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及其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在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中几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 ,都普遍存在着显著的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对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进行研究仍然是目前较为热门的课题之一。国外学者对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的研究所形成的一些理论解释对我国认识这一现象将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诸多少数民族语言中,没有介词这一词类,介词向来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难点。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介词习得问题,以有标记与无标记、总括扫描与次第扫描等概念为切入点,以认知为最终的解释,以期对学生的一些偏误现象做出合理的概括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通行的各种版本中有一些错误,这些错误来自两个方面:第一,马氏本人之误,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语法现象的分析解释和对一些引例原文的理解上。第二,整理者之误,表现为两点:一是少量注释有误,欲纠正马氏却以不误为误;二是标点断句方面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文中给以辨正。  相似文献   

4.
时间词根据其具有定位性还是具有历程性可以将其分为时点时间词和时段时间词,但由于人们在形成概念时判断标准的相对性和认知上的模糊性,时点和时段有时会出现交叉状态。通过三个个案分析说明了这一现象,并尝试性地对这一现象作一些认知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图形-背景理论最早由丹麦心理学家罗宾提出,这一理论被认知语言学家用来从认知角度解释语言结构,其中在对介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事实上,这一理论也可被用来解释很多其他的语言现象,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一理论对论元转换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一篇阅读《太玄》的读书札记,系文献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一些相关文字作了新的解释。这些解释对于阅读《太玄》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情况下,缔约者会赋予某个条约术语一种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含义,以应对条约缔结后出现的新情况。为了体现缔约者的这种意图,在解释一些条约术语时,应进行演化解释。在梳理演化解释的内涵、法理基础及使用要件的基础上,提出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部分条款的解释是可以或有必要运用演化解释的。其中一个例证就是海洋科学研究这一术语的内涵。通过演化解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与海洋科学研究有关的条款可以适用于BBNJ谈判的语境下,为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制度安排这一“新问题”提供法律选择。同时,演化解释也可能被运用到未来对BBNJ新文书部分条款的解释上。结合演化解释的使用要件,分析目前BBNJ谈判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在日后可能对BBNJ新文书中相关条款的解释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所谓歧义,就是指一句话有两种或几种解释。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听读者对一句话可作两种或几种解释,另一种是说与者的解释与听读者的解样不一样。近些年来,语言学界对书面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口头语言中的歧义现象涉及不多。其买,在歧义现象的问题上,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并不完全一致。例如:  相似文献   

9.
“大官 (儿 )”是明代《金瓶梅》以及其他一些小说、戏曲中出现频繁的一个称谓词。然而现今许多辞书对这个词或是失收 ,或是解释不够准确。该文通过考证古代多部文献 ,进一步解释了它的意义 ,并指出这个称谓词在历史演变中曾出现过的一种“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生成语法框架下认为存现动词是非宾格动词,但在英汉中却有很多违反这一定律的例子,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这一现象便成为了一个症结。文章首先综述了近些年四种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解释并指出了各自的问题,最后根据词汇映射和构式压制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解释。认为词库中所有动词都有共性,在词库里时还不能把他们划分为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动词只有在一些特殊语言或特殊构式中表现一些个性,如及物性、非作格性和非宾格性等。此外还认为,"存现构式状态化压制"是那些表面看来是"及物动词"和"非作格动词"派生成存现句中的非宾格动词的基础,即表面看来是"及物动词"原来的逻辑施事被存现构式压制删除,而表面看来是"作格动词"的施事被构式状态化压制成客体,当这些"另类"动词进入地点存现句的句法表达式时,就生成了合格的存现句,表现出非宾格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一篇阅读《太玄》的读书札记,系文献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一些相关文字作了新的解释.这些解释对于阅读《太玄》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2.
引言一些社会语言学研究发现,在西方工业化社会中,女性发音一般都比男性更接近标准语音。以往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是从语言外部的社会因素出发的,如地位意识和认同(status co-nsoiousness and solidarity)。而笔者将证明  相似文献   

13.
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现象的重要代表人物埃尔斯特,在其分析马克思文本《理解马克思》这一著作中,运用历史社会学的"历史语境",阐释了自己对于马克思及其论题的理解,充分体现出其"分析的"方法论进路,表现出一种对严密和明晰的风格的坚持,《理解马克思》的出版源于埃尔斯特广泛的研究涉猎以及对马克思研究的回归。埃尔斯特观察马克思如何解释和以什么方式来解释社会现象,认为在这个解释过程中并存着"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与"方法论的集体主义"两种方法论主张;与方法论密切相关的是三个层次的社会科学解释模式,包括亚意图因果解释和超意图因果解释所构成的因果分析;"超个体的实体"的存在则被用于定义"方法论的集体主义"原则。透过对埃尔斯特著作及其方法论主张的了解,人们能更加清晰地理解"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现象,从而加深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名词动用是英语中一种活跃的构词方式。“格语法”理论将可转化为动词的名词分为若干个“格” ,与动作联系越紧密的“格” ,其转化成动词的可能性就越大 ,反之则越小。在理论上 ,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些观点能够很好地解释名词动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反问句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主要起否定和强调的作用。本研究在对汉语疑问句的语义、修辞和语用特点进行简单综述的基础上,以《红楼梦》中"哪里"反问句的英译为例,对汉语反问句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汉语反问句多数情况下被翻译为陈述句,在非会话语境中尤其显著;此外,由于反问句的强调修辞作用,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使用一些表达强调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最后,本研究对汉语反问句大多翻译成英语陈述句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英汉反问句在使用范围和功能上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封闭型基金折价之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闭型基金折价是一个一直困扰人们的难解之谜,它违背了有效市场假说,是对现代金融理论的一种挑战。文章介绍了封闭型基金折价之谜,并结合现代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和一些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对封闭型基金折价之谜的种种解释,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研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花园路径现象"是语言处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将其解释为局部歧义现象。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这种现象,听话者在理解过程中,如同在花园中寻路,经过重新分析不同的歧义结果选择合理的解释。"花园路径现象"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可以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其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帛书《老子》三段另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帛书《老子》与通行本《老子》文字上的一些细微而又关键的差异,使用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帛书《老子》中的三段文字重新进行了解释。所得的解释与目前流行的解释很不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新解释消除了《老子》释义中的自相矛盾的现象,使得《老子》一个章节中的内容有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各章之间、各段之间、各句之间也不再互相矛盾。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我国戏曲史上,有“金院本”一词。“院本”是什么?它与宋杂剧和元杂剧有什么不同?翻检一些有关资料,对“院本”有两种解释:一是以明代朱权为代表的解释,同意其解释的有王国维及其目前出版的一些辞书等:再一种是以元代夏庭芝为代表的解释,与其解释一致的有明代的徐充、沈德符等。这两种解释哪一种确切呢?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些比较、分析、辨别。先说以朱权为代表的解释。朱权在《太和正音谱》卷上中说: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     
在二十世纪,现象学主要被用作一种哲学运动的名称。它的主要目的是对自觉经验到的现象作直接的研究和描述,而可无需借助于一些有关现象因果解释的理论,并能尽量摆脱各种未经验证的偏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