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睛雯与小红是《红楼梦》中既聪慧又俊俏的两个丫环。作者并没有贬一个褒一个之意,而是从许多不同方面刻画了身居贾府具有特殊地位的两个丫环的典型形象。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两个人物,对于深入研究《红楼梦》的艺术形象创造应该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赵姨娘作为《红楼梦》人物群像中一个独一无二的形象,其品格和言行庸俗卑琐、阴微鄙贱、愚昧狠毒,但她也并非就是一个如“山魈”、似“狗粪”的坏人,而是罪恶的封建宗法制度使她既成为被害者,也成为害人者。她为了争得自己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地位和权利,采取了无事生非、胡搅蛮缠和暗中算计人的抗争方式,以扭曲和变态的形式发泄对现存宗法秩序的强烈不满,这往往又是她不被人可怜和同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先秦文献中“尚书”的表达仅两处。一处在传世文献《墨子·明鬼下》中,此处的“尚书”并非经书名,也非讹误,而是《夏书》的修饰语;“尚”是表尊崇的程度副词,反映了墨子对大禹以及《夏书》的极度推崇。另一处在出土文献帛书《要》中,此处的“尚书”也并非经书名,而是指所有“上古的典籍”;“尚”是表时间语词,为了突出《周易》的特殊地位。因此,“尚书”在先秦文献中均与经书名《尚书》无关。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梦”字取义虚幻,比喻人生若梦,并寓有醒梦、警梦即醒世、警世之意.《好了歌》是醒世歌,《红楼梦》寓有劝惩之意,书中虚幻人物的设计和谋篇布局也都体现了警世主旨.《红楼梦》的主题既非政治主题,也非爱情主题,它的主旨是警世,《红楼梦》是警世书.  相似文献   

5.
通过版本比对和梳理相关佛教伪经史料,可以确认张祜嘲笑白居易《长恨歌》的用语不是“目连变”,而是“目连经”;而《东京梦华录》所说“尊胜目连经”,实指《尊胜经》和《目连经》,其“目连经救母杂剧”之“目连经”实指《佛说目连救母经》。此外,宋元以来的禅宗语录,也是检讨目连故事传播及目连文化生成史的重要宝库,很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人物评论是红学研究中的重要板块,在百余年的红楼人物评论中,评论者们不约而同地遵循着一种惯有的评论模式与构架,故而形成了《红楼梦》人物评论的特色。红楼人物评论的模式与构架并非人为制定,而是在很长的时期内、在众多学者评论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学术现象。本文旨在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文化思维惯性等方面,探析产生这种评论模式与构架的内因。  相似文献   

7.
放谈《红楼梦》诸公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楼梦》主题思想、宝钗和黛玉、《红楼梦》人物阵营的划分与价值判断、《红楼梦》是否“另有本事”、后四十回是续作还是原作以及《红楼梦》创作方法等论争由来已久,所有这些论争各有道理,给人以启发,又各有其局限性。《红楼梦》研究者应立自己的“论”。  相似文献   

8.
《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载楚子语中的“《武》”指“《大武》”,而“卒章”本为“首章”。这可直接证明《武》为《大武》首章。再者。仔细体味《诗序》、《乐记》、“七德”以及《大武》歌颂武王之意,也都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论文之所以不涉及当代 ,并非“避于恩怨”或“避忌” ,而是因为当代之文“讹”极而不称于“盛德” ,褒之 ,有违本心 ;贬之 ,有损“休明”。论宋而仅“略举大较” ,乃因如此既免陷于两难 ,又有以寄其矫“讹”之意。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意义世界的生成,与其对经济活动的讲述大有关系。经济活动作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在世情小说中自然而又隐性地自成一套叙事系统,为文本植入了特殊的意义。以经济视角看《红楼梦》叙事,其人物与经济相关的行为,如收入、分配、理财与消费等,均值得做深入文本内部的细究和详察,作为财富象征的金银也成为携带意义的符号。不正常的收支、奢靡腐朽的生活是以贾府为核心的四大家族败落的主因,其折射出贵族地主阶级崩溃的必然。月钱、年物等的分配叙事在小说中常常浮现,其并非无关紧要的“闲笔”,实则暗伏各种欲望之下的人物关系和家庭内部矛盾。王熙凤和贾探春在持家理财上的策略异趋,反映出不同的人生追求,也凸显了“末世”毁灭一切价值的悲剧意义。人与物、欲望与幻灭的关系,既是文本最深层的隐喻,也是《红楼梦》经济叙事最重要的寓意所在。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判词 ,至今没有发现它的真解 ,使读者对秦可卿这个人物产生了很多误解。“护花主人”王希廉有“秦氏不足论”的评述 ,“太平闲人”张新之有“以‘国风’正贞淫”的评述。这些认识 ,直接影响到对《红楼梦》的正确评价。曹雪芹创作秦可卿这个人物 ,他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他赋予秦可卿什么使命 ?笔者利用《红楼梦》书中提供的方法 ,发现了秦可卿判词真解 ,解答了这些问题 ,进而解开了围绕秦可卿的谜团。  相似文献   

12.
不论散文还是小说,鲁迅先生都很注重人物的取名,这正是鲁迅先生严谨为文的真实体现。对现实中的人物,出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或不便明说,在作品中选取与之相关的字来替代。如《药》中的夏瑜,原型是女革命家秋瑾,“夏”“秋”都是季节,“瑜”“瑾”都是美玉。《(呐喊)自序》中的金心异,实指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金”与“钱”相连,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编辑部于1959年出版的《史记》,以金陵局本为底本,进行加工整理,书末附“校读后记”,是较为完善的版本。对于三家注中的少量误点,尚有漏校,如“数”,谬。印本亦有误处,如“陕”误为“陕”,“祠”误为为“数落”、“责让”之意,而注为“频数”意,实“词”。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对人物“睡”的描写.“睡”,不仅可刻画人物形象,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中帝王之睡、英雄之睡、市井男女之睡,与红楼女儿之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
论《红楼梦》的叙事动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红楼梦》的叙事动作,提出它主要由三个动词“进出”、“看”、“说”构成。“进出”是指人物进出园林门,它是勾连情节线索的第一个叙事动作,成为叙事的真正视角;“看”是继“进出”后的第二个叙事动作,它是人物进出房门后对场景空间的环视;“说”是继“祈”之后的第三个叙事动作,它是场景叙事的主要内容,形成对话场景。《红楼梦》叙事的连续性在从空间到时间的“进出——看——说”的循环过程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王熙凤,“金陵十二衩”之一.同时也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称号或诨名作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向为我国小说家所习用。《红楼梦》中的小说人物绰号也是作家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但它不再是简单着眼于某一点表征,而是能够深入到灵魂深处,提挈人物的全貌。不仅如此,许多人物绰号的命名还反映了小说里被命名人的文化教养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人物虽多,但都各具独特而鲜明的个性。本文论证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时采用的“阴阳对应”和“阴阳循环”法则,对主要人物进行全面定性和定位;然后对曹雪芹的善恶观和宝玉精神进行探讨,认为《红楼梦》是现代思想和文明的启蒙之作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十二支曲,不仅分别预示着十二金钗各不相同的悲剧命运与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对全书艺术结构有着指导意义,而且作者对它的排序也颇值玩索。这些曲子并非彼此孤立,而是有一种两两联袂,成双成对的内在联系,形成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显同的对比、对照关系。人物分成两个列队,以黛玉为首的是贾府之外戚和贾府的小姐,以王熙凤为首的是贾府的奶奶(孙媳)。人物排列既不按年令长幼也不以血缘亲属为序,而是以与宝玉关系亲疏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