济增长的数量表现却比较复杂,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数量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某一程度,人均国民收入达到某一程度等等。如果把经济增长同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察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口规划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项事业都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人口的增长也必须有计划,使人口增长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因此,在制定社会主义建设长远规划时,应该研究我国几十年以及百年以后的理想人口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长远的人口规划,使人口发展按计划进行,以保证我们后代人口的数量和年龄分布能达到某种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中外城市化发展至今已经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至少有以下几个,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和进一步研究。一、关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客观规律性问题人口城市化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人口城市化的一个基本规律。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进入现代以来,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人口城市化的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长过程看,过高或过低的人口城市化必然要回归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第一层含义反映了人口…  相似文献   

20.
《人口学刊》2018,(3):30-41
人口集聚和区域不均衡是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中国的人口空间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人口集聚除了具有静态的人口空间分布状态的含义外,还具有动态的人口向特定区域流动迁移的含义。人口集聚既是过程也是结果,研究人口集聚比单方面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或人口流动迁移研究更具挑战性,也更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以20002015年省级数据为样本,根据人口集聚地区人口规模大和人口密度高的特点,利用人口密度的区域倍数指标来测量我国人口集聚水平,分析其变动特征,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人口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途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人口集聚程度按东部、中部、西部顺序依次降低,东部地区的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人口集聚程度每提高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将提高1.064%,西部地区人口集聚的经济效应最大,资本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显著正影响;城镇化、人力资本和人口抚养比是人口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口集聚能够提高集聚地区的城镇化率和人力资本水平,降低地区人口抚养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此,提出促进地区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发挥人口集聚经济效应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