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老了?否则,为什么对故园小镇的思念之情,表现得会比自己的长辈们更强烈呢?当我在一个月内准备第三次返回故园小镇时,母亲的讶异之情终于到了无法掩饰的地步:“你这孩子是不是有病啊?!“我还是那一句话:我就是想再回去看一看. ……  相似文献   

2.
朋友的先生是法国人,思维方式与她大相径庭. 有一次,她生病了,不好意思向单位请假,没想到先生先给她单位打电话请假,然后打电话去自己单位:“我太太生病了,我需要请一天假,在家照顾她.”她有些目瞪口呆:男人为这点小事请假,是不是太没出息了?先生相当坦然:“你生病的时候,需要有人陪.有人陪着,你才会开心.难道开心不重要吗?”  相似文献   

3.
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要素?由于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了所谓“二要素”论和“三要素”论。最近,骆耕漠同志在《江汉学报》上发表一些主张三要素的见解,从他的论证中得到了很多启发。这里,谈谈我自己粗浅的三点看法。第一,判断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要素的根据应当是什么?“二要素”论者认为劳动对象不是“社会控制自然界的尺度”,不是“经济时期划分的标帜”,于是排斥它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我认为判断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要素的根  相似文献   

4.
刚在床上躺下,电话就响起来了:伙计!我昨晚给Windows设了密码,今天进不去了!”我大惊道:“你设了什么密码?我明天帮你搞定吧!”刚要挂电话,可电话那头说:“只是几个数字。”“咦!”我灵光一闪:“你是不是用小键盘打密码的?”朋友说:“是。”我几乎是喊着说:“你用主键盘的数字键再打一次”。“搞定了,为什么不能用小键盘打密码,要用主键盘的数字键呢?”朋友不解地问道。我不禁哈哈大笑:“小键  相似文献   

5.
父母心     
国庆长假前,就和一帮朋友约好自己驾车去旅游。 国庆节那天上午,我和丈夫带上行李,开着车子,兴冲冲地出发。快到小区大门的时候,一个老太太在路边使劲冲我们挥手。丈夫奇怪地问我:“你认识她吗?”我说好像在小区里见过。 丈夫将车停到老人身边。老太太有些难为情地说:“我能问问你们去哪里吗?”我们告诉她是准备出去旅游的。我想老人一定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就问她是不是需要帮助。她犹豫了一下,说道:“我的腿脚不太好,今天早上老毛病又犯了,本以为抗一抗就过去了,可现在疼得厉害,想去医院看看,走路很困难,你们能不能把我捎到公共汽车站?”似乎怕我们不乐意,老人一再强  相似文献   

6.
爸爸突然推开我的房门问:“你是不是又在搞什么‘非法勾当’?”爸爸嘴里提到的“非法勾当”,是指我在偷偷玩游戏。我慌忙解释说:“没有!真没有!”“那为什么到现在作业还没做完?”爸爸非常恼怒地说,“从你放学到现在,快四个小时了!”爸爸的责问,我心知肚明,也无力反驳。  相似文献   

7.
柳礼泉 《湖南社会科学》2006,(6):I0001-I0001
2006年9月9日,当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过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奖杯和证书时,人民教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有人问我,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是不是很兴奋?我回答:的确很兴奋,但得奖并不是最终追求,当教师就要有一种奉献精神,这是做教学工作的一种境界。教师具有“传道”之职责,  相似文献   

8.
胡渐逵 《船山学刊》1995,(2):215-221
二、校勘讹误 (一)、纠正讹字: 中华本有不少讹字,我校勘时,力求据各本及前人校勘记予以纠正。例如该本10页倒5行: 悉知其情而皆有以裁用之,大以体天地之化,微以备禽鱼草木之几,而泥草虫之忧乐乎? 我校勘时,据各本改末句的“泥”为“况”,作“而况草虫之忧乐乎?”(见岳麓本310页末行)// 又如中华本19页末行: 不才而忮,其忮也忍;不才而求,其求也淫。幸而济者有矣,而天下贱之。才而忮,忮而终有不忘;……  相似文献   

9.
本刊1989年,第1期《“鲜规”考》一文,为《庄子·天运》“鲜规之兽”一语做了解释,反复论证,读后颇受启发。仔细思考,觉得义仍未安。首先产生了这么一个问题,这句话到底是针对什么说的?为解决这个同题,还得把原文抄上几句。《天运》的作者在借老聃之日论评三皇之智,以为“其知憯于蛎虿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考》的作者释义说:三皇之智“其为毒甚于蛎虿之尾,是故细小虫兽,皆遭扰伤,不得安其性命。况于黔首,如何得安。”照此说法,则“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便不是说三皇之智,而是另外的一回事,“莫得安其性命之情”便也成为“鲜规之兽”的境遇——不能保其生命。可是,这“性命之情”,在《庄子》中并不罕见,决非只见于此篇,如“不失其性命之情”,“决性命之情”,“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骈拇》);“彼何暇安  相似文献   

10.
张文:老李同志,最近在理论学习和讨论中,围绕着“异化”是不是矛盾规律的问题,我有三个问题搞不清楚,请你作些解释好吗?李武:好,我们一起讨论。你有哪三个问题搞不清楚呢?张:我搞不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究竟什么叫“异化”?能不能先给“异化”概念下一个定义?然后大家根据同一个定义来讨论它是不是矛盾规律,免得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李:让我先听听你对“异化”的定义有些什么看法好吗?张:我对什么叫“异化”还搞不大清楚。不过,看到有人在文章中这样说:“究竟什么叫异化?打个比方说,一个母亲生了个儿子,她很心疼,很爱,辛辛苦苦地把他培养大,教育大。可是这个儿子慢慢长大后,成了一个逆子,不仅不受母亲管,倒过来管他的母亲,欺侮或者虐待母亲。儿子不认他的妈.把母亲当外人甚至敌人。母亲也觉得儿子不象她的儿子,成了家庭里面的异己分子。这个过程用哲学的  相似文献   

