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辽金及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与会者共一百二十四人,收到书稿、论文、资料等共六十余篇。 与会同志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辽金两朝及契丹、女真民族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认为,在辽朝存在的二百多年中,通过和中原及其他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大大加速了辽代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各族社会历史的  相似文献   

2.
辽金是以我国北方民族契丹、女真为主建立的两个王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辽金时期各族人民对开发北方、加强北方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对这一时期历史的研究。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辽金史研究现状,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对建国以来国内辽金史研究,作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辽金及契丹女真史学会第三次年会于1985年8月5日至10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与会代表114人,提交会议论文72篇。与前二次年会相比,本次年会的论文有二个特点:一是关于辽金文化方面的论文比重较大;二是金史方面的论文较辽史方面的论文为多。关于辽金文化方面的论文,比较引人注目的有编写组编写的《辽代文化》书稿若干章,如语言和文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吉林省民族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委联合发起的“中国民族学学会学科建设研讨会”于1991年7月5日至9日在延吉市举行。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各地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国民族学学会顾问、民族学界老前辈费孝通教授,国家民委副主任李德洙。吉林省民委主任金涛,以及延边州委书记张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北方历史上,曾有一个扶摇而起后又神秘消失的民族——契丹。“契丹”的意思是“镔铁”,象征着这个民族的坚实性格。剽悍勇猛的契丹人耶律阿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在厦门召开了中国民族史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顾问、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会翁独健教授作了题为《开展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几点希望》的书面讲话。现征得作者同意,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7.
契丹媵婚制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媵婚是我国自上古以来就长期存在的一种婚姻制度,指女子出嫁,须以同姓娣侄随嫁。契丹婚姻制度史上存在过媵婚制,而且经历了族外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这样一个过程。契丹族的媵婚制包含的既有媵女,也有媵臣、媵侍等,而且契丹公主还有媵地,即公主头下州。从总体上说,契丹媵婚与中原媵婚、北方民族媵婚不无相似之处,惟有公主媵婚与众不同,并随着辽代社会总体性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既反映了契丹民族文化独具的特点,也体现了辽代社会前进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藏学家、宗教学家、因明学家、民族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王森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2月1日逝世,享年79岁。  相似文献   

9.
再谈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顾问、中国民族史研究会理事长翁独健教授就当前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中若干问题作了两次讲话。现征得作者同意,将两次讲话综合整理,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10.
在契丹社会文化中,河流因素占有重要地位,进而形成了河流文化.契丹社会的河流文化不仅存在于神话、传说等民族记忆里,也充斥在四季捺钵、改易江河名称和河神祭祀等政治生活中.它的形成既与契丹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经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亦受河流文化汇聚机制以及早期人类对河流敬畏与崇拜的影响.契丹社会的河流文化是中国古代以长江、黄河...  相似文献   

11.
金元时期契丹人姓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人有其特定的姓氏和名字,它反映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时代风尚和伦理道德等,是契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人建立辽朝政权后,开始采用汉名,甚至改为汉姓,说明中原汉族文化对契丹民族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我国学术界已有人对契丹人姓名文化开始研究,但多是在辽朝时期,很少涉及辽亡后契丹人姓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唐朝是契丹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唐朝的强大和民族政策的相对宽容,契丹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有很多契丹人成为唐王朝的属民。为了加强对契丹人的管理,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唐王朝对契丹人实行了设府置州、册封、赐姓以及和亲等一系列羁縻统治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契丹社会的发展,为契丹族的勃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辽朝兴衰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其实,这一历史启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历史上的辽金元政权就曾创造过"落后打败先进"的光辉业绩,但到了他们变后进为先进的后期以后,又被新兴的尚处于落后阶段的女真、蒙古和起义军所打败.契丹初兴之时,能够以一个"落后"政权打败"先进"政权,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骑兵,而是因为那时的契丹人具有一种"惟知有国,而不知有身"的上下一心求发展,艰苦奋斗创大业的民族精神.到了契丹变后进为先进的后期以后,变得不堪一击,又被新兴的尚处于落后阶段的金政权所打败,也不是因为契丹人没有骑兵,而是因为契丹人丧失了原来那种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是辽朝逐渐走向腐朽的必然结果.从辽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并非是"落后就要挨打",而是"腐败就要挨打",我们应该牢记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4.
契丹是公元4世纪兴起于中国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公元It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请部,建立起了强大的契丹辽朝政权,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胜胸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辽史·地理志》)公元1125年,金灭辽。此后,契丹人逐渐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有辽一代200余年,契丹人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以往,民族史学者对辽代契丹人习俗文化的研究多显零散,不成系统,无法反映契丹人习俗文化的全貌。由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国庆先生等撰著的《辽代契丹习俗史》(辽宁民族出…  相似文献   

15.
契丹民族文学传承至今受多种传播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文学传播学视角出发,探讨契丹文学传播动因。契丹贵族雅好文学是契丹文学生产和传播的主要动因;文学传播离不开传播媒介,多样的文学传播媒介成为书写载体;契丹贵族崇佛、敬佛导致佛教发达,僧人学养颇高,是文学传播的又一动因;中原文学对契丹族文人有着深刻的影响,并潜移默化影响了契丹文人的文学创作;游牧民族文学的原生态魅力促使汉族文人对契丹民族文学的接受,推动了其时契丹文学的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16.
已故民族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森先生所著《突厥语言研究文集》于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森教授曾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突厥语研究会顾问、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员。他在中国民族语言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创设了北京大学东语系维吾尔专业和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突厥语教研室,一生致力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的教学与研究。这部文集是中央民族大学学术文库中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凝聚了老一辈学者的心血。著名东方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为文集作序,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为文集题词:著…  相似文献   

17.
契丹族建国后,用本民族的名字作国号,称大契丹。公元九三八年,契丹改国号为大江。九八三年,辽又改国号为大契丹。一○六六年,契丹又改称大辽,直到一一二五年辽国灭亡。 中国历史上辽是唯一的反复更改国号的朝代。有辽一代二百一十八年(九○七——一一二五),称契丹国共一一四年,称辽国共一○四年,约各占其半。所以,南宋叶隆礼奉诏撰  相似文献   

18.
契丹在10世纪初建立了强大的辽政权,对当时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游牧和农耕两种文明的碰撞下,契丹社会习俗中既留有本民族的特色,也蕴涵着中原农耕文明的文化内涵.婚姻关系作为契丹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维系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契丹人的离婚与再嫁作为其婚姻关系的一种反映,对契丹女性的身心都产生了较大冲击.契丹人的婚姻中...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平果铝业公司、广西民族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民族地区国有企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七次顾问座谈会于1998年11月8日至15日在广西平果铝业公司召开。出席会议的包括有关领导、顾问、专家和民族...  相似文献   

20.
辽金时代的所谓“汉人”,是特指辽朝境内以燕云十六州人口为主的汉族人民。由于长期处于异民族的统治之下,“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风貌,以致于使他们的民族归属难以被认同:宋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视之为“蕃人”;而契丹、女真等北方民族却仍将他们看作是非我族类的汉人.“汉人”自身的民族意识比较淡薄,政治态度非常灵活,宋人对他们颇多猜忌和防范。金朝前期,“汉人”的民族地位和政治势力明显优于“南人”,海陵朝以后,“汉人”势力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