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殷本纪》谓纣“重刑辟,有炮格之法”;怒而杀九侯之女,“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观其心”。自是之后,历代史家言暴君必数夏桀、殷纣;近现代出版的中国通史教科书和先秦史专著,亦承袭前人之史观,将殷纣描写成“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的暴君而曲为之说。如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殷纣竟成了暴君的代称。 笔者在治古文字学的同时,颇留心于殷周史迹。近年,研读《尚书》中《商书》与《周书》诸篇,讽籀所及,小有陈怀,爱记札专,殊觉“纣为暴君”之说,多有可疑之处.兹捃摭管见乃成斯篇以辨之,尚希士林学者幸以教之,匡其不逮。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献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献疑赵宗乙“词类活用”理论最早是陈承泽先生于1922年在他的《国文法草创师专门系统地论述出来的。嗣后的七十多年,举凡古汉语语法著作,几乎没有例外地对这一理论和现象加以补充、阐发和论定。然而我们用陈先生提出的“说明的,非创造的”,“...  相似文献   

3.
《唐摭言》卷八《为乡人轻视而得者》条云 :“许棠 ,宣州泾县人 ,早修举业。乡人汪遵者 ,幼为小吏。洎棠应二十余举 ,遵犹在胥徒 ,然善为歌诗 ,而深自晦密。一旦辞役就贡 ,会棠送客至灞、间 ,忽遇遵于途中 ,棠讯之曰 :‘汪都(原注 :都者 ,吏之呼也 )事至京 ?’遵对曰 :‘此来就贡。’棠怒曰 :‘小吏无礼 !而与棠同砚席 ?’棠深侮之。后遵成名五年 ,棠始及第。”这条资料说唐诗人汪遵曾为“小吏”、“胥徒”。而古今学者介绍、研究汪遵时都据此转引 ,如《唐诗纪事》及《唐诗纪事校笺》、《唐才子传》及《唐才子传校笺》、《全唐诗》小传、…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4,(3)
孟子人性论的基本观点为"人性善"或"性善",业已成为"国民常识"。在这一常识的背后,隐伏着深度的误读。孟子从个体生命体验和形式逻辑层面反复证明的一个观点为人性有善端,仁义礼智"四端"源自天,存诸人性为"立命",人性之善是与善恶相对之善,善不是绝对之善。但是,孟子从未否定"性"有恶端。研究孟子人性学说,在方法论上应当遵循"以孟释孟"原则,在文本释读与思想诠释上,应当区别"善端"与善、"君子所性"与"性"两对概念。在"君子所性"层面,孟子刻意强调君子与禽兽的"几希"之别,君子在应然意义上当自觉以"四端"为性,而不可以"食色"为性;但在"性"或"人性"层面,孟子并没有完全否定"性"有恶端,"大体"与"小体"同在于人性。尽管君子在工夫论层面不将"味"、"色"、"声"、"臭"称之为性,但芸芸众生之"性"还是蕴含"味"、"色"、"声"、"臭"。秦汉以降,历代学人之所以对孟子人性学说理解不一,大多在于未厘清"善端"与善、"君子所性"与"性"两对概念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群冰从西下 ,极目高兀。”句中“兀”之“”(“危高”义 )音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 6 1页注为“c敶”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 4 0 7页此字“按”云 :“当依《广韵》读慈切” ,不为无据。然而查阅现行各大辞书 ,并无此音。一、《说文·山部》(中华书局 196 3年版 190页下 ) :“ ,危高也。从山 ,卒声。”二、《康熙字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 2 13页 :“《广韵》慈切 ,《集韵》《韵会》《正韵》昨律切 ,并音谇(z挷)。”三、《中文…  相似文献   

6.
“文学史学”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学”这个名词总令人觉得有点别扭,倒不是由于它听起来拗口,而是由于对它的意义不甚了然。旁观其他历史学科,似乎没有这样一种“亚学科”。与文学史性质相近的学科为数很多:科技史、艺术史、哲学史、史学史等等,但似乎不曾听说有什么“科技史学”、“艺术史学...  相似文献   

7.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有“邦风”之名,不少学者以为传世文献中“国风”乃为避刘邦之讳所改。但是,结合出土文献和汉代避讳成例,可知汉讳尚疏,而且汉代以前已见称引“国风”,则“邦风”讳为“国风”之说当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一般认为,“话剧”是欧洲戏剧传入近代中国之后而生成的一种新型戏剧,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被称为“新剧”。就其内涵而言,“话剧”基本上同于西方所谓的“戏剧”(drama)。戏剧家洪深之所以在1928年提出“话剧”一词,既是为了突出其以言语、动作  相似文献   

9.
契丹民族的祖源地潢河流域,在契丹部落族群及有辽一朝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潢河为今西拉木伦河几成学术定论,但将潢河比定为今西拉木伦河,与史籍关于道路里程、契丹与室韦接界、河流流向等记载明显不符。潢河不是今西拉木伦河。  相似文献   

10.
毋庸置疑,“五四”批孔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但必须看到:其不科学性也极其严重。早在“五四”批孔如火如荼之际,中国至少有一位哲人———郭沫若先生就已洞察到了这一点。他在致一日本友人的信中说:现在中国有人在骂孔子,“更极端的人骂孔子为盗名欺世之徒,把中...  相似文献   

