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冶方同志关于国民经济平衡问题的理论观点,至今还没有文章评介。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孙冶方同志一直关注的领域。他不仅自己研究,而且在他就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领导职务后,他还于1958年亲自在所里筹建了国民经济平衡组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从孙冶方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看,他是在考虑国民经济平衡问题中遇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从而致力于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而在致力于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后,又把国民经济平衡问题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在他设计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三篇,即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中篇,  相似文献   

2.
孙冶方同志是我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老师。在我们接触中,他经常强调的一个论点是:“讲经济,就要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去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最小最大”论点,是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条红线。这个思想是完全符合马克思关于时间节约规律和列宁关于“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这一点在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里讲的最清楚。在这篇文章里马克思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理论,在讲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时,他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  相似文献   

4.
孙冶方同志曾经说过,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也是孙冶方同志整个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这个理论,不仅在孙冶方同志当时提出时人们很不理解,就是到目前为止,人们的认识也不一致。因此,我们学习孙冶方同志的经济思想,有必要再认识一下他的价值理论。 孙冶方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仍有三大作用:(1)价值规律就是商品(产品)价值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即生  相似文献   

5.
《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设想” ,其实并不是马克思的 ,而是他批判的《哥达纲领》的。马克思诚然是从这一“设想”出发开始他的推理的 ,但这并不因此就证明他对这一“设想”的认同。毋宁说他由此推理而否定了这一“设想”。社会主义的未来制度只能从它的历史规定中逻辑地推出 ,这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对此 ,马克思早就有类似论述 ,这才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真正“设想”。  相似文献   

6.
<正>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把社会主义经济视作排斥商品生产的产品经济,并认定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否定了社会主义排斥商品生产的观点,但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之说却延续至今。笔者认为,马克思从未提出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的命题,他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有关未来社会商品命运问题的论述,被中外经济学界长期误解了,并在社会实践中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现在是必须加以纠正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一、谈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范畴的本质含义。有些同志带着旧的传统观念来论证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两个范畴象拼积木一样颠来倒去,逻辑上讲不清楚,缺乏说服力。我认为要理解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至少要破除二个传统观念:首先是要破除社会主义经济是产品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的传统观念,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而不是产品经济的新观念。社会主义经济是产品经济观念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中都讲到未来社会在公有制建立后是由产品经济替代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用毕生的精力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探索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和体系,倡导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富有创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科学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仅对孙冶方的社会主义流通理论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它的理论特色以及加强对社会主义流通理论的研究等问题,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张晓 《晋阳学刊》2022,(4):77-83
《哥达纲领批判》中包含了马克思完整的经济和政治批判逻辑,这些逻辑在之前马克思的文本中就已经初步展现出来。面对拉萨尔主义在德国左派阵营中的泛滥,马克思在该作品中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从平等自由观和国家理论出发,建构了完整的逻辑,尖锐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改良主义错误,强调要彻底同资本主义政治话语划分界限,体现出正确的无产阶级唯物史观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明确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目标,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给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下了一个如下的定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相互交换其活动’;(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近年来,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斯大林的上述定义也引起了众说纷纭的评论。本文仅就孙冶方同志:《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经济研究》1979年第8期)和林子力同志:(《经济理论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红旗》1979年第12期)两篇文章中的若干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两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在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鼓吹“克已复礼”这一反革命复辟纲领时,认真学习了《哥达纲领批判》这部光辉著作,以马克思批判《哥达纲领》的立场、观点、方法揭露林彪“克已复礼”极右实质,剖析其理论基础,剥掉其骗人画皮,提高了大批判的水平。一、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对“纲领”出笼历史背景的分析,学会在对历史“前进”还是“倒退”这个问题上揭露极右实质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是我国知名经济学家邓克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邓克生同志毕业致力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特別是在理论通俗化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研讨他的思想,发扬他的治学精神和学风,推进我省学术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五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省经济学会联合举办了“邓克生经济思想研论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委有关领导同志和他生前老战友、理论界同志近百人。会上,汪海粟、刘和賡、周一峰、欧阳惠林、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反杜林论》、《哥达纲领批判》等名著中,曾反复讲到:在消灭了私有制和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之后,社会的商品生产关系及其价值规律和货币就随着退出历史舞台,“物统制着人”的状态也随之消灭。例如,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又说,这时作为社会按劳分配和以等量劳动交换等量劳动的尺度和凭证的,是一张代表多少社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有些同志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归个人所有。这是值得商榷的。下面谈点个人认识。马克思曾说过:“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可见,就劳动力存在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体本身运用体力和智力来看,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虽然公有,但劳动力只能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不会也不可能采取其它归属形式。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说过,社会主义社会“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  相似文献   

15.
一、这一体系的主线一九八三年九月在无锡讨论孙冶方同志的理论体系时,我认为,孙冶方的新体系中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条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心红线或主线,即他概括的“以最少的社会劳动消耗,有计划地生产最多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我同时提出,这根主线实际上是体现着马克思概括的公共生产中高级的首要的经济规律。马克思的概括是:“如果共同生产已成为前提,时间的规定当然仍有重要意义。……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社会必须合理地分配  相似文献   

16.
有些同志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阐述的按劳分配是以产品经济为实现条件的。由此推论,按劳分配同商品经济不能两立。实行按劳分配,必须是产品经济,初级阶段既然是商品经济,就不能按劳分配。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把按劳分配一般同按劳分配特殊、把按劳分配内核同按劳分配模式混同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就初正坤同志《试论社会主义生产二因素结合的特点》一文中有关按劳分配问题,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交换”吗?我认为,在社会主义阶段,对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决不是如初文所说是“社会和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的等量劳动换取等量产品的交换。”初文虽然认为他是根据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来论述按劳分配,但是,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一定符合马克思论述的原意。马克思在论述“社会和劳动者个人之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篇重要文献。这一文献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作了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这一文献对马克思踏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道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为我们留下的经济论著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弃旧图新,志在改革,积极寻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因而孙冶方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独立的、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和建议。正因为这样,学习和讨论孙冶方同志的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设想,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的理论创新──评王克忠的《论商品型按劳分配》钱世明80年代以来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这一命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的同志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按劳分配是以产品为实现条件的,由此认定按劳分配同商品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