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才的小提琴少女,身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往事阴影。在演奏会开始之前恶魔再次威胁到她的安宁。象征死亡的百合花,还有一曲缠绕人心的魔鬼的颤音,预示着她将走向何处?魔鬼的颤音揭示人性底限,每个音符将挑战你的推理细胞……  相似文献   

2.
德国伟大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讲述的是一个面临创作困境 ,以生命为代价 ,与魔鬼签约换取创作灵感的天才音乐家莱维屈恩的创作生涯。恶魔性指的就是艺术家通过与魔鬼签约来获得的一种天才的创造能力 ,与魔鬼签约也就是与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无意识的深度遭遇。但是 ,魔鬼又不仅仅是音乐家自身的生命现象 ,即恶魔性的象征 ,它同时还影射了现实世界中与法西斯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德国现代思潮。托马斯·曼通过对恶魔性的描述 ,影射了德国现代思潮的蜕变 ,因此构成了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和歌德的《浮士德》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的恶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伟大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讲述的是一个面临创作困境,以生命为代价,与魔鬼签约换取创作灵感的天才音乐家莱维屈恩的创作生涯.恶魔性指的就是艺术家通过与魔鬼签约来获得的一种天才的创造能力,与魔鬼签约也就是与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无意识的深度遭遇.但是,魔鬼又不仅仅是音乐家自身的生命现象,即恶魔性的象征,它同时还影射了现实世界中与法西斯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德国现代思潮.托马斯@曼通过对恶魔性的描述,影射了德国现代思潮的蜕变,因此构成了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和歌德的<浮士德>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中国城市研究院李津逵老师邀我参加城市思想者论坛,主讲嘉宾是资中筠先生。我真正领略了能被称为“先生”的一位女士的大家风采,80多岁的高龄,18岁的柔和语调,讲述了一个魔鬼的来世今生。这魔鬼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听完演讲后,我就开始展开对希特勒的调查。这一调查,才发现这家伙是个天才,他硬是创建了一个品牌——纳粹德国。  相似文献   

5.
电影《莫扎特》讲述了一个被创造激情抓住的天才和一个被嫉妒激情抓住的庸才之间发生的故事 ,它让我们逼真地看到了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天才无比相似的命运 ,以及生活在天才阴影里的庸人们令人同情的心态。它深度展示了天才和庸才的不同的不幸 ,启发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和怜悯  相似文献   

6.
紫色魔鬼     
魔鬼?大家一听,一定会感到害怕吧,我们通常在可怕的恐怖片中才会看到。可今天,我亲眼见到了一个真正的“魔鬼”。  相似文献   

7.
政治合法性危机是贯穿明成祖朱棣一生政治生涯的主线.本文以政治合法性为考察视角,研究了朱棣获得和维持政治合法性的过程,揭示了政治合法性问题对朱棣政治活动的影响,并由此对传统政治体制和政治哲学提出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8.
天才儿童是特殊教育的对象之一.对天才儿童的鉴别和教育实践由来已久,相关观点、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随着人本特教理念的提出,我们有必要对以往的天才儿童观进行新的解读,在人本特教理念的指导下,树立起天才儿童鉴别和教育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9.
明成祖朱棣生于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宋龙凤六年),死于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他十一岁封燕王,二十二岁就藩北平,至建文元年(1399年)发起“靖难之役”时,已经四十多岁。尽管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靖难之役”及即位后的二十二年之中,但是以前的这四十年,不仅占了朱棣一生的大半时间,而且与他发起“靖难之役”及即位后的许多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这一点过去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加上朱棣夺位后,对这段历史颇多忌讳,特意改窜《明太祖实录》,至使史实湮没,面目多非。我们从一些有关资料中搜集综合,分析他在这一段时间里的活动概况,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朱棣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魔鬼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传统上我们通常把它单一地理解为上帝的对立面、恶的化身、人类罪恶的诱骗者,然而从人学的视角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魔鬼"的存在,纯粹是因为人的存在而具有意义的,魔鬼既是人的本我的体现,又是人的自然生命力的象征。从魔鬼与上帝的关系、与恶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三个方面,并且以精神分析学、文化学、政治学为不同的切入点,才能认识到魔鬼这一艺术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内涵及其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1.
阿静  陈晓农 《新天地》2011,(11):28-29
阿静离异多年,为了孩子一直未再婚,等孩子成年有了归宿,再次走进了婚姻。然而再婚带给她的更多的是苦涩。以下是她的讲述。2010年5月,我和55岁的徐加林在一次业务活动中相识了。从相识到相知,渐渐地我对他有一种无法自拔的依赖感,而在我身上,离异已久的徐加林也找到了久违了的轻松。经过半年多的相处,我们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我们心里  相似文献   