11.
“专家您好,我这两天嗓子疼,您看我是不是得了‘非典’?”“我干咳好几天了,还浑身没劲……”在本刊开通的“非典”热线中,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很多读者打电话来为自己或周围的人问病,经专家耐心分析发现,这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患上“非典”。一种被专家称为“非典”恐惧综合征的心理问题正在人群中蔓延。 在京城某高校,一名干咳、头疼的男生怀疑自己得了“非典”,被同学抬着去了医院。经检查,该男生得的只是普通的呼吸道疾病。而在本刊开通的“非典”热线中,“我听见‘非典’腿都软了”、“我这个症状肯定不是‘非典’吗?”“我从外面买回的东西要不要用消毒液擦  相似文献   

12.
“正月”读音“征月”是不是秦代避讳所致?历代学者大都持肯定看法,但语焉不详。现代学者陈垣先生则认为不是由秦讳而改音。究竟孰是孰非?这里谈点自己的看法。《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说:“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始皇以正月诞生于赵,因为政,后以始皇讳,故音征。”关于这条记载,陈垣先生提出了两点看法。第一,他在《史讳举例》  相似文献   

13.
在大型超市或商场,为了吸引更多顾客,都有免费的随身物品寄存处。然而,在很多批发市场、百货集散市场等地方,各种店铺多得不计其数,各店铺老板各自为战,使得他们谁也不愿意为顾客提供这样的服务。因此,当客商们买了一些货物需要再买别的或需要暂时离开时,货物就变成了包袱。2002年初,袁小成在广州海珠广场附近租下一个二十多平方米的店铺卖米糕,生意十分清淡。一天,一个客商来到店里,他一下子要了10块米糕,袁小成问:“为什么一下子买这么多米糕,是不是带回家给孩子吃?”客商笑而不语,过了一会才笑着说:“我每次买米糕,是为了将我的货放在你这儿。”袁小成想,自己的米糕店距离批发市场最近,是不是可以将米糕店改成货物看护店呢?  相似文献   

14.
我常常在想: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它的崭新的内容和形式震撼文坛,诚如鲁迅所说,它摆脱旧套,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种卓越的成就,除了曹雪芹的主观条件——他的天资,他的思想艺术修养和他的创新精神——以外,是不是也受某些外来的影响呢?比如说,是不是接触过西方文艺作品,受过西方美学思想的启示和诱发?由于曹雪芹传记材料的异常缺乏,这一悬案一直未能得到明确的直接的解答。最近,读到黄龙同志在南京日报《周末》版上刊载《曹雪芹和莎士比亚》一文,引起了我的莫大的兴趣,我仿佛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把钥匙。根据黄龙同志提供的资料,在英国温斯顿所:著《龙之帝国》一书中,记载着温斯顿之祖“腓立普赴华经商,有缘结识曹頫君,当时彼任‘江宁织造’;并应曹君之请为该厂传授纺织工艺。曹  相似文献   

15.
做什么生意能赚钱?新的财路到底在哪里?这是目前许多人经常在琢磨的问题,因为时下想当老板的人越来越多了。如果您能做个有心人,在工作、生活和消费的时候,多长个心眼,用“市场眼”扫描一番:如果我来经营这个项目是不是能做得更好,是不是能赚到钱呢?如此多观察、多思考,往往能开辟出一条条崭新的财路——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每每看到有人做了一件我们认为很难做到的,或者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说一句“你真牛”,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惊讶和对他的敬佩之情。这个人自然是我们眼中的“牛人”,他做的事也就成为我们眼中的“牛事”。那如何把身边的“牛人”“牛事”请进自己的作文中呢?快来写写吧!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认为中国有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有人认为它是“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同开始的”,也有人认为“主要是发生于鸦片战争以后”,我以为这些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一首先,所谓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是不是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同开始呢?要弄清  相似文献   

18.
陈春敏 《兰州学刊》2011,(2):149-151,168
王国维的“物我观”,始终坚持“物”“我”对举,“物”只有在与“我”发生联系才具有存在的依据与意义,而“我”在“物”的经验感召下唤醒“我”关于“物”的普遍意识从而抵达“物我”合一,并将此思想运用于文学,提出景引发情情寓于景的“情景说”,在“有我之境”以“我”之自由意志观“物”和“无我之境”以“我”之物化心理观“物”中突出了在“我”的把握下达到的物我相契。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手泡在温水里,纵横交错的皱纹似乎舒展开来,她感觉很惬意很舒服.母亲问我,为何一个星期没来?我告诉母亲,最近在办理一起盗窃案件,一直在加班,实在抽不出闲暇时间.母亲显得不悦地望着我说:“我病了,天天在想你盼你,晚上你的身影总浮现在我的梦里.”我瞧见母亲的眼里湿漉漉的,心里顿时感觉酸溜溜的,惭愧和自责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0.
在联系实际领会列宁的物质定义时,常有人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这张桌子是不是物质?”“时空是不是物质?”“信息是不是物质?”“社会存在是不是物质?”“张三的思维对于李四来讲是不是物质?”等等。这些问题显然是无法作出简单的回答的。如果回答“是”,那就势必要把具体的物质实体、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属性同物质本身混同起来,好比把张三的眼、手、足同张三本人混同起来一样,这是荒谬的;如果回答“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