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先秦名家之学并非名学。先秦名家是先秦智者学派。他们讲的是哲学(方法论)而不是逻辑学(名学)。其中,惠施是典型。本文从惠施十个命题加以论证,认为惠施“合同异”学说,就是普遍联系的学说,“合”就是联系。分析中,作者见解有一些是独到的地方,比如,“大同异”和“小同异”的论证之类。对不能归结惠施为相对主义,作者也将惠施和庄子对比,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2.
名家“合同异”学派领袖惠施的逻辑思想 ,表现在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两个方面。从惠施的“历物十事”和他关于“譬喻”的逻辑学说中 ,我们看到惠施的逻辑学说虽然包含着相对主义成分、为诡辩论留下了地盘 ,但其主要方面是对我国古代逻辑科学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惠施的“历物十事”是先秦名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历物十事”到底在说什么,目前并无共识。从纯语言性思辨的角度来看,惠施的“历物十事”既不是经验科学式结论,也不是辩证逻辑,更不是相对主义认识论;其一以贯之的哲学精神是对于语言意义确定性的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4.
惠施“今日适越而昔来”新解林永光《庄子·天下》篇中所载惠施“历物之意”的十个命题,是研究、评析惠施名辩思想和哲学观点的基本史料。历来注《庄子》者和惠施思想研究者对这些命题均有所诠释。其中见仁见智,不乏精妙之义。一般说来,学者们对其它诸条的理解,歧义不...  相似文献   

5.
惠施是合同异诡辩学派的开创者。他和庄子是至友,同属于相对主义的诡辩论者,但是,他没有从相对主义走上不可知道路,也很少谈伦理政治问题,纯以自然事物为研究对象;因此,他曾经和庄子进行过争论,也受到庄子的批判。 惠施的著作,早已散失,最可靠的侠说,保存在《庄子·天下》篇尾,即所谓“历物十事”:  相似文献   

6.
论先秦名家的符号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先秦时期的名家是一个以“名”的符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名家,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的符号学家,他们在研究中充分运用了分析的方法,其“正名”的准则完全不同于儒家的一切遵从“周礼”,而是“名”要“唯乎其彼此”,文章还具体分析了邓析、尹文、惠施、公孙龙的符号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语出《庄子·天下篇》,是“辩者”公孙龙与惠施论辩的题目之一。这个古老命题集中表现了战国中期名辩思潮的重大成果,是当时名辩学者的一致认识。它解答了“名”如何应“实”这一认识论与逻辑学的重要问题。“名”之所以应“实”,在于“名”与“实”的相应同一,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它为思维的一般规律——同一律提供了客观根据。本文想通过对此命题的辨析与阐发,来澄清历来对同一律及其客观根据的误解,纠正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混乱,如同一律是不是世界观?同一律有无“适用范围”?辩证思维要不要遵守同一律等等。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掌握逻辑学同一律的实质及其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 ,论辩之风使争鸣各家非常注重逻辑思想 ,而尤以墨家将“辩”作为一门学问而达到先秦逻辑学顶峰。人们对于墨家逻辑学的成就是较有共识的 ,但在研究过程中将墨家独特的“辩”学简单比附古希腊之三段论或印度之因明学说 ,忽视了墨辩形成的根本根源 ,那就是墨家成员重实践、重科学技术的实际活动与心理历程。墨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的综合与总结。墨辩之达到先秦逻辑学的最高成就是与之直接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对语言问题的讨论有错综复杂、相互交错的流变--孔老发轫、墨子承上启下、惠施和公孙龙拓展、庄子深掘、荀子集成,还有其他诸子参与其中,使得名实之辩成为主流,表现为显性特征,言意关系从暗流、浮出到凸现,构成了先秦语言发展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的源与流,可以说皆由先秦诸子所奠定,《天下》篇作者以“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精神,纵论天下诸子之学术;而且作者筚路蓝缕,《天下》篇也属中国学术史开山之作,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如此重要的作品,在作者和内容评价上历来却存在着重大分歧,自“五四”进入“疑古”时代以后,分歧更加明显。文章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有关《天下》篇著作权的两派观点与论据进行梳理,并且从提供新资料入手,将《天下》篇著作权重归于庄周;二是以惠施为例证,对以胡适为代表用“科学主义”评价名家而至今仍一统天下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所谓“科学主义”的评价,不仅是对诸子思想的误解,而且是扭曲了中国哲学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著名代表人物。现有哲学书籍多把惠施哲学说成是“合同异”的相对主义诡辩学说。本文拟就惠施的哲学性质做一点辨析,以就教于学术界。(一)惠施的哲学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一、从惠施的哲学命题看,他是从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出发的;他的宇宙观的命题,也具有鲜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的源与流,可以说皆由先秦诸子所奠定,《天下》篇作者以“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精神.纵论天下诸子之学术;而且作者筚路蓝缕。《天下》篇也属中国学术史开山之作。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如此重要的作品,在作者和内容评价上历来却存在着重大分歧,自“五四”进入“疑古”时代以后,分歧更加明显。文章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有关《天下》篇著作权的两派观点与论据进行梳理,并且从提供新资料入手,将《天下》篇著作权重归于庄周;二是以惠施为例证。对以胡适为代表用“科学主义”评价名家而至今仍一统天下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所谓“科学主义”的评价,不仅是对诸子思想的误解,而且是扭曲了中国哲学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庄子·天下篇》记惠施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汜爱万物,天地一体也。”这是遗存至今几乎是唯一的比较完整反映惠施思想的一段重要资料。也是人类认  相似文献   

