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城"大"的意义不是建立在占地面积广大上而言的,是"大"在教育、科研、人才、信息等资源集中整合、优化配置和立体发展上,实现其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程度上对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与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外部效应的理论范式入手,阐明大学城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个方面.最后依据外部效应的矫正机制,提出目前我国大学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革命的需求,各国先后兴建起大学城,并且大学城周边出现了与教育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集群和生活服务产业集群。大学城周边产业集群对城市发展产生的互动效应主体现在经济集聚效应、经济辐射效应、外部正效应和投资乘数效应四方面,由分析可知产生良性的互动效应,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必须进行资源共享和有效合作,积极引导集群内企业与高校在产业结构和学科结构上相互融合,协同创新,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进而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大学城开发、建设对城市和地区经济产生的效应包括土地补偿效应、消费拉动效应、投资乘数效应、人文扩散效应,以及环境生态效应.大学城经济效应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补偿效应逐步下降、趋于消失;乘数效应先升后降、缓慢消退;消费效应逐年增加、持续作用;人文效应缓慢释放、加速扩散;环境生态效应先降后升、长期释放.因此,应理性看待我国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建立科学的投融资模式,发挥大学城的文化先导作用,建立开发大学城建设的长效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学城的聚集与辐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城现象是近年来出现的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式,由于它对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的综合效应,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对此,拟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大学城的聚集效应与辐射效应,以便为大学城的健康发展提供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南内陆农区市场化导向的开放带动型工业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农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处于"制度锁定"和"贫困陷阱"之中而难以自拔.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外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工业经济体的示范和带动下,可以通过参与外部经济活动而逐步"发现"本地资源潜在的比较优势,通过学习现代市场经济规则和管理知识,开拓者的创业成功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从而带动社区群众性模仿,启动本地的分工专业化收益递增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大学城集成效应及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城的建设并不仅仅是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必然,它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本文从五 个方面分析了大学城的集成效应,指出大学城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同时分析了由此在大学城建设过程中 产生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产业集群是一把“双刃剑”,对技术创新既具有外部经济效应,又具有外部不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应表现在创新激励效应和创新载体效应两方面;同时,由于拥挤效应、过度竞争、“柠檬市场”问题以及路径依赖和技术锁定的存在,导致产业集群产生创新阻滞,因而具有外部不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大学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西方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一批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特殊区域相继而起,并逐步演绎为"自然发展型"和"规划建设型"两种典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城。其中,"自然发展型"大学城主要涵指"多校区大学"和"多元化大学"两种模式,"规划建设型"大学城主要涵括"大学科技园"和"现代大学城"两种类型;前者以英国剑桥大学城和美国加州大学城等而著名,后者以日本筑波大学城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城而闻世。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中心城市与重点高校在新一轮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 ,指出大学城战略是中心城市经济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 ,它能产生“双赢”效应。分别论述了大学城战略对于重点高校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创新活动会产生外部效应或者说溢出效应,由此导致企业创新活动中搭便车的行为。目前,学界关于外部效应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企业创新活动溢出效应的研究还比较少。在检索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中国期刊网"等相关数据库后,对企业创新活动及其溢出效应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广州大学城是一座开放的现代化大学城,它改变了过去封闭办学的观念及模式,让教育资源融入社会之中。为了大学城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应建立有效的高校大学城管理体制,有效地管理是大学城健康发展、高效运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的兴起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多重意义。对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城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各自的发展方向;并针对大学城的发展规划问题,在发展观、投资体制、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3.
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之基础入题,对广州大学城的"新城"、"庞大"、"共享"特征作了数据和实例分析;解构了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正在和即将经历的碰撞、认同、形成阶段;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的三种途径———传承源文化、融合异文化、构建新文化,以期探索一种既张扬个性、又融合发展,既兼顾传统、又尊崇创新的广州大学城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制度改革是目前大学改革的核心话题。影响大学制度改革的有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的动因。历史上引发大学制度变革的外部动因往往有一个明显的产生、主导、衰落的过程。在大学制度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动因会主导大学制度的变革。然而在另一阶段,这一动因可能会逐渐淡出,甚至衰亡。与外部动因相比,大学制度变革过程中的内部动因相对恒定,并且没有特别的主次之分,每一次大学制度的变革必然涉及到内部动因的所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大学城建设的空间本质是城市空间与教育空间的有机融合。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应以城市空间和高等教育空间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为指导思想,促进科学规划;以文化建设为核心,增强文化特性;以学科交流合作为重点,促进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区校深度合作为基础,推进区域联动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旧州镇传统空间形态研究入手,分析了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经济、文化冲击下旧州外部空间发生的变化,从中可以总结出今后旧州的外部空间建构应该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形态上的整体性设计、功能上的现代化设计、全局上尊重自然的设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运用系统论的方法,通过分析北京市生态新城发展模式的构成要素及相应的子系统,以及分析在新城发展层次划分基础上的新城发展运行机制,研究构建基于生态理念的北京市新城发展模式。该模式是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协调和谐运行,通过新城发展的内在机制、外在机制以及动力机制的作用,实现从新城规划建设到新城运行维护再到新城更新进步各个发展层次新城内部的生态系统的优化,以及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建设广州大学城是当前我省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如何面对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校区设备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和课题.文章就如何建立高素质的设备管理队伍、注重信息化管理和管理的社会环境,以及如何实行全方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