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伦理学中的理性主义在面临冲突的道德判断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情感主义提供的解决方案又面临相对主义的危险.近年来,随着自然主义向伦理学领域的延伸,人们注意到也许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神经伦理学能为我们提供一条新的解决进路.文章着重介绍和评价格林尼、穆尔等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指出情感在道德判断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专门讨论了情感与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公平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神经伦理学更支持休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科学伦理学有内在关系的紧张,主要在于主题上真与善的统一、价值类别上的工具价值与道德价值的综合、学科上知识领域与道德领域的交叉、在承担主体上科学家与伦理学家的结合四个问题。这是科学伦理学研究中务必面对和处理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3.
回首我国道德心理学发展的四十个春秋,成绩斐然:不仅实现了道德教育和心理学的学科融合,研究视域不断扩展、深化,人才梯队得以培养,而且形成了重视道德心理学的文化共识,其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也日渐成熟。但与此同时,也存在量化实验研究过度与质化经验研究不足的尴尬,学术队伍尚不健全,多学科融合的系统研究欠缺,以及中国特色的道德心理学理论还有待完善等。展望未来,我国道德心理学研究需着力于道德判断和道德情感方向,升华"接地气"的本土理论体系,注重跨文化的系统性研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助推这一学科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4.
道德知识论是元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交叉研究,着重探讨道德知识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等基本问题。对道德知识怀疑论的回应、道德知识的性质以及道德知识的确证,是道德知识论的核心问题。道德知识论在当代元伦理学和知识论研究中之所以长期未受重视,与人们对道德知识在知识论意义上的理解过于狭隘有关。从更为广义的知识论视角来理解道德知识,有助于回应道德知识怀疑论,并解决或消解关于道德知识的性质和确证的诸多争议。重视道德知识论研究,既能够为道德理论提供更为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能够为知识论在其分支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于艺术的审美判断过程中必定持有一定的道德伦理观,因此作为人类重要审美对象的艺术作品除了传达美感之外还体现了一定的道德意志。人们之所以欣赏艺术作品是从自己的道德观念出发进行判断的,这使艺术负有了一定的责任,那就是艺术作品不但表现美,其所呈现的道德伦理观念也不能只为了满足个人的审美趣味而违反公众道德。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非常重视道德的国度,道德问题在历史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道德主体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不仅是中国传统道德专心研究的问题,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所特别关注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对此也做了深入的微观研究。本文化的现实生活存在的道德问题出发,结合中国传统道德、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和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探讨道德主体能动性的实质和内涵,尤其是探讨道德主体能动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是否存在道德的客观性是自古以来争论不休且至今未决的难题。该难题围绕道德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讨论展开,并形成了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客观主义两派,前者肯定道德的特殊性、相对性和主观性而否定道德的一般性、绝对性和客观性,后者却认为道德是二者的统一。目前学术界普遍存在道德相对主义倾向。但研究表明,道德相对主义是片面的,而道德客观主义正确反映了道德本体。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具有多种色彩,他是实用主义创始人之一,同时在沟通自然科学与道德之间关系上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他反对把自然科学与道德完全割裂开来的观点,主张协调、沟通两者的关系。他的科技伦理思想主要有四点:把研究自然科学和道德互相作用作为一切问题中最一般和最有意义的一个问题;把自然科学方法当作研究和解决道德问题的工具;把自然科学知识当作道德调节作用的必要条件;把自然科学的目的和道德标准看作是解救人类的苦难。  相似文献   

9.
乔依斯主张"道德先天论",即"道德感"之作为道德判断的能力,乃是经自然选择作用而有的适应性状。乔依斯的"道德先天论"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即是拉提所提出的质疑:先天的"道德感"不仅是前所未有,并且也是多此一举的,因而与自然选择的保守性抵触。为了回应拉提的质疑,乔依斯设法论证道德判断提供行为以公共的规范证成力,以此作为中介,方才增强从事行为的欲望,从而使得行为被做出的可能性提高。借着区分"知其然的"和"知其所以然的"道德判断,本文指出乔依斯之论证会陷入两难,只是"知其然的"道德判断无法提供行为以足够的公共规范证成力;而若"道德感"所做出的是"知其所以然的"道德判断,则如此的"道德感"不太可能会是经自然选择作用而有的适应性状。面对如此的两难,乔依斯并无成功的脱困之道。  相似文献   

10.
义利之辨构成了伦理学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而且也应该是一般道德哲学的基本命题.义利问题的关键在"义",在儒家那里,它是规定人的行为的道德要求和准则,它不是主观的,而是超越的.孟子在讨论"义"时,混淆了它的主观义和客观义,但孟子的道德哲学并非康德式的自律伦理学.义是道德判断的原则,而不是它的标准.道德判断对于道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使人真正得以在道德上自主.由于道德原则并非完全主观的,道德实际上是天人共主的.承认道德规范必然有例外,不会导致相对主义.现代西方伦理学无法真正处理义利问题.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道德哲学,这种道德哲学将以现代条件下的义利之辨作为自己的主要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