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会议宗旨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文化价值、知识价值、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发达国家积累了成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曾为我国近代化、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工业企业面临改组、搬迁,其设备、产品面临被淘汰或更新。国家有关部门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十分重视,已确定汉冶萍钢铁厂、青岛啤酒厂、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基地、中东铁路建筑等十余处国家级工业遗产博物馆,各地还有些工业遗产正在进一步确立申报中。值此工业遗产研究在国内迅速兴起之际,我们认为,有必要定期举办学术会议,交流对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提高有志于这一事业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促进这一工作的开展。二、发起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研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三、承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四、组织机构1.会议执行主席:王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教授)2.会议筹备组:主任:姜振寰(哈工大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副主任:张柏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建筑遗产利益相关者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保护工作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建筑遗产各利益相关者的保护行为.本文从产权完备程度对建筑遗产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对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在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的行为分析发现,由于各建筑遗产利益相关者保护立足点不同,与建筑遗产关联度越高的利益相关者越关注建筑遗产的使用价值以及经济利益分配,与建筑遗产关联度越低的利益相关者则更为关注遗产的非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科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研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联合发起的“全国首届工业遗产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7月28—30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来自国内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的40余人与会。与会人员就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业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工业遗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人员对国外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日本的工业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有关工业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阜新市旅游局介绍了阜新露天煤矿遗迹的改造和利用,沈阳市铁西区、大东区介绍了沈阳城区改造中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海东华大学介绍了上海市筹备科学技术展览馆的情况,哈尔滨卷烟厂介绍了该厂前身——俄人老巴夺于1898年开办的“老巴夺兄弟卷烟厂”的早期历史。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考察了大庆油田开发历史展览馆、铁人展览馆和大庆第一口油井遗迹。工业遗产是人类文化进步与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知识价值、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曾对我...  相似文献   

4.
从易被忽视的西方建筑遗产保护理论视野,分析了西方在建筑遗迹保护中不同阶段的理论流变与由此反映的建筑遗产保护中的不同阶段矛盾,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我国建筑遗产商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提出了在建筑遗迹保护性开发利用实践中,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文物保护理论与我国国情,更好地处理建筑遗产保护中文化与经济利益间的独特矛盾,促进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历史建筑遗产保护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在经济性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其模式趋于多样化、市场化。天津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其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笔者着重阐述了天津历史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做出引导与监管的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的经济手段,进而分析其保护机制创新的意义,以期对其他城市的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预防性保护思想为建筑遗产变形监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本文从预防性保护的基本内涵出发,基于国内外建筑遗产变形监测与研究的现状,在分析建筑遗产变形监测基本特点、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遗产监测的要求对建筑遗产监测体系进行了架构,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开展普遍性建筑遗产变形监测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热门新课题,不仅带动了国内外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提升,也彰显了工业遗产包涵的历史、技术、社会、艺术和经济等综合价值。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脉的见证,工业建筑遗产也蕴藏巨大的文脉价值内涵。文章提出结合城市文脉传承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策略,将对国内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和文脉传承发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4月19日,上海胡润研究院与上海福布斯中文版分别发布了《2011胡润慈善榜》与《2011福布斯中国慈善榜》,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与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分别位居两个慈善榜的榜首。  相似文献   

9.
建筑遗产具有多重价值.目前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在遗产价值认识和评价中,对情感价值的内涵及其意义认识不足.建筑遗产的情感价值不仅表现在强化认同感、精神象征作用等方面,乡愁也是建筑遗产的一种独特的情感价值.乡愁价值是建筑遗产的一种特殊的衍生价值,它既是一种以场所感为核心的情感价值,又是一种与岁月价值紧密相关的具有复杂情感色调的审美意象.通过探讨乡愁价值,将有利于拓展我们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识,并更为深刻地理解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土建筑遗产保护是遗产保护领域中新兴的热点,其内涵丰富、对象多元,与所在基层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密切相关。以安徽泾县査济古村落土建筑遗产保护实践为例,现有的文物保护模式已不能有效回应实践中的各类矛盾。建筑遗产保护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矛盾的背后,是对乡土建筑遗产核心价值欠缺针对性的把握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冲突。当前需在理论研究等方面加强补位,为乡土建筑遗产基层保护提供理论发展、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梳理在历史推进的各个阶段,不同国家地区对工业遗产保护作出纲领性国际准则,在国际化背景,浅析中国工业遗产缘起及现状,简要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历史地段综合价值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客观评估建筑遗产的综合价值是正确保护和利用建筑遗产 的依据。因此,围绕这一问题核心的评估方法,探讨建立其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尝试用模 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实例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产业遗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遗产通常指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产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机械设备、土木建筑、矿山铁道、公共服务设施等遗址、遗物及其关联遗产,是技术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产业遗产中包含着大量的科学技术信息,能够折射出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是创造了历史的产业文明成就以及与此相关的人们的全部人生,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物,是技术史研究的活化石。近年来,国际技术史学界越来越关注产业遗产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日本在产业考古学研究、产业遗产调查与数据库的建立、产业遗产的分类以及在保护和利用中遇到的问题等研究成果,对中国的产业遗产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建筑遗产的基本状况及价值构成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上海在城市遗产保护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制定社会政策,强化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以及吸引和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保护建筑遗产的有效途径和对策措施,进而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与近代建筑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分为初始期、起步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并根据中国近代建筑特性将其分为承续型、影响型、早发型、后延型四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体现出传统承续与外来文化之双重影响为中国近代建筑的特性,必须对其科学地进行分级分类,区别对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保护、利用(再利用),废弃或拆除的对策。结合城市与历史地段研究、工业遗产保护以及相关个体建筑复原保护实践,论述近代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提出近代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水工建筑遗产作为京杭运河千年文化的历史见证,作为京杭运河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用价值转化为历史文化价值,造型别致的建筑特征对公众构成吸引力。文章分析了京杭运河江浙段水工建筑遗产类型及其旅游开发存在的遗产保护缺失、旅游开发与地方文化融合性不强、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三种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产品:博物馆产品、主题文化街区产品、徒步和露营产品,为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传统建筑工艺是工匠在意匠支配下,使用相应的工具或器械,按世代相沿袭的手法完成从原材料采集、构件加工制作到安装成型,再到后期装修的一套完整技术过程;是濒危的无形文化遗产,亟待抢救与系统保护.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了建立保护框架体系的意义和构想,探讨了其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可行性,旨在推动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进程,解决当前建筑遗产保护面临的"工艺失传"和"工匠队伍断层"的迫切问题,为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12日,安徽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挂牌成立。  相似文献   

19.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由来和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全球性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这一全球性工程30年来三大里程碑作历史回顾,并对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民间文化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等,作了明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周伟,男,1958年生,云南昆明人,九三学社社员,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总建筑师,昆明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建筑学系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建筑热工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