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这里所要讨论的"直"是指在《论语》中出现的表示坦白直率的意义的词,在以前的学者中都从《论语》中发现这一个词是孔子哲学思想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并以此为突破口解释孔子的哲学思想,学界曾一度讨论过此问题,而本文是从直入手分析直的理论依据——传统性的学说,并结合孔子后学孟子的性善论论证所谓的传统中国人究竟是以什么精神面貌出现于历史的舞台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邓小平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但他们在哲学上又是有区别的 ,“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是他们在哲学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区别。由于认识论上的不同 ,导致了他们在方法论上的区别 ,从而在国家建设思想上、方针政策的运用上产生了巨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以翻译基本观念的演变为线索,简要梳理了西方译论的历史进程。西方译论从以原语为中心把翻译看作“说”,到以译语为中心把翻译看作“做”,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翻译价值的重估,也意味着研究模式从“翻译是什么”转向“翻译为什么”。然而,目前的模式还不足以全面揭示翻译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层内涵和意义。为此,翻译研究应该坚持翻译的实践本质,把翻译看作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考察翻译与人类存在的多维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斌 《老友》2009,(12):43-43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这话对我们年逾七旬的人来说,体会更为深刻、真切。回忆年轻时,我与老伴同在一个大城市的两个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家余华在上世纪90年代的那次创作转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种创作转型,从读者阅读感知的层面可以总结为:从"感觉的真实"到"现实的真实"。它具体表现在:创作题材上的从描绘绝望的魔窟到生存的咏叹;创作方法上的"非理性"成分的不同处理以及从强调技法到不露匠意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教学中的“一”与“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理论与实践层面、教学要素层面、教学时间与空间层面存在"一"与"多"的现象。教学中的"一"与"多"是相对的,其存在是合理的,在教学及其改革中,应辩证对待"一"与"多"。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来”和“翌”是卜辞中用来表示将来时间的两个词,二者为近义词,有相似之处。但细分之,二者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即在表示将来时间远近上的不同。通过详细地搜索相关卜辞材料,用数据说明了二者的区别,得出“来”是远指将来某一时间,且主要是指从占卜日起第二旬的期间内;“翌”则是近指将来某一时间,且主要是指从占卜日起的一旬期间内。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机械的一分为二论不顾中介,只谈两点,是违反逻辑和客观实际情况的,带来了理论和实践的困境。中介论和一分为三论都试图纠正辩证法在这个问题上的误区。一分为三论把自己与矛盾论并列起来,试图对一分为二论取而代之,是难以成立的。中介论中也存在着一种试图把中介范畴与矛盾范畴相并列的错误倾向。正确的中介论应该把中介看作是被两极所规定的,中介应当在两极运动过程中、矛盾规律的范围里得到解释和说明,不应该否认矛盾的前提,而应该把自己的存在地位看得比矛盾低一个层次。这种认识恰当地论证了中介论在辩证法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关于《桃花源记》所表现的思想,历来倍受争议。有人说它纯属作者的虚构幻想,其实它是有多方面现实渊源的;也有人说《桃花源记》存在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其实作者的怀古就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否定;还有人说陶渊明虚构描画出这种美好的理想社会图景,是麻痹人民的革命斗志,引导人们逃避现实,具有消极作用,其实《桃花源诗》(并序)所表现的思想并非要逃避现实,而只是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并表达了普天下劳动人民的共同心愿而已。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中提出“直寻”说,影响深远;严羽的《沧浪诗话》则以“妙悟”说为后人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从“直寻”到“妙悟”诗学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11.
查俊 《华人时刊》2004,(3):54-54
侯跃华“调侃”王璐瑶 影视演员王璐瑶被誉为“东方美女”。别看她在外面收拾得干干净净,可有时候一忙起来,这“内务”就乱了套。笑星侯跃华对此有过领教。 有回,一个剧组请侯跃华去帮忙,当时在外景地,房间特别紧张,制片主任就过来对他说,“王璐瑶也在组里,但这几天没她的戏,她正好走了,你就睡她的屋  相似文献   

12.
“一X”类与“X来”类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这两组时间副词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时间系统时相、时制、时态三元结构理论,从句法分布和搭配选择、语义特征和表义倾向等角度对这两组时间副词做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也说副词“一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义、语用、句法三方面入手,对大量语料①进行分类、替换、比较等分布分析,可看出“一定”实际上是“一定1”与“一定2”的共同形式。它们虽同为语气副词,但“一定1”侧重于情态意义,而“一定2”的主要作用是传信。从句法上看,能愿动词“要”与“会”可以作为区分“一定1”与“一定2”的形式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采访的前一天是教师节,祝瑞松听到一件令他欣慰的小事:三年级(3)班像往常一样进行着课前例行的起立、问好完成后,孩子们却并没有立马坐下。学生们笔直地站立,全班发出祝赵老师节日快乐!的教师节祝福。身为三(2)班班主任兼教语文的赵老师先是一愣,等反应过来,已经泪水涟涟,这是她教师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老师收到surprise,作为校长的祝瑞松也喜笑颜开。祝校长一直希望办一所让学生每天想着来上学、教师想着来上班、家长想着把孩子送来就读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建邺实小的老师也告诉记者,祝校长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他在学校里,非上课时间无论走到哪里,  相似文献   

16.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申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两个概念,"经济人"与"道德人"反映了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两者并不是统一的,更不是和谐的,而是对立的和谐。"经济人"是利己主义,"道德人"是利他主义,而我们强调两者的结合是建立在两者的冲突的基础上,"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依赖于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种和谐思想对市场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需要不断强调人作为"道德人"的一面,否则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建立,同时要促进两者之间的结合,达到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和谐,进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17.
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之中形成的对象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人也要求对象能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的人对现实的特殊关系。审美关系的特点主要是: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美学的范围由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规定为三大方面:审美客体(美感)研究,审美主体(美),审美创造(艺术)研究。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美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美学在社会实践之中与人类的其他知识体系和学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确区别,从而形成了美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性质。美学在形成过程之中与哲学关系最为谋求,从而决定了美学的哲学性质。美学在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过程之中,由于现实所包含的自然、社会(他人)、人自身(自我)的不同方面,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美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大地”的想像入手观照陈勇及其诗歌,把他的诗歌中体现的强烈的现实关怀及其遭遇命名为一种“囚禁”的状态,一种诗歌真诚歌唱所无法回避的“冥界”。这种“囚禁”状态是中国公共领域面临的现实处境,诗人们的歌唱只要是朝向“大地”的,都要经受这种“囚禁”的炼狱,而陈勇的书写强烈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也说“来”“去”的空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来”“去”有多种用法,一般人都只注意到它们表实在意义的一面,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有表空灵性的一面。大部分语法书避而不谈,或者语焉不详。该文由对朱著的一点疑问出发,从句子的主语和V2的宾语(句中第二个动词的宾语)之间的关系来考察,试图总结代表空灵性的“来”和“去”互换的条件,以便从中寻求某种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竞争”观应该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竞争观念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应把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区别开来,把“竞争”变换为“竞赛”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