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漫长的、古老的、凝滞的封建社会骤然跨进五四以后的现代中国社会,社会生活、民族心理、文艺风尚……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新文学迫不及待地要反映这些新的巨大变化。它勇敢、敏感、义无反顾,然而它尚不成熟。虽然它表现出反传统的崭新姿态,但却缺乏坚实有力的支点,不少人在思想上向西方寻求真理。在文学上也向西方寻求典范。许多作家在作品里喊出了新的声音,但却还不是“自己的声音”。中国新文学要想在沉重的束缚和压迫下站立起来,必须以文体的独创性证明思想的独立性。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里,以伟大的鲁迅为代表,包括叶圣陶、冰心、郁达夫、朱自清等一批优秀的作家,以其鲜明而各异的文体风格,为新文学的成长和成熟作出了贡献。在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经过长达十年的酝酿和准备,茅盾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他逐渐  相似文献   

2.
张岩 《南都学坛》2013,33(1):45-50
中国现代文学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作家却都曾创作过以古老的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现代作家之所以会创作古老的神话,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现代作家在对新文化的积极建构中,对包括神话在内的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汲取;第二,现代作家的神话题材作品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社会的现实关切结合在一起,表现出鲜明的现实指向;第三,创作神话题材作品的作家大都表现出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和西方异域文化的多方关照,他们既是新文学的巨匠,也对包括神话在内的古代文学具有深厚的积累。对于现代作家创作神话题材这一文学现象的考察,也丰富了对于现代文学多元性的思考,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传统之间复杂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研讨视角。  相似文献   

3.
京派文学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转换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文学现象,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京派意象是中国传统诗艺与西方象征主义、意象派等诗学思潮相融合的产物。突破中国古典意象长期积淀的原型性象征模式,克服西方意象有象无意、意与象相剥离的缺点,成为京派作家对世界万物带有强烈的个体生命色彩的审美途径,体现着现代作家对文学本质更为深入的感悟。另外,京派注重意象在诗歌以外文学领域中的运用,促成了现代文学中各种文体间的相互融合,尤其是诗歌、小说、散文之间,从而推进了各种文体创作的成熟和发展。这也是京派作家对现代文学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期,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广泛传播,在西方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中国进步作家,置身于时代洪流,创作出一批杰出的长篇小说,中国文坛出现了长篇小说的繁荣。这些小说体裁、题材、主题、创作风格及艺术手法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从文学体裁、题材的变化,看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交流的产儿,使得西方世界经历了几百年才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国语运动确立了重视声音的多元开放的国语理想模式,同时对新文学文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体裁方面,国语的杂语性推进了文学体裁的不均衡发展,特别是小说和诗歌的地位出现了戏剧性变化;语体方面,国语对"声音"的重视加强了新文学表层结构(白话)和深层结构(对话)的联系,巩固了白话语体在新文学中的地位;风格方面,国语多元开放的特点为作家的遣词造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现代文学多元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是以文艺理论的创作步入文学领域的。象他那样既是文学理论家和创作家的人在现代文坛上并不多见。有人称茅盾是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别林斯基,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作为文艺理论家和作家的茅盾,特别是他二十年代的文学观对文艺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新文学先驱中,茅盾开始是以文学理论批评在文坛上闪耀光芒、引人瞩目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活动贯串于茅盾几十年的文学生涯。他在这块土地上坚韧不拔地耕耘,留下了数百万字的思想果实,为丰富现代文学批评史和思想史的宝库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五四”前后的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的冲击下,中国文学开始了自身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文学观念、审美理想、创作方法和批评原則诸层面都在同传统的裂变中产生了巨大的飞跃。青年时代的茅盾和当时的鲁迅一样,也是一位具有恢闳气度而又敢于放开眼光  相似文献   

8.
茅盾——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茅盾,作为一个小说家,早已驰名中外,但是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想就茅盾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进行一些粗疏的探讨。我想这对于全面了解茅盾的文学成就,了解我国报告文学创作发展的情况,都是有所裨益的。一首先,茅盾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是决非偶然的。这可以说是由于他那坚实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全面的报告文学理论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茅盾的文艺思想,一开始就建筑在雄厚的现实主义基础之上。他积极提倡新文学。在他的第一篇文学论文里就提出了“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文学主张。这“人生”不是一家一户的人生,而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不是“特殊阶级”的人生,而是“平民”的人生,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人生。进而他又指出“文学是时代反映”,“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他要求文学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  相似文献   

