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逻辑学和哲学界对辩证逻辑的研究日益深入,讨论问题由辩证逻辑的对象、性质、任务扩展到它的基本规律、思维形式、逻辑方法以及逻辑范畴等.尽管如此,对于是否有辩证逻辑的问题仍然存在各种不同意见:有的作肯定回答,有的作否定回答,有的则认为要作出断然的回答还需要等一等、瞧一瞧.因此,探讨辩证逻辑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就是一件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逻辑学和哲学界对辩证逻辑的研究日益深入,讨论问题由辩证逻辑的对象、性质、任务扩展到它的基本规律、思维形式、逻辑方法以及逻辑范畴等。尽管如此,对于是否有辩证逻辑的问题仍然存在各种不同意见:有的作肯定回答,有的作否定回答,有的则认为要作出断然的回答还需要等一等、瞧一瞧。因此,探讨辩证逻辑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就是一件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工作。那么,怎样来了解辩证逻辑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呢?下面就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所作的尝试,并希望以此引起讨论,推动我国辩证逻辑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辩证逻辑的历史源远流长,萌发于古代,与古代朴素的辩证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这种辩证思维及辩证逻辑的萌芽具有一定的生动性、直观性,尽管还带有臆测性或猜测性,但对后人及辩证逻辑的发展有一定的启迪。古代朴素的辩证思维及辩证逻辑的萌芽经过漫长的积淀,直到近代,在黑格尔那里才得到系统的阐述。而黑格尔辩证逻辑的建构与对辩证思维的系统阐述又深受康德的影响。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体系,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对辩证思维的发展、辩证思维的本质和辩证思维的思维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列宁对辩证逻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辩证逻辑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飘荡在宇宙间的一切天体、基本粒子和场都因互相作用的不对称而必然旋转,兹因作用与被作用对立的两极向着反面转化而造成星之盛衰和场与粒子的彼此转化。△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和它的空间彼此是统一而谐调的,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空间,运动形式随空间的变异而变异空间也随粒子的运动而变异。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也是闪耀着辩证逻辑思想的光辉著作。因为“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①因此,研究《资本论》对于研究辩证逻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三节中,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入手运用辩证逻辑,阐明了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结果。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被表现的时候,商品从相对的静止状态就进入运动状态。马克思在分析价值形式的时候给我们显示了统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辩证逻辑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辉煌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7.
我们对苏联哲学的认识几经变化,苏联哲学的历史肖像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心目中所留下的影像是不一样的。苏联哲学的历史影像屡遭世人所“误会”。历史的意义总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作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苏联在长达70年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对社会财产进行多次分配,除了短暂的新经济政策以外,另外两次大规模的国有化政策和私有化政策均未取得预期效果,没能够激发出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导致社会发展放缓,严重影响了苏联世界大国地位,成为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辩证逻辑在中国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们所付出的努力,特别说明了辩证逻辑从非形式化向形式化的转变过程,并简要介绍了这一形式化系统。  相似文献   

10.
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发展李学照辩证逻辑是关于辩证思维的规律、方法和形式的科学、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路线、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科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辩...  相似文献   

11.
辩证逻辑是人类思维高级阶段——辩证思维的逻辑,对于认识世界特别是发展现代科学具有巨大的意义。可惜迄今为止它还不成熟,有的人甚至完全否定它的存在。本文提出有关辩证逻辑的一些想法,是想以此促进辩证逻辑的研究,并以此对否定辩证逻辑是逻辑的一些观点进行反驳。这些想法之间虽有一定联系,但未必成为严密的系统,故称之为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科学文化的竞争,从某些意义上可以说是教育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普及教育做为一项基本国策。因为通过普及教育不但可以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可以提高一般劳动者的文化教育水平,劳动生产技术,而且可以为高级人材的培养提供肥田沃野。1980年中央发表了《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决定》,要求在全国普及小学教育。1985年5月又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相似文献   

13.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百年来团结和带领人民艰辛探索并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现代化的客观历史规律与主观价值选择的统一中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明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在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信的文化根基;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的统一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设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体系,确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谋划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在包容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中利用“现代化”话语的国际通约性自主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体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立场与世界意义,以消弭中西话语隔阂、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同。从发生学意义上探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发展的辩证逻辑,是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原创贡献、深度解码现代化道路之中国样本的题中之义,对坚定不移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魂》2007,(11)
2007年6月18—21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召开全国社会科学教师会议,专门研讨教科书及学校历史教育等问题。来自俄罗斯各地的一线教师、人文社科工作者以及俄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辩证逻辑? (一)什么是辩证思维? 逻辑是研究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有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由形式逻辑推演出来的,运用数学的方法和符号的工具于逻辑演算过程,是关于推导知识的逻辑科学)和辩证逻辑。关于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两者的关系,由另文说明。在这里仅指出:它们两者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特殊矛盾。形式逻辑研究对象的特殊矛盾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是,否定包括十月革命在内的苏共历史、全盘否定斯大林、抹黑苏共创始人列宁;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机制是,通过瓦解主流意识形态扰乱人们的思想、通过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人们的价值追求、通过质疑共产主义信仰侵蚀人们的精神支柱;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支持力量是,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赫鲁晓夫、推行“新思维”的戈尔巴乔夫、西方“和平演变”的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17.
自十月革命以来,苏联在制订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改革时,如何对待商品经济问题,一直是一个全局性问题。因为它事关对整个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认识。在对待商品经济问题上,苏联走过的路程是曲折的,大体上经历了十月革命和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四个时期。它的行进轨迹大致呈现出取消、发展、限制、扩大这样一条曲线。商品经济的历程,与苏联各个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这一课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借鉴意义。考虑到史学界对前三个时期的状况论述较多,本文在这里对这几个时期作择要评述,而用较多篇幅考察后一个时期商品生产的命运。一、从十月革命到1921年初春,是苏维埃俄国经济上的革命初期改造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普遍坚持社会主义是有组织的自然经济的观点。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虽然列宁提到过不能马上取消货币,事实上存在着商业活动、存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国家正在朝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前进。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首先必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恩选集》第三卷,第467页)因此,研究思维科学,特别是研究辩证逻辑,提高我们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要研究一门科学,首先必须明确它的研究对象。关于辩证逻辑,目前我国逻辑学界有些人根本否认它的存在,即使在承认这门科学的人们中,对于辩证逻辑的对象问题,看法也不完全一致。因此研究辩证逻辑的对象问题,无论对于确立这门科学的存在和推进这门科学的研究,都是首要的。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即:苏联的参战大大加强了二战的反法西斯的、解放的战争性质,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军事和政治形势,开辟了大战的新时期;苏联是打败法西斯德国的最主要力量,并在打败军国主义日本的战争中也起了重要作用;苏联是反法西斯联盟的缔造者和中坚之一,保证了联盟战略的完全成功;苏联帮助许多国家的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甚至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总之,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到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以及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苏联政府通过推行特殊移民政策将600万人口强制迁往国家边远地区,人为制造了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特殊移民。特殊移民政策历经了两个发展阶段:30年代的流放富农和40年代至50年代初的民族驱逐。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家新领导人颁布了一系列解放法令,特殊移民人数迅速减少。1965年,特殊移民基本停止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