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审美情趣是一个变动的历史范畴,每一个大的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特定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乃是每一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意识等种种社会条件交汇的产物,因此每一特定的审美情趣也就必然映现着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色泽,所以不仅对每一个时代审美情趣的研究,必须从产生这种审美情趣的种种社会条件上着眼,而且对于审美情趣范畴的研究又可以使我们从如同列宁所说的“网上纽结”的角度去更深地了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大的历史时期的审美情趣既然是多种社会条件交汇的产  相似文献   

2.
瞬时场审美与差距场审美赵小天一我们认为,审美是瞬时场审美向差距场审美运动的微观心理过程。1912年,瑞士美学家布洛发表了著名的美学论文《“心理距离”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提出了审美“心理距离说”的学说。布洛的学说发展了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关系说”,...  相似文献   

3.
1 审美场是指一种靠审美密码链将审美主、客体联结起来,实行审美信息、审美能量、审美动量交换,使主客体发生审美的相互作用,进而产生审美功效的特定“功能圈”。审美场的产生依赖于两大客观基础,一是二象构建的实践基础,(即人化自然基础)一是生命第三基本欲求基础。所谓二象构建的实践基础是指人类在物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外在自然与内在自然双重式、二象性人化基础。一方面,在客体,即外在自然方面,人类通过物质生产劳动,不断地征服大自然,使自然直接成了人的劳动产品和认识对象,人的劳动对象变  相似文献   

4.
:艺术意境即一间审美场 :主、客体三层面双向交互作用发生共振效应生成的四维空间形态。艺术意境以第三审美层面显呈 ,故外表上若“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但深入其第一、二层面根基 ,则可以把握到它隐涵着的主体求真、求善、求美的人生追求与投入。在深层次上 ,艺术意境创造的动力是以自由生命力为主导的、有自然生命力和自为生命力悄然参与的三统一的合力运动。从而 ,导致其创造的艺术作品的外在形态 ,自然显呈出“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等诸多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美存活于审美情感的眼中。审美情感因与客体的物理属性疏离,无功利,不自私,非占有。它不追求审美以外的东西,自身就是目的。因而,饱含审美情感的主体在审美观照中才能实现审美移情:将自由生命力投入于对象之中。对象因有主体生活于其中而变得很美!  相似文献   

6.
直觉是主体面对审美对象不假思索、一见即美的审美现象。但直觉却隐藏着丰富而深邃的社会历史内涵。直觉有理性的觉醒 ,故直觉能够把握到对象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而审美积淀则是美感直觉之所以潜涵着社会历史内容和能够把握到对象本质的深层根源。不承认直觉与社会历史的血肉联系 ,片面地强调美感直觉的主体性、感性、个性 ,是很难令人信服地、科学地揭示美感直觉的神秘性特征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曾指出:“一物的物质属性不是由该物同他物的外部关系产生,而只是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的。”马克思这一观点,在哲学意义上,具有普遍指导性。不仅物的物质属性如此,物的审美属性也一样产生于物自身,但却要在与人的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可见,“关系”是我们把握事物属性(包括审美属  相似文献   

8.
想象是一种思维。形象思维不同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心理实质是“象的运动”。但审美想象不同于形象思维。在审美场三层面建构中,形象思维在第三层面。审美想象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并在继发过程思维和原发过程思维参与下的“三统一”的思维方式。审美想象发生时,无意识思维内容起作巨大的作用。所以,审美想象所创造的形象,既具感性又有“理性”、既具个别性又具普遍共同性、既具超功利性又有功利因素、既具无序性又是有序的。真正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是审美想象的创造物  相似文献   

9.
简议教案     
教案就是教学方案,是教师授课时的书面依据,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施教对象(学生)、以及施教方法等,经过周密思考,综合整理,统筹安排,最终形成的全面、系统、精炼、简洁的文字(图形)材料。一份完整的教案,必须包括:1.授课内容(基本内容、重点内容、难点问题)。2.施教方法(基本内容的讲述,重点内容的提示,难点问题的突破方法;电教工具、仪器的使用;教具、模型的演示等)。3板书设计(讲授的章节、题目、基本概念、定理、必要的公式推导过程;图解内容,分析问题的方法,解题的方法和步骤等)。4课后小结、复习…  相似文献   

10.
以字源义的分析为切入口,揭示了美义场中某些有代表意义的字所反映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秀、娇、峨表现出对自然、淳真的肯定;美、嘉、嫣、好和丰、妙、倩从两个方面表现出人类对于旺盛生命的赞美;善、淑、修、佳,臧、令和婉分别从三个角度表现了特定宗法制度下人们的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11.
审美虚静心境指主体对现实物质与功利欲念的审美升华与超越后的空灵平静心里空间,它不求真、不求用,其主要特征是:主客融和、怡然恬淡、空无一物、万有群动、生命高峰。它的效益与效应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在艺术家获得了真正的创作自由,欣赏者有了再创造的心里空间,并且对于人主体建构高尚完美的人格和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神奇的功能效应。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创置于隋唐时期,由国家定期分科考试,选取人才,分派官职。此后一直成为历代封建王朝选官的基本制度。到宋朝时,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北宋的科举制度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微型小说是以微小的篇幅叙述细小的生活片断来揭示深刻的思想主题,善于以各种“审美场” 引起读者美感的文学样式;“审美场”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相吸相引、相聚相合、相容相汇、同构同化的最佳审美现象与最佳审美境界。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是它的三个要素。而微型小说以审美场见长。  相似文献   

14.
商名符号性质简议孟华消费者选择商品、企业的行为主要有两种方式:a、实指消费。如在副食品市场购买鱼、肉、蛋等商品时,消费者凭商品自身显露的外在特征或实物形态进行挑选,而不是凭借符号媒介──牌子。“实指消费”是一种最古老至今还常用的消费方式。b、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形式是按劳分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分配制度也由单一的按劳分配逐步走上混合型、多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设论是萧统《文选》对汉代文人创作的一种特殊文类的命名。汉代设论文以发表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为中心议题,议论驳辩是其最显著的文体特征,严格来讲,它们应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同汉大赋的体物和骚体赋的抒情是很不相同的。汉代设论文具有深刻的思想蕴含。其中包蕴着汉代文人关于人生价值的看法,也反映着汉代文学思想观念的发展,对认识汉代文人心态和文学思想观念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赋学史上,朱光潜先生是一位不专治赋学而对赋有独到认识的批评家。他在所著《诗论》中就赋的起源、赋体的特点、赋的发展演变及赋对诗的影响等提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见解,对现代学者如何正确认识赋和评价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社会史研究和历史社会学研究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围绕社会史与历史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范畴,已发表一些专论。但由于社会史和历史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还不太多,难免影响到人们对这两个学科相互关系的认识。以至有些同志认为“社会史”就是历史社会学,结果在社会史研究过程中,生搬现代社会学(包括心理学、人类学)的概念和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两汉是我国古代经学全面确立时期,也是经学获得繁荣的第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经"是对于一部分儒家典籍的专指与特称,"经学"则是以诸经为对象的阐释、考辨、研究之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是始见于汉代经学史的两个不同派别或学术系统,两者的各自发展和交互论争贯穿于两汉,也影响到后世。两汉四百年经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主要成绩在于保存和整理了一批重要的儒家经典,贡献了一批有多方面学术价值的经解、经注,并在治经的若干原则、方法上形成了"汉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从表面上看他的性格是复杂的,而通过对其前期和后期人生经历的分析却看出其本质并不复杂,通过论述对他的复杂性给予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