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安 《唐都学刊》1995,(6):58-60
“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是被动结构,是被动意义的主要表示法;除此之外,被动意义还可以用其它同、词组或某些结构来表示;在各种表现手法之间有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2):117-119
情态表达说话人对话语的态度,是实现评价意义的重要手段。表达情态意义的情态动词、情态附加语和情态隐喻形成相互关联的语义网络,构建连贯的语篇。  相似文献   

3.
兼语词组是由一个述(动)宾词组同一个主谓词组凝结而成的一个整体,并共同充当句子的同一成分的动词性词组。它是现代汉语词组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词组。其特点是:这种词组中的第一个动词必须是使令动词,其宾语兼做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如: 这类词组的公式是: 使令动词→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 (支配关系)(兼语)组←一般动词 (陈述关系) 上例中代词“他”与使令动词“请”构成述(动)宾词组,与动词“来”构成主谓词组。代词“他”既做前个动词“请”的宾语,又兼做后个动词“来”的主语。因“他”身兼二职,故曰兼语;这种结构类型的词组,就叫兼语词…  相似文献   

4.
大学日语Ⅰ(《新编日语Ⅰ》前10课),生词大约有400个。前10课共有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语音部分:五十音图(清音)、浊音、促音、长音、拗音。主要让学生做发音练习和识读假名。第二单元重点语法有动词的种类及基本形、连用形;动词的持续体;常用助词和基本句型。大学日语Ⅳ(《新编日语Ⅱ》后10课)约有生词700个。语法重点是动词使役态、敬语助动词、敬语动词和谦语动词。另外还有大量的惯用句型和其他助动词、助词的语法形式及用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法学、语义学角度对英语情态助动词will、shall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合同类法律文中频繁使用shall的主要原因并非该体载自身的语言习惯,而是精确表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晓涛 《学术交流》2005,(7):143-145
动词能否重叠及如何重叠,其自身的语义特征是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可重叠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必须表现为一个同质的过程,是动作者主观上可控的,且词义较轻。另外,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应具有情景特征,即进行这种动作、行为的必要性是由具体情境引发的,如果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或不必要的,那么这类动词就没有情境意义,因此一般也不能重叠。  相似文献   

7.
考察现代汉语发展史可以看出一种趋势,就是兼类词逐渐增多。其中,由动词变为动名兼类、由名词变为名形兼类、由形容词变为形动兼类这三种量最大,且名动形相互兼类的词还将增多;而形容词变为形名兼类、名词变为名动兼类的则相对较少。 (一)由动词转为动名兼类 这种兼类是最常见的,它在发展中逐渐增多。其原因是: 1.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而这种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所凭借的材料或手段以及动作、行为的施行者等,又该如何指称呢?有时,人们没有另造新词,而是通过借代手法,直接用指称该行为动作的动词的形式指称与之有关的名称方面的意义①…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助词“所”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指代行为的对象、凭借、工具、方式、方法、原因、处所、关连人物等。“所”是一个常用虚词,它担负着把一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由动词性转变为名词性的重任,一般是不能付之阙如的。但在古汉语中,“所”也时有省略。“所”字的省略虽不很普遍,但也并不罕见,而至今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本文拟对古汉语助词“所”的省略以及与之有关的“有以……”“无以……”句式作初步探讨。1 古汉语助词“所”的省略,大都在表示存现的动词“有”“无”之后,如: (1)景曰:“吾有〔〕待…  相似文献   

9.
也谈关于Ontology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学铨 《浙江学刊》2002,1(4):116-122
如何翻译和理解Ontology这一重要概念,对研究西方哲学的存在理论关系极大,对它的理解又最终被归结为对to be的理解。国内西方哲学界对此的看法历来有异,近年又有研究者认为以“是”来翻译和理解to be最为准确。本文根据当代著名语言学、哲学史专家美国学者卡恩的研究成果,讨论了to be本来具有的多种用法、多重涵义。认为它的一种主要和基本的用法,是作系动词用,表示“是”的意义;即使在作为系动词用时,它也可以表示“是者”、“存在”,包含“是者”、“存在”的意义;它究竟表示“是”还是“存在”或别的意义,要看使用它的不同时代、不同语境和不同哲学家;而to be所含有的“存在”的意义,在不同的形而上学理论中,又有差异,有的指本体意义的“存在”,有的指实存意义上的“存在”,有的则指自身显现意义上的“存在”。因此,对Ontology的翻译和理解,也应该视不同情形而定。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非限定动词亦称非谓语动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谓语,因此没有语法上的主语。但非限定动词仍保留动词的许多特征,因为它表示的是动作。既是动作,就有动作的执行者,因此非限定动词在意义上是可以有主体的,这种在意义上的主体语法上叫做逻辑主语。  相似文献   

