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西方向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文化霸权的历史背景下,在中国这个特殊语境下,作者重点探讨了后殖民视角下的中国译学研究,反思了中国的翻译研究在其自身领域应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开创了一种新的翻译研究范式,引起了翻译界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探讨这一范式在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优越性和局限性,以此可以客观认识和总体把握翻译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变译策略是功能翻译理论在微观翻译技巧方面的体现。本文在分析桂林旅游网译例的基础上,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分别从信息对等,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变译策略在旅游网页英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一、翻译是什么?翻译是什么?许多名家对其给出了各自的定义,但大体上都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成交流的目的。刘易斯(1958:265)在书中写道:"翻译这个词是由两个拉丁语汇构  相似文献   

5.
“语域”(register)是韩礼德系统功能学语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本文作者通过分析语域的定义和及其三个语域变量(field/tenor/mode),从而进一步陈述了语域(register)在商务翻译中的运用。最后,作者通过本人从事商务工作的实例---既商务合同的中英文翻译例子,进一步佐证了语域在商务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主要途径之一,准确而有效地翻译不仅涉及信息的有效传达,而且事关我们的国际形象。本文结合新闻英译中的一些实例,从语言迁移的角度分析新闻英译过程中一些词汇翻译的不当之处进行剖析,以探讨如何实现准确、有效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旅游景点资料文本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和吸引游客,旅游景点资料的英译就应以达到这一目的为要求和标准,最大限度的取得旅游产品的预期效果。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和旅游景点英译的特点出发,以保定市旅游景点英译为素材,阐述了翻译目的论在旅游景点英译中的重要性及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翻译文学创造过程中的"原文隐形"或"译作之不忠"现象一直是中国译界研究的敏感话题。本文作者试图以翻译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来分析这一现象,并从改译这一翻译变体的实践来阐述隐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当前汉语标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并提出了标语翻译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以WTO文献的文本特点为起点,探讨其中机构名称和关键词的翻译问题。作者以彼得?纽曼的翻译理论及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一些翻译初稿中的误译为例,从衡量标准和翻译方法方面分析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一词在《新华字典》中的定义是“把一种语文译成另一种语文”,这一定义或许揭示出翻译的一个本质,但只是冰山一角。随着翻译研究不断深入,对于何为翻译的诠释不再是单一维度而是多维度的发展。本文旨在翻译观视角嬗变的角度再讨论“何为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末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翻译便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必要条件和初始环节,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译入中国的特征和传播过程可以看出,翻译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的特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翻译史上,五四运动之前共有三次翻译高潮,第一次是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其间产生了大批优秀的佛经翻译家,如道安,鸠摩罗什,玄奘等,他们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译论,如“文质三辩“、“五失本、三不易”、“五不翻”等较为珍贵的翻译思想。第二次就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因为此时正值欧洲国家经过文艺复兴,产生了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西方殖民主义大国的耶稣会教士打着“科学传教”的旗帜闯入封闭多年的中国,企图用西方的科技知识敲开中国的大门。而第二次翻译高潮的到来,无疑与欧洲的传教士纷纷来华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在这次翻译高潮中,利玛窦无疑是一位关键人物。作为正式介绍宗教与学术思想的最早、最重要的奠基人,他对中国翻译、以及中国和欧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上的差异,每一种语言都会有它所特有的一些词汇,这类词汇即文化负载词汇。文化因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文化负载词汇在翻译手段上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文化负载词汇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本文拟就所接触和收集的一些个例的分析和比较,对汉英翻译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结果。而要想把符合中国特色的英语用合适的英语词汇表达出来绝非易事。本文就此提出了些中国英语的翻译方式,有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并从词汇方面主要对音译和译借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受社会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影响,英汉语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最为人所知的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所以在翻译在这一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的架构过程中,便会有一些难以跨越的鸿沟.翻译古诗词绝非一蹴而就,为了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著名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即“功能对等”.自“功能对等”理论提出至今,不少学界人士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分析和论证,以及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然而在古体诗词翻译领域还是鲜有涉足.现笔者试从这一理论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其在唐诗英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小吃是文化交流的一个载体,但对小吃名称的翻译尚未规范,并缺乏研究,本文以目的论为视角,强调小吃名称译文对受众的接受度,重点分析陕西小吃名称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力求得出一个更符合实用合理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和翻译教育学家彼得·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其他流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并成功借鉴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这两种翻译理论,旨在让译者在日后进行翻译时能更加恰当明确地运用相关的翻译方法,从而使得译文不仅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境一致,还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习惯。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开创了翻译研究的新范式,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翻译简化,显化和范化,其中又以对显化的研究较为突出。本文主要阐述翻译转换过程中的显化现象以及造成显化现象的各种因素,以此更好的把握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缺省的现象在诗歌中层出不穷,译者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对文化缺省的内容进行补偿,以期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在简要介绍文化缺省现象和翻译补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和总结了汉诗英译中一些行之有效的补偿文化缺省的策略,为译者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