14.
先秦逻辑学可分为两大派别 :正名逻辑学和辩者逻辑学。正名一派的名辩思想多将名、辩与政治、伦理相联系 ,肯定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辩者一派多从纯理论角度出发 ,拓展了名、辩的理论深度。庄子则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全面否定名与辩 ,使庄子的名辩思想与先秦逻辑学两大主要派别均不相同 ,不仅在先秦逻辑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 ,而且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庄子·天下篇》中名家所持的"辩者二十一事"中,"白狗黑"这一著名命题由于与人们的常识尖锐对立,自然也就成了后人指责名家为诡辩士的主要证据之一。通观历代注家对"白狗黑"的注释,都以西晋司马彪《庄子注》中"白狗黑目亦可谓之为黑狗"这一说法为圭臬,致使"白狗黑"这一"琦辞"背后的真知灼见长期隐而不彰,造成了我国科技史上一桩罕见的冤案。在驱散历史的迷雾、再现事情的真相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白狗黑"是先秦时期名家对物体颜色特性认识的一次重大突破,是我国古代先贤超越常识、认识真理的优秀范例。  相似文献   

16.
未雪 《江海纵横》2002,(5):34-34
魏晋时期,“言意关系”受到极大重视,发展为“言意之辩”。随着三玄之学的兴起,庄子的“言不尽意”说甚为流行。《庄子·秋水》篇云:“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一天道》中说:“世之所贵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者,意也。”庄子认为语言文字只不过是人们领会“意”的一种工具罢了。因此《庄子·外物》篇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相似文献   

17.
司马谈在《六家之要旨》中说:“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正是说明名家公孙龙的诡辩,是不容易被人辩驳的。可是,在《庄子·秋水篇》里却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  相似文献   

18.
“白马非马”是战国末年公孙龙最有名的哲学命题。公孙龙,赵国人,约和孟轲同时,是先秦刑名学派的集大成者。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基本逻辑是;白,是指颜色,马,是指形体。如果说白马,就兼指色和形,因之不能单纯等于形即马。  相似文献   

19.
辩学作为用以指导人们论辩的系统学说,首先是在广泛和深入的论辩实践基础上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先秦,名家学派是论辩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在促成辩的兴起,推动辩的发展,拓宽辩的领域,丰富辩的技巧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在论辩中有时不免带有诡辩因素,这从另一方面对刺激中国古代辩学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齐物论》篇是反映庄子与名家思想交锋撞击的一篇重要著作。如其中所提出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是理解庄子与公孙龙不同思想理论的重要论述;又如战国时代“正名”思潮盛行的情况下,《齐物论》篇提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也是一个颇有意义的命题;其所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相当深刻地表达了庄子以“道通为一”的平等观念来“齐一万物”的思想。结合庄子思想的学术背景和其文本的语境是解读《庄子》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