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基本上实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此后十多年间,试图通过军事打击以制服匈奴;漠北之战以后,又代之以政治招抚为主、军事威慑为辅的策略;汉武帝以后,汉王朝对匈奴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羁縻"政策,汉匈双方虽有君臣名分,实为兄弟之国。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是与其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汉匈双方的力量消长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西汉王朝为打击匈奴而通使西域。为了使西域诸国与匈奴断绝关系,和西汉王朝一起攻打匈奴,达到断匈奴"右臂"的目地,西汉对西域诸国进行了经济文化渗透。匈奴在汉武帝的打击下,对汉朝称臣;汉王朝为巩固汉匈的君臣关系,对匈奴进行了经济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3.
辽朝民族政策的重要特征是其明显的区域性,即按照各民族在地理上的远近,分别采用不同的统治政策。这种区域大体上由内至外可分为核心、外围和外延三部分,辽朝与不同区域各民族的关系存在由紧密到松散的变化,并对其分别实行直接控制、半羁縻半直接控制、纯粹的羁縻和封贡三种统治方式。这种区域性民族政策是对中原王朝统治经验的借鉴,而且其创新之处也对后世各王朝的边疆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历史上,统治阶级之间,经常利用“申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的方式,来为其政治斗争服务,借以缓和相互间的矛盾而加强其统治。西汉王朝统治初期,这种“重之以婚姻”的“和亲”政策,成为对少数民族贵族进行斗争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同匈奴贵族的关系中,“和亲”这一策略,一直得到西汉统治者的积极推行,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羁縻政策略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传统羁縻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民族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相始终。是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现和维护大一统王朝理想的重要策略。从这个角度而言,传统羁縻政策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治理方式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由松到紧、由间接治理逐渐向直接统治过渡。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汉对匈奴政策之研究龚荫本文就西汉王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友好”、“待以‘客礼’”和“不‘罢边备’”三项政策,略陈管见,若有不当之处,请专家和读者惠予匡正。一、“和亲”友好《史记·刘敬列传》载:平城之围后,匈奴势力益盛,匈奴“兵强,控弦三十万,...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自秦迄宋王朝施行“羁縻政策”,元明清王朝实行“土司制度”。羁縻政策是一种较为宽松的政策,开始不过是略微管束,加以笼络,使之不生异心而已。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王朝统治势力的深入,至唐宋时,才渐次趋于强化。土司制度则是一套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隋朝通过赐封领地和郡县制度的设置,加强对海南的统治。唐代中央政府对海南的统治,一方面沿袭隋制——承认冯冼家族统治;另一方面,积极推行郡县制度来代替地方割据势力。但是,王朝的意图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被岛内民族不断颠覆,使得羁縻州县在海南岛盛行。论题拟就隋唐中央政府在海南王化政策推行情况展开论述,以探讨该时段内王朝政策在海南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两汉和亲理论的创立始于汉初娄敬.其意图是对匈奴的侵扰暂且妥协和退让,以求得一段时间的安宁,也是汉匈国力强弱的一种体现.西汉前期的和亲政策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带来了对匈奴一味妥协和退让的弊端.至汉武帝即位,为了实现大一统的宏伟目标,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威服战争.在汉匈国力强弱的转换中,西汉中后期的和亲理论及政策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改造,就是要将和亲作为匈奴对汉求和臣服的标志.从长远来看,西汉王朝也终将使匈奴臣服.东汉王朝的和亲理论更为完善,成为一种积贮力量、等待时机、重新武力征服匈奴的战略设想,并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国家统一、匈奴臣服、汉族与匈奴等非汉民族和平友好交往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匈奴是中国古代活动在北方蒙古草原上的一个游牧民族。东汉初年,因自然灾害和匈奴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分裂为南、北二部。东汉政府对北匈奴采取了羁縻安抚、分化瓦解、武力征伐等政策。目的在于防止北匈奴的侵扰,维护边境的安宁。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 ,对东、中、西部都是难得的机遇。东部地区的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要与西部地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中部应利用承东启西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两头受益 ;西部应革新观点 ,抓住机遇 ,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儒家中庸、中和是"真善美"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庸、中和是儒家的最高哲学范畴,集中体现儒家的世界观,更体现儒家的人生观、政治、伦理观.中庸的精义在执中、时中,体现儒家的最高哲学智慧;中庸中和,是"真善美"的统一,是儒家追求的人生与社会的理想目标.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儒家中庸中和思想有多方面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文学史写作并不是对文学史实的单纯记录,而是以文学的情怀书写民族文学智慧,并据此对“打通”中国文学/古今演变、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回到文学史发生现场等目前文学史写作的热门话题进行了评析,认为这些命题都是用大气派叙写民族文学智慧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创作述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世纪最后几年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文学也悄然兴起。从聊天室、BBS站出现一些富有文学情趣的文字开始 ,经过众多文学网站、个人主页、电子文学刊物的推波助澜 ,使得网络文学的存在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流行文学现象 ,网络文学的存在价值、生存环境 ,以及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走向 ,它对传统纸介质文学、传统印刷出版业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评判标准和前景等问题 ,正在受到关注。文章对此类探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承、弘扬和培育优良的大学精神,是现代大学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从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基本功能的阐释入手,提出了现代大学精神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大学精神缺失的表象,进而提出要树立新的理念重构现代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当苏共能把马克思主义结合本国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广大干部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清正廉洁、开拓创新……就能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苏共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背离社会主义道路;思想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生活腐败堕落、脱离群众……这就是造成苏联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的缘由。  相似文献   

17.
隋代是中国历史上财政最充足的朝代。本文从隋朝财政改革的角度,集中分析了均田制、赋役制、仓廪制改革及推行“大索貌阅”制、财政节减政策对国家财政积蓄的积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的本质是体现大多数人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以阶级斗争观点认识法的本质不能体现法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中庸是本文研究法的本质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及其所得出的结论,既有历史依据,又符合法的内在逻辑;阶级斗争是法的进步的动力,这是政治学的方法与结论.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法在不断地变化,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到后来的整体语言教学法,这些变化使得外语教学逐渐走向成熟。该文对“整体循环”教学模式的理论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包括它的沿革、应用、现状及前景等,并对“整体循环”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优势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知识经济时代的内涵及特点入手 ,认为知识经济确实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正在形成。从今年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来看 ,党和政府正带领我国人民叩击知识经济时代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