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阐述培养跨世纪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深远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跨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创新精神以及高校应如何通过创造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高校素质教育的关系,论述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批判性思维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今天,培养人才的强烈的主体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现代知识经济和教育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创造教育的实现要依赖于教育体制的创新.只有培养塑造起人才的主体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才能使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为我国创新体系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创新和创新教育(一)创新的涵义创新是指对现有的东西进行革新,通过发明、创造、生产出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创新教育则是培养个性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挖掘个人创造潜力,增强个性的创造意识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的一种教育模式。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首要目标,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创新和对真理的发现,即通过科学研究创造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技术,对科学和真理进行努力探索和执着追求;二是对完美人生的创造、对美好未来的创造。创新从整体来说,不仅是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知识与创造的关系,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优化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旨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相互合作及善于提问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音乐审美教育和创新精神两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探讨,结合音乐教学实践,阐述了在音乐教育中要对学生引发好奇心、发挥想象力、展开创造思维、形成个性心理,使其具备创新的精神,增生创造的才能。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音乐审美教育和创新精神两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探讨,结合音乐教学实践,阐述了在音乐教育中要对学生引发好奇心、发挥想象力、展开创造思维、形成个性心理,使其具备创新的精神,增生创造的才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全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二、营造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是创新教育的基础;三、培养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从转变观念入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营造和谐的环境,运用科学的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创新教育的素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创造个性.高等院校应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社会环境;营造活跃、宽松、民主、高效的课堂创新氛围;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树立多元创新观;此外,还要培养大批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习创新教育理念,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究高职英语教学策略,是本文试图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开设创造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其创造欲望;有益于丰富他们创新的理论和知识;更有利于提高他们自身创新的能力以及培养教育他人创新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思维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养成.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和创造能力为目标,摒弃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按照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构建创造性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呼唤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在21世纪的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就是要开展创造教育。因而 ,在了解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实施的策略和理念以及创新教育的含义的同时 ,应明确新课程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以便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实施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源于他们的研究素质,换句话说,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无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他们的研究素质的高低.研究意识素质、研究伦理素质和研究能力素质构成了大学生的研究素质.由于大学生缺乏研究意识素质和研究伦理素质,学校需要对大学生这两个方面进行“启蒙教育”.大学生研究能力素质可分阶段进行连续培养,研究素质培养过程中需要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从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操作、动手技能、科技视野等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内涵不断丰富不断增值的过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等环节,打破旧的培养模式,创立崭新的以“创新精神”为宗旨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创新和实践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深化教育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在教学理念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为主线,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二,在教学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在教学方法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古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而精深 ,作为其重要裁体的各种文章 (文学 )样式 ,不仅仅是思维结果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体类的多样化 ,更是先民们内在的创造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2 1世纪被称为新经济时代 ,这是人才竞争的时代 ,所需人才更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高等教育承负着这一光荣的历史责任。当前 ,国内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正在围绕素质教育进行 ,高师写作课亦应顺应历史潮流和社会发展需要 ,主动服务于素质教育 ,并从学科自身特点、规律出发 ,着力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上下功夫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