9.
在茅盾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评论活动中,作家论型文学批评的创作为后世文学发展确立了一定的规范,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茅盾的七篇作家论及其创作背景的分析,不但可以辨析这种文体的演进过程,而且能够体现茅盾文学思想逐步溶入左翼主流文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艺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成为西方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媒介。在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过程中,留学生作出了特殊贡献:在五四时期,陈独秀、周作人、鲁迅等留学生最先介绍了欧洲的现实主义理论和作品;左联时期,周扬、萧三、胡风等介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和作品,并展开了争论。在此期间,茅盾、郑振铎等非留学生出身的作家、理论家也宣传现实主义理论并创作。但留学生理论家、作家与非留学生理论家、作家在传播现实主义理论方面有所区别:贡献大小不等,时间先后不一;理论宣传和创作的侧重点不同。由于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其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以无意识的追忆再现了丰富的情感和自然 ,形成一种独特的文体风格和文学流派 ,对现代文学流派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通过作品对作家的风格和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研究会代表着新文学初期的现实主义倾向。作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之一的庐隐,便向来被视为现实主义作家。比如,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中写道:“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继《新青年》之后,揭起了现实主义的旗帜,强调‘新文学的写现实主义’……,叶绍钧、冰心、朱自清、王统照、许地山、庐隐等早期新文学作家都以不同的创作风格体现出大学研究会的  相似文献   

13.
茅盾既是著名的小说大师特别是长篇小说大师,又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特别是新文学早期的理论开拓者。他的小说创作与他的文学理论素养和前期的文学经验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从诸多原始材料出发,详细探讨了茅盾从事小说创作之前和从事小说创作之初的文学理念和实践,此中蕴含着茅盾和整个新文学创作的诸多要义。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为时十余年的现代文学教学实践中,一直面临着一个看来似乎荒谬、但又确实困惑不解的问题。这便是:与鲁迅,郁达夫、老舍、巴金等作家的小说相比.茅盾的作品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考察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他们的选择是前者,而不是后者。茅盾,做为中国现代文坛上屈指可数的杰出作家,为什么会出现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不去全面分析茅盾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只就其小说创作情与理关系的处理做些尚不成熟的思考,以就教于师长与同行。  相似文献   

15.
冯晓蔚 《中华魂》2012,(11):49-51
1978年6月13日,作家柳青猝然辞世,千百万读者期待他写完《创业史》的愿望,再也不能实现了! 柳青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宝贵贡献的作家。1960年,他的《创业史》第一部出版,标志着作家思想和艺术的成熟。文艺评论家们把《创业史》列人现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中.认为它是建国以来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29年8月被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破格延聘为国文系讲师以后,沈从文就开始了在大学里教授现代文学的职业生涯。他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以及北京大学讲授新文学研究、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现代中国文学等与中国现代文学相关的课程。综观沈从文十多年的现代文学教学,其内容之丰富、方法之实用、效果之可观,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废名是京派前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独创性地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理论应用到了小说写作领域,将散文化写作与乡村题材、诗化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化诗体小说文体,对京派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及促进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文体的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废名的代表作《桥》为例,从非情节化的散文诗式结构、归隐与禅心的静寂意境、简洁幽深的诗化语言三个方面对废名诗体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五四文学运动造就出一大批新文学的开拓者,叶绍钧便是其中之一。他自始至终以真诚的态度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和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追寻,对我国现代短篇小说、童话、散文和长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对叶绍钧的创作所作的评价:“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茅盾,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始终把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我们留下极为宝贵的文学遗产。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将会在茅盾的文学宝库里吸取营养,丰富自己。 茅盾的文学理论批评,同他的创作一样丰富,涉及的领域极为广阔。然而,我们在这个领域里的探索却显得过于冷寂。本文试图对茅盾文学理论批评的一隅——散文理论,作一点探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创作规律的角度,阐述了张恨水的小说创作从改革章回体起步,虽然走的是一条与新文学作家作品相逆的道路,最后却殊途同归,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雅与俗、作品的艺术品位与商品属性诸关系的处理上,无疑会给当代文坛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