12.
德国人素以善思辩而著称于世,这不仅见之于康德、黑格尔等几位天才哲学家的著作中,而且也表现在以富有深奥哲理思想而闻名世界的歌德的《浮士德》诗剧里。这部作品以它斑驳神奇韵内容和博大精深的哲理而被列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诗剧《浮士德》主要为我们塑造了两个鲜明的艺术典型:浮士德博士和魔鬼靡菲斯特,前者主要代表了人类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特质,后者则代表了对这一特质的否定力量。而且,从思辩角度来看,靡菲斯特这个艺术形象更富辩证因素,更难于准确地把握其性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0,(4):58-60
我们中有许多人都很熟悉电影《魔鬼芽星》。它于1984年上映,轰动一时,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存在魔鬼克星这样的职业。只是对于某些人而言,现实的捉鬼并不像电影中那样轻松。  相似文献   

14.
我和老伴从相识到相恋,再到携手踏上红地毯,相对于时下的"闪婚族"来说,我们当年是走过了三年的"恋爱长跑".如今,我们走过了近40年的婚姻历程——也许,这段婚姻生活才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长征"!  相似文献   

15.
《大师和马格丽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作家以艺术之笔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源于俄罗斯传统民间文化的奇异的魔鬼世界,作为连接历史和现实的一道桥梁。耶稣与彼拉多是天堂的代表,魔鬼沃兰德及其随从是地狱的代表,而大师和玛格丽特及莫斯科的居民是人间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权力美学的塑造拥有漫长的历史,并给我们留下了三个标本赢政和朱棣的宫式建筑及其符号体系,毛泽东的天安门叙事和当代新建筑浪潮,而支配它们发展的幕后逻辑是权力美学.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总是到我们国家生活的其他领域寻找概念、原则和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制订学校教育方案。特别是,我们教育家一直致力于仿效实业界,这或许是因为在共和国早期,人们就把我们制造业的天才与美国的伟大等同起来。把学校比作工厂和教育装配线。已经司空见惯,并不使我们感到惊奇,因为有教养的公民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他说,李粉粉,你就是我的盐 陈德子是厨师,很普通的一所中专毕业,在这个城市里面做大厨。我们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相识,此同学聚会,自然是不含陈德子的,他不是这个城市里的人,也不是我们同学,我们相识的原因,是因为一根头发。  相似文献   

19.
感谢书为媒     
冯硕 《社区》2009,(11):58-58
说起我与妻子的相识.还真是很有缘分,只因为我们都很喜欢看书。2000年,我参加工作后,和同事们相处得很融洽。只是每到周末,我就形影为伴。或在宿舍看书,或到图书馆泡一整天.同事们都笑称我为“书痴”。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原有一条王驸马胡同。那是由 于这条胡同里曾经有驸马王宁的住宅。王宁于明代洪武十 五年(公元1382年)成为朱元璋女儿怀庆公主的驸马。明 成祖朱棣为夺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发动“靖难之役”,王 宁暗通朱棣,朱棣继皇帝位,封王宁为永春侯。随朱棣迁 都北京后,王宁建住宅于北京东城南小街路东的驸马胡同。 驸马是皇室女婿的泛称,始见于《汉书》,汉武帝设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