11.
否定是一个范围广泛的概念。通常把包含否定词的句子称为否定句,但否定形式不一定表示否定意思,肯定形式亦不一定表示肯定的意思。本文旨在讨论暗含否定结构,即:肯定句中的动词、名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一般否定概念;用介词或连词表达一般否定或排除否定;以及短语动词、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或其他短语所表示的否定概念,以期帮助提高英汉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凤兰 《学术交流》2008,(5):144-147
在现代汉语中,"来"有表示目的之用法.但只有用以连接分句的"来"才真正表示目的,而用在介词结构与动词短语之间的"来"以及连动句、兼语句中的"来"不表示目的,其作用是凸显前边表示方法、手段、途径的状语,可以看作是焦点算子.表示目的的"来",后边为动宾短语,其中的动词一般为双音节的抽象动词,且必须带有受事.表示目的的"来"与表示目的的"以"用法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可以互相替换,有时不能.  相似文献   

13.
曹爽 《社科纵横》2009,24(3):93-95,98
通过和普通话对比,认为焦作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有着特殊的句法特征:修饰形容词时,在使用范围、重叠形式、与"的"的搭配、句法功能四个方面和普通话程度副词"老"存在差别;能够修饰动词和动词短语;能够和否定副词"不"连用,构成两种否定形式。语义上,焦作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含有情态义,加强了说话人的语气。语用上,焦作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可以用于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从道理上说,它并不难以理解,但具体分析一个句子,却往往意见分歧,难以统一。因此,对它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我以为仔细揣摩主、宾语之间的动词(或其它实词活用的动词)在句中的意义,是正确分析使动、意动的关键。如: ①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齐策》) ③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同上)  相似文献   

15.
“看你V/A de!”里的V代表动词,A代表形容词,de有的写作“得”,有的写作“的”,例如“看你说de!”“看你美de!”就属这种句式。为行文简便,我们把它称为K。 K口语中常说,书面例证屡见不鲜,不仅表现力很强,语法上也颇具特色。正因为如此,许多语法书都对它进行了分析。下面引用几本语法著作对K的分析: 有时候动词(或形容词)后头加“得”,补语不明白说出来。……有一定的实际环境,补语就用不着了。 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基本形式是“动/形+得+补”。……“得”后的话不说出来,有“无法形容”的意味。 结果程度补语在一定环境里可以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从几个常用词for,since和till(until)引导的时间状语在各种不同场合的使用,论述了延续动词和瞬时动词在用法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复合动词词组,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词组组合起来,做句子的一个成分的语言单位。这里所说的动词词组,包括述宾词组、述补词组、状中词组,还有主谓词组。主谓词组属于哪种性质,目前还有争议。我们觉得,做谓语中心语的动词在句子里处于核心地位,它前面制约着主语、状语,后面制约着宾语、补语,在各种结构成分中,只有定语是跟它没有结构关系的;而作为主语中心语的名词或代词,只同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发生结构关系,它的地位低于做谓语中心语的动词的地位,在主谓词组中,动词仍然是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把主谓词组看成是跟述宾词组、述补词组、状中词组…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形态学角度论证英语是分析、综合性参半的语言,汉语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英语动词时态是以动词形式变化来表示句子中谈到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关系和说话的时间.汉语动词时态是通过单独或组合词汇来表示句子中动作的发生和状态持续的时间.从两种语言的时态研究入手,分析和比较各自的特点,有利于更为准确地描写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现象和范畴.  相似文献   

19.
王红梅 《学术交流》2003,(7):129-131
通过对“三言”、“二拍”中形容词、动词AABB重叠式构成条件的全面考察 ,可概括出形容词重叠为AABB式的一般要求 :所表性状、情态 ,轻微含混 ,A和B语义上要具有相关性 ,是常用的中性词、褒义词。动词重叠为AABB式的一般要求 :所表的动作行为具有反复性 ,A和B在一定的情境内具有相关性 ,具有不庄重色彩。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不能区分语义相近的能愿动词而产生的偏误,在能愿动词的偏误中占比例最大。希望、想都是表示愿望的能愿动词,语义都停留在愿望主体的主观意愿阶段,但希望更关注是否表达了话语主体主观意愿,想更关注把意愿变为现实,希望的干预性缺失,而想则较强。二者在语法功能方面的不同是:想常后续使令结构小句,希望通常后续主谓结构小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