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247年,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1251)与蒙古窝阔台汗之子阔端(1206-1251)在今武威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在取得一致意见之后,萨班写了一封致西藏各地领主的公开信,即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号召西藏地方僧俗领主归顺蒙古势力,为元代中央政府顺利实现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和治理奠定了基础。1254年,忽必烈颁赐给八思巴一件"藏文诏书",即著名的《优礼僧人诏书》(以下简称"诏书"),进一步密切了蒙古势力与西藏地方的政治联系,为实现元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和治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书信"与"诏书"一脉相承,关联互动,顺应祖国统一之大势,顺应安居乐业之民心,共同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推动形成了元代中央政府的治藏策略,推进了蒙藏民族关系发展,促进了藏族与我国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形成了藏传佛教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同呼吸、共患难谋求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渊源和强烈情感,也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矢志不移谋求和推进祖国兴旺的爱国情怀和自强意志。  相似文献   

2.
元明清时期,青藏地区基层政治建设围绕军事戍防和政治管控两个维度展开,构建土流参治格局,实行卫所和土司、僧职和土司结合统治双轨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基层政治建设旨在维护中央政府在青藏地区的统治权威,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关于西藏主权的争议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元朝以来的历代中央政府都对西藏地方施政治理;从文化上看,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品质;从国际舆论上看,没有一个国家曾公开否认中国拥有西藏主权.新中国政府拥有和维护西藏主权的合法性是不容置疑和理直气壮的.  相似文献   

4.
五世热振活佛是我国西藏地方政权在民国时期维护国家统一的关键人物。他在第十三世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两个历史阶段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岁月,他与中央政府始终休戚与共,旗帜鲜明地支持抗日战争,反对西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并为此献出生命,是壮烈殉国的伟大民族英雄。文章利用新发现的史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热振事件"进行深入的再研究,以此纪念热振殉国70周年。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西藏驻京僧人的主要职能是传播藏传佛教,协助处理政教事务。民国时期,因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原有的许多沟通渠道不通畅,因此,驻京僧人成为沟通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的主要渠道,其政治职能大大增强。在1920年后的十多年里,顿珠汪结、楚称丹增和降巴曲汪等西藏新派驻京僧人往返于北京、南京与拉萨等地的一系列活动本身,即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保持关系的明证,具有积极意义。在这一时期,西藏地方多次按例选派僧人赴京任职,客观上维护了中央与西藏地方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1998年4月10日,英国工党政府与爱尔兰政府以及北爱尔兰的8个政党共同签署的《北爱和平协议》,为北爱尔兰的和平发展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该协议的签订,维护了英国领土完整,提高了工党政府的威望,推进了中央政府权力下放;同时随着北爱自治的实现,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并且为和平解决世界范围内多民族国家内部的独立运动问题提供了参考蓝本。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英国以仅承认名义上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和事实上视西藏为“独立国”作为策动西藏独立的策略,持续近50年,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朝、中华民国历届中央政府始终坚决反对英国的“宗主权”谬论.中荚交涉西藏“宗主权”的实质是维护中国主权与制造独立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清朝金川战争后,为了防止大小金川土司势力再起,维护嘉绒地区的稳定,清廷对两金川地区土司及部分民众采取了异地安置的措施。文章通过梳理清朝中央政府对两金川地区不同层次人员的异地安置史实,探讨异地安置政策对清朝中央和两金川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广大的藏族地区在元代已全部归属元中央政府的统辖之内,成为中央政府控制的一部分。1368年朱明王朝代元成为中央政权后,结合藏族地区和明中央政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自己的治理藏族地区的措施。本文试图对明朝前中期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的治理作个简单的述论。  相似文献   

10.
1998年4月10日,英国工党政府与爱尔兰政府以及北爱尔兰的8个政党共同签署的《北爱和平协议》,为北爱尔兰的和平发展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该协议的签订,维护了英国领土完整,提高了工党政府的威望,推进了中央政府权力下放;同时随着北爱自治的实现,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并且为和平解决世界范围内多民族国家内部的独立运动问题提供了参考蓝本.  相似文献   

