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跨世纪人才的基本含义及其教育性质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向教育子系统明确提出了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这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跨世纪”一词的含义不仅仅专指时间跨度意义上,当今青年,新世纪的骨干和科学技术方  相似文献   

2.
“三高”人才(高级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是企业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在企业的技术攻关、科技咨询、产品开发和外经外贸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后劲的中坚力量。为此,抓培养跨世纪的“三高”人才,使企业各专业岗位上的拔尖人才后继有人,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世纪.是科技和经济大发展的新时代,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各种竞争将更加激烈。我们培养的跨世纪人才,必然是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能改变我国目前以粗放经营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的、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创造型人才。跨世纪创造型人才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所能培养出来的,必须是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指导下的创造教育方能造就的。具体来说,主要是抓好培养两种精神和提高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时代向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爱因斯坦曾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特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作重新思考,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在世纪之交,我们面临的形势是: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到处充满竞争和挑战。一切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的要求,在职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干部只育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增新、拓宽专业知识和技能方能为立身之本。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已成为迎接21世纪严峻挑战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发起并主办的’9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跨世纪人力资源开发研讨会,于1995年9月26日至28日在无锡市举行。 与会代表就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企业家人才资源开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代表们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人力资源已呈现匮乏局面,供求矛盾日益尖锐。我国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质量相对低下。 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代表们指出,未来复合型人才应有三张“通行证”:一张是职业性的,一张是学术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伟大祖国改革开放齐步发展、 共同迈进的宝钢,20年来依靠 自己高起点的创新,自觉主动的变革,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获得了更高、更强的竞争力,走出一条国有大型企业的成功之路。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宝钢人以战略眼光,为“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培养、造就、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也为迎接廿一世纪的严峻挑战,储备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到2010年,宝钢将拥有各300名高级工程技术专家、经营管理专家、技能人才为核心的人才群体,并确立了全方位人才开发与培养的大格局。这就是既要精心培…  相似文献   

10.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特别是带头人。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跌宕起伏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党的几代领导人乃至全党已达成的共识,也是浦东开发实践的现实答案。对此问题的深刻理解,是完成新区跨世纪开发的基本保证,也是我们“战略构想”的开篇论题: 浦东开发跨世纪的宏伟事业迫切需要选拔和培养一大批跨世纪的领导人才,同时。也为跨世纪领导人才的充分涌流和迅速成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浦东开发对跨世纪领导人才的特殊渴求是由其独特的开发地位、开发目标、开发起点、开发模式、开发周期及人才基础所决定的。 ——浦东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新世纪到来而确定的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以来,吉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历经五年时间,连续两次开办了制浆造纸高研班,这是我们公司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深入开展继续教育的一次探索和实践。两期高研班的成功开办,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展继续教育,提高中高级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培养跨世纪拔尖人才,提供了有效方法和科学理论。本文结合两期高研班的实践。谈一下企  相似文献   

12.
都文 《人才瞭望》2003,(1):27-27
社会学家分析,2l世纪第一层次的职业当属于高智力集团。因此,近几年,国内企业不惜以年薪50万、100万招聘高级知识人才,组成企业高智力集团。新的职业结构对高级人才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未来的高级知识人才既不是单纯的技术专家,也不是精通领导艺术的专家。他们不仅要胜任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还要有力地领导自己的团队在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的同时,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未来的高级人才需要怎样的素质呢?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开发人才和人力资源,加速企业的高级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这三支核心队伍的建设,以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转变,迎接科技与人才综合较量的21世纪的到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从1995年开始在以沪东造船厂为代表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积极探索企业“导师制”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在总公司系统内全面开展了企业“导师制”的推  相似文献   

14.
实施科普继续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迫切需要。21世纪是以科技为主导的世纪,从根本意义上说,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正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通过科技和教育的优先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但我国目前国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科技意识不强,科学素质较低,很难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占有竞争优势。因此,加强科普继续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关键。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开展科…  相似文献   

15.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国家教委批准的第一个继续教育办学单位,从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将继续教育作为我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期间,我校通过接受访问学者、进修教师、举办高级研讨班等方式为兄弟院校培养了大批的师资。在这些工作实践过程中,逐渐将接受国内访问学者这一培养方式作为培养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的重要途径。一、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工作的现状与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实施到2004年已经10周年了。这些年来,中国科学院勇于在制度上创新,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了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步伐,使中科院的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队伍竞争力显著提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加紧了对人才的竞争。中国科学院领导深深感到,作为国家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特别需要迅速造就出一支能够胜任21世纪竞争与挑战的科技队伍,尤其是培养和造就一批能担当重任的跨世纪的学术带头人。对我国未来科技人才需求和对21世纪科技队伍和学术带头人的关注成为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科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要着眼于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把人才作为长期的战略资源,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实行培养和吸引并重,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调整人才布局,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资源培养开发机制,建设一批适用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由此不难看出,跨世纪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走到今天,仅仅是单纯地引迸而疏于吸引和培养的人才理念,已根本不能适应目前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引进来”但“留不住”的人才现象的频频出现,势必造成社会经济与人才资源的双重浪费,从而导致人才合…  相似文献   

18.
“三高”人才是指高级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咨询、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后劲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对企业“三高”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更应该把这项工作当做战略任务来抓。一、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三高”人才的现状目前,我国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特别是职工教育和培训欠帐较多,“三高”人才青黄不接,断档严重。其主要原因:一是一些五、六十年代大中专业或参加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一个新的科技时代的到来,世界发展的格局与趋势的追求人才的高能力、高素质、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跨世纪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只有培养学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和造就大批跨世纪优秀人才,越发成为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 一、引进人才与发掘现有人才的关系。引进人才和发掘现有人才资源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两条最基本的途径。引进人才是必要的,它为企业人才队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解决了一些专业和领域急需的人才。但受当前国企减员增效、分流下岗以及现有的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庞大、编制定员的制约,这种引进只能是少量、急需的和高层次的。全面完成培养造就跨世纪人才的任务,着力点还应立足现有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