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外朝鲜人(族)的现状(上)──在中国、独联体、美国朝鲜人(族)的现状吴清达,吴有纪著柳春旭译前言最近,关于在外朝鲜人,特别是在日本朝鲜人问题的研究,从各种不同角度广泛进行着,有很多论文、小册子、评论等被发表。我们认为,这些研究的动机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时期辽东地区出现的朝鲜人,是形成当今我国朝鲜族的最早群体,他们对东北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对朝鲜移民的迁入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从明末清初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类型进行分析,从中展现出这一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原因、概况,以及迁入后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时期辽东地区出现的朝鲜人,是形成当今我国朝鲜族的最早群体,他们对东北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对朝鲜移民的迁入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从明末清初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类型进行分析,从中展现出这一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原因、概况,以及迁入后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已公布实行了七年,但由于对《国籍法》的宣传教育不够,我省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建国前朝鲜族的国籍问题存有模糊认识.有些人说,"从朝鲜半岛迁入东北后没有办过申请入籍手续,不知何时成了中国国民?" "建国前朝鲜族的国籍不明确.因此,应加以区分建国前的朝鲜人和建国后的朝鲜族."就这一问题谈一谈我的学习体会和浅见,请专家、学者指正.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确定了建国前朝鲜族具有中国国籍的法律地位1980年9月10日,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实行的《中华  相似文献   

5.
朝鲜族跨国人口流动及其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持续增长.在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跨国流动中,在韩朝鲜族在不断改变其流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实际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群体的归属结构,其归属感、价值观、认同感也在不断被打破和重塑.比起20世纪90年代末朝鲜民族“族性”的淡化与中国人的“国民性”的强化,21世纪前10年的后半期开始,由于韩国对朝鲜族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及朝鲜族本身的各种共时性的复杂身份,形成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交错和张力,其身份认同呈现出日趋开放和多元的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认同的建构形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朝鲜族伦理思想,系指中国朝鲜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它在朝鲜族文化和日常礼仪、礼节及其风俗习惯中有着广泛而又生动的反映,既是朝鲜族文化和朝鲜族人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该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世世代代对朝鲜族人民的思想和行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秽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秽最初是东夷人建立的国家的国名,后演变为族称,专指生活在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北部的东夷人。秽国约出现于西周初,汉代夫余、高句丽、沃沮、秽貊等族的分布区曾经都是秽国的国土。最晚至战国中期,秽国已成为箕氏朝鲜的属国。箕氏朝鲜衰落时曾一度独立,后成为卫氏朝鲜的属国。虽曾在南闾等首领的率领下叛卫氏朝鲜归汉,但不久又为卫氏朝鲜吞并。卫氏朝鲜灭亡后,秽国所在地先后隶属于临屯、乐浪二郡。这里的秽人逐渐汉化了。  相似文献   

8.
1.朝鲜独立同盟的成立 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在武汉有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朝鲜青年前卫同盟”,有受中国共产党影响的“朝鲜民族解放同盟”和“朝鲜民族革命党”等各种政治团体。当时在武汉的周恩来同志提出各种抗日的朝鲜人政治团体虽然政治倾向有所不同,但要在抗日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开展反法西斯斗争的建议,在周恩来同志的引导下,1938年10月,四个抗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承德市总人口349.4万人,是多民族聚居区,全市有自治县3个,民族乡31个,共有满、蒙古、回、朝鲜等30个少数民族成分13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8%。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少数民族贫困面积大,脱贫任务繁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民...  相似文献   

10.
朝鲜一瞥     
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印象中似乎是个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的地方。朝鲜之于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有句话将其异同概括得甚好:"在越南,听越南人说中国的今天就是越南的明天;在朝鲜,听中国人说朝鲜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昨天"。这句绕口令般的表述,信息量其实非常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朝鲜族女性文学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朝鲜族文学蓬勃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女作家们以女性意识、心理为特质的作品,反映了时代变迁过程中朝鲜族女性的各种社会形象,呼唤女性自尊自立和自我觉醒。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朝鲜族乡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市场的探讨李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黑龙江省朝鲜族地区的民彭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朝鲜族农民产业的单一和多种经营及乡接企业起步较晚等原因,使朝鲜族地区仍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部落”这个词对热衷于下定义的人来说是有些捉摸不定的。由于各种社会往往在发展过程中冲破原来定义范围,因而,要想给部落下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顶多只能列出部落的各种特点。F·G·贝利认为,如果一群人“直接掌握资源,并非间接地依靠附属于他人的地位来享受经济产品,而且在当地总人口中占较大的比例”,那么就可以把这些人称之为一个部落。这无疑是一个有启发性的说法。今天,由于社会政治的思维方式,“部落”一词身价倍增,已没有多大的学术意义。正因为如此,要说出生活在印度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朝鲜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3月3日至8月5日在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日本、朝鲜、南朝鲜、苏联、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157名学者。我国代表共有95人,在会上发表的论文有80篇,书面发表的有10多篇。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起源于朝鲜半岛,近代以前其人口很少向国外流动.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周边政治局势的变化及朝鲜半岛封建政权的日益腐败,朝鲜半岛政局动乱,民众生活困苦,大量朝鲜族人离开故土到异国他乡谋生以至定居.居住在世界各国的朝鲜族人虽说族源相同,但由于受到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民族特点上产生了诸多的差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郑信哲以在日朝鲜人为例,著成新作<在日朝鲜人历史及其现状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堪称推动我国系统研究在日朝鲜人状况之力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朝鲜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在其形成过程中有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殊的历史性,它是一个跨界民族。在朝鲜战争中,他们的参战对于韩国、朝鲜和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拟以客观的立场叙述朝鲜族迁入中国东北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中国延边朝鲜族投入朝鲜战争的缘由、活动和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绝大部分居住在边疆和民族自治地方,还有一千多万人几乎遍布全国的城市、集镇和农村。杂居散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满族和畲族,此外还有蒙古、朝鲜、苗、瑶、土家等民族的一部分。这些少数民族长久以来就同汉族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族教育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民族地区办教育的各种条件、设施(包括电教设备),都得到了改善、充实和加强。从事各级学校教育工作的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已达62万多人。仅1986年用20多种民族文字编译出版的中小学教材的教学用书就达1670种、17093册。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民族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目前民族教育在数量、质量、发展规模、教育结构、教育内容等方面,与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仍有很大的距离,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有些地区,不但发展落后于内地,而且还有继续拉大差距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在日第一代”的东渡历史 1945年,日本战败时居住在日本的朝鲜人达200万。朝鲜人东渡日本的历史不是一部欢愉的历史,而是一部充满辛酸和悲惨的历史。 朝鲜和日本隔海相望,两国在历史上有过较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化许多也是经朝鲜而传入日本的。在进入近现代以前,朝日关系虽然有过16世纪末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所造成的不和状况,但两国关系基本上是处于和平交往之中。自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势渐强,对外扩张之欲日益明显,朝鲜也成为其侵略扩张的对象。这样,从1875年“云扬号事件”和翌年2月签订的朝日《江华岛条约》开始,到1910年签订《韩日  相似文献   

20.
明亡后清人虽入主中原,但朝鲜李朝并不以中华正统视之.朝鲜李朝认为满清为"夷"、"胡","满蒙联姻"中的蒙古人是满清的"帮凶",是狞悍之属.而正因如此,加之朝鲜李朝自立国伊始即已确立崇儒抑佛政策以及朝鲜与中国藏区相去甚远等因素,朝鲜李朝对于中国满、蒙、藏等少数民族所信奉之藏传佛教有着认知上的偏差和情感上的极大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