11.
王梓杨 《中国藏学》2023,(2):141-154+219
清末民初,英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云南边疆危机不断加深。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冲破英国对云南边疆的合围,云南军都督府在民国之初拉萨动乱爆发后,选择主动出兵参与西征以平息藏乱。对于云南来说,主动出击西征平乱,不仅能够维护国家主权,还可尽可能扭转以往云南省在中英西南边疆纠纷中的被动地位,在压制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云南边疆野心的同时震慑西藏地方分裂势力。然而,这一主动解决边疆危机的积极尝试,终因滇川关系的不睦、中央政府的妥协及英国的施压而被迫中止。文章在详细梳理云南边疆危机和川滇“援藏西征”来龙去脉的基础上,认为地方中心主义思想盛行、中央政府势弱、国际形势不利等因素的相互交织,使清末民初中国的边疆问题日趋复杂,其中亦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一九年十月,甘肃省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指令派代表团入藏,对十三世达赖及僧俗各界人士进行访问,使清末以来西藏地方政府与北京中央政府之间的不正常关系得到改善。这次访问对增进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反帝斗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就连企图霸占西藏的英帝国主义者也不得不承认“自是中国在拉萨的影响渐大”。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一、辛亥革命前后的藏汉关系十九世纪末期,英帝国主义者依仗着军事实力,多次从印度出兵对我国西藏地区进行武装侵略与殖民掠夺,企图先霸占西藏进而控制中国的西南部与逐渐南下的沙俄势力抗衡,维护他们在东南亚的利益。英帝国主义者对西  相似文献   

13.
历代中央政府大都采取"安藏必先安青"的政策,所以加强公安工作,注重警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青海藏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了解青海藏区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地位,认识警察职业能力的内涵和价值取向,分析和探讨青海藏区警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充分发挥公安教育在维护青海藏区稳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冯智 《中国藏学》2006,(2):130-137
本文据《八世达赖喇嘛传》等藏汉文原始史料,阐述和评价了八世达赖喇嘛一生主要的政教业绩,论述了他在清朝治藏中的历史作用。他一生务识大局,服从和支持清朝在西藏推行的各项改革制度。他与驻藏大臣关系良好,与几任摄政活佛相处融洽,为增进西藏地方与清中央政府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在抗击廓尔喀的战争中表现十分突出,具有远见卓识,贯彻圣旨、支持清军、征集粮饷、参与章程制定并积极贯彻执行,得到乾隆首肯。他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成飞 《西藏研究》2022,(2):33-41
雍正朝对康巴地区东部的治理在康熙和乾隆两朝之间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雍正帝以“必属内地”和消除青海蒙古对康巴地区长时间影响为思路,维护川藏道畅通及区域稳定,以常规驻军代替临时派驻的新思路,以完善康巴地区东部行政建置等新措施,实现了清中央政府对康巴地区东部更加有效的直接治理,奠定了清朝治藏战略以康巴地区东部为依托的新模式,使康巴地区东部成为连接中央王朝与青藏高原的关键地缘纽带。  相似文献   

16.
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大政方针 ,主要确立于清高宗乾隆以前 ,其中既有对前朝的继承和发展 ,也不乏自身的创新与尝试。本文以史实为基础 ,着重从清朝中央政府设立的具体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以及清朝统治者在西藏推行的政策和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以着力展现清朝中央政府对藏政策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中期,班禅系统与中央政府开始建立联系。之后的三个多世纪以来,二者的关系尽管一度出现挫折,并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但合作和发展一直是主流。同时,在长期的交往中,二者关系发展呈现出许多独自的特点。考察班禅系统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朝驻兵西藏,是中央政府行使主权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加强对西藏地方兵制的完善和管理,也是中央政府行政体制中的重要一环.文章通过对清代西藏地方兵制的体制分析,从中揭示出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及其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的作用,使后人对西藏地方兵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试论用经济方略治理青海藏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中央政府大都采取“安藏必先安青”的政策 ,所以用经济方略治理青海藏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 ,青海藏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 ,因此必须坚持从青海藏区实际出发 ,抓住历史机遇 ,趋利避害 ,扬长避短 ,才能促进青海藏区的稳定和发展。本文的具体措施建议为 :大力发展有机农牧业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培养人才 ;加大扶贫力度 ,加快资源开发 ;优化产业结构 ,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藏区稳定。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期间的"筹蒙改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清末新政期间的“筹蒙改制”问题 ,指出 :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后 ,加强了和中央各机构的联系 ,多次对蒙古各方面情况进行调查 ,推动了蒙古地区新政的开展 ,特别是在维系蒙古王公和清朝中央政府关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而这在当时的情况下 ,对维护国家统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阿尔泰办事大臣和内蒙古地区一些州县的设立 ,对蒙古地区开展新政以及防止沙俄入侵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