11.
列宁“东方决战论”献疑刘文汇众所周知,尽管马克思晚年曾提出俄国有可能会直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但是他和恩格斯始终坚信“由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西方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未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决战将必然爆发在西方。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12.
13.
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曹植在文学创作上特立文坛,度越数子,取得了“建安之杰”的殊誉,然而他在《与杨德祖书》中谈到文学的社会价值时,却表现出了轻视辞赋的态度,他说:“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榆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杨子云先朝执就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著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曹植的这番言论,自然招来当时及后世许多人的批评。杨修(德祖)在给曹植的复信《答临淄侯筹》中就反驳了他的观点:“君侯忘圣贤之显迹,述鄙宗之过言,窃以为米之思也…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2017,(4)
《通典》所载"魏官品"和"晋官品"是今人所见有关魏、晋官品的最完整记载,其来源在现有历史文献中难觅踪迹。"魏官品"与曹魏实际制度多有不合,或谓其颁布时间在曹魏灭亡前夕。曹魏《品令》(《官品令》)当在魏明帝朝法令修订时制定,魏末晋初贾充等人所撰《官品令》为《晋官品令》,均非《通典》所载之"魏官品"。《隋书·经籍志》著录的多部魏晋官制文献中未见《官品令》,唐初修撰《晋书》时所见《魏晋官品令》并非原始文献,而是转述相关文献所见魏、晋时期的官品令文,难免会有不合实际制度之处。晋代官分九品明载于《晋书·食货志》,而《职官志》中职官等级则是用"品秩"和"石"来表示的,品代表官位高低,秩体现俸禄多寡,品秩结合方体现官员地位之整体面貌。《宋书·百官志》关于职官秩次的记载较多,包括汉代以降至刘宋制度,通过比较可知,魏晋刘宋时期职官等级制度的表现形式仍与汉代相近,"秩○○石"为表示职官等级的重要方式。《隋书·百官志》载梁初定制,有明确对应关系的"秩"与"品"构成职官等级制度的两个基本要件。而同卷所载陈代品秩,秩次仅与具体职官对应,并不反映其品位之上下或位次之前后。仅据将军名号即可断定,《通典》所载"魏官品"未能真实反映曹魏现实制度,也与晋初制度多有不合,称之为"魏官品"名不副实。"晋官品"与西晋或东晋现实制度也有较大出入,可断定非晋代某一时期的原始《官品令》,以"晋官品"作为两晋全期或某一时期的制度亦属牵强。沈约《宋书·百官志》文末附载比较简略的官品表,实为东晋制度,也与刘宋制度相符,是为现存文献中记录时间最早的一个官品表,《通典》所载"晋官品"不排除以之为蓝本编撰而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现存《木兰歌》有以"唧唧复唧唧"开头和以"木兰抱杼嗟"开头两个版本。通过两诗比较,龚延明先生认为前者为唐人对北朝民歌加工润色之作,后者属北朝本色民歌。此新解颠覆了传统认识,但是此结论推理过程中存在逻辑混乱等问题,也缺乏必要的文献支撑,结论难以让人认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明人张燮《七十二家集》收南朝宋鲍照《拟古诗八首》,其第五首曰:"伊昔不治业,倦游观五都。海岱饶壮士,蒙泗多宿儒。结发起跃马,垂白对讲书。呼我升上席,陈觯发瓢壶。管仲死已久,墓在西北隅。后面崔嵬者,桓公旧冢庐。君来诚既晚,不睹崇明初。玉琬徒见传,交友义渐疏。"对"跃马"一语的注释,黄节以及钱仲联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天文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不周山在何处?又《淮南子·地形篇》:“西北方曰不周之山。”高诱注:“不周山在西北也。” 古文献中又有“不周风”的记载。不周风也在西北。《淮南子·地形篇》:“掘昆仑虚以下地……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史记·律书》:“不周风居西北。”《说文》:“西北曰不周风。”《易通卦验》:“立冬,不周风至。”立冬之日,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北。因此,立冬之不周风,仍即西北风。《白虎通·八风》:距冬至三百一十五日“不周风至”,其时已过了二十一个节  相似文献   

18.
老子哲学肯定了宇宙间一切事物郭在运动变化之中。其哲学范畴“静”指事物潜移渐进的变化,“躁”指事物剧烈激进的运动,“静”与、“躁”是运动的两种形式,与现代哲学的“静止”、“运动”有别。“静为躁君”意应为:潜移渐进的变化,胜过剧烈激进的运动。以往学术界认为老子否定运动的永恒性,颠倒了“静、动”这一对矛盾的关系,最终陷入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日出为易”补说李祥林读《周易》,首先遇到的就是“易”之为名的释义问题。“易”之甲骨文,学界有人认为是日出东山的景象,故释曰:“日出为易。”(见《周易研究文集》第1辑黄振华文,198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此说固然不错,但是尚可补充。或曰,“易”既...  相似文献   

20.
“风马牛”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全句是“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为成语,已经普遍使用,但要规定其义,却是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已有的说法,粗略列举,可有: (一)诱逸说,这是最早的说法。东汉服虔的解释是,“牝牡相诱谓之风”。杜预注《左传》采其说,自此以后,对“风”字多据此为释。 (二)顺逆风说。作此主张的是宋人张世南,他说:“牛走顺风,马走逆风。故楚子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游宦纪闻》卷三)把风说成由气流形成的自然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