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崇尚道德伦理的“礼仪之邦”。本文认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思想和传统主要可以概括为“尚德”,“明德”,“用德”三个基本方面。“尚德”即对道德的崇尚和追求,它反映了古人对道德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明德”,它反映了古人对道德内容和道德规范的理解与确认;“用德”即将知之德付诸行动,它体现古人关于道德实践的基本准则。本文以为总结和继承古人“尚德”,明德”,“用德”思想合理成份,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文化滋补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睿 《唐都学刊》2023,(2):81-86
对张载“合性与知觉”心性论思想的诸多解读中,朱熹和牟宗三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以两位对“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的不同解读为引,可以反观张载心性论思想之全貌:张载以“天”“道”“性”“心”的思想脉络为基准,用“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对“心”进行界定,认为“知觉”上接“性”方以成“心”。这符合其思想体系中“太虚”本体的动态一贯之路,突出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完成了“修其本以胜之”的历史使命。具有双向动态义的“合”将“性”“知觉”和“心”统一起来,既为格物穷理留有顺取之路,又为明觉经察留有逆觉体证之路,形成了宋明理学心性论思想发展内在理路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3.
谭宇生 《社科纵横》2011,26(4):82-84,96
罗尔斯以"人民"为基点构建了所谓"万民法"的国际法哲学。"人民"具有一种道德禀性。罗尔斯把"自由人民"置于万民法的中心地位,而"合宜等级人民"和"良序社会"之外的"法外国家"和"重负社会",在万民法中都不同程度地处于边缘地位。万民法缺乏正义和可行性,最终只能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4.
带有“not”的几种否定句型的翻译任存珠在英语中,否定结构是一种常见且应月广泛的语言现象.这种否定结构的英语表达方法与中文不尽一致,在翻译时要特别留心.以下介绍几种带有“not”否定句型的翻译方法:1、"Idon’tthink十宾语从句’句型(我认为...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讨论中,有些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划界说”的源头追溯到英国18世纪经济学家兼伦理学家的亚当·斯密。如果通观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我们就会看到,亚当·斯密并不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划界说”的倡导者。一伦理学家对经济活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剧烈变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理论界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也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一)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 1.“二律背反”论 有些论者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给道德带来消极影响,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进步是“二律背反”的关系。他们的理由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伴随着道德退步,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的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的尖锐对抗。市场经济是跨越社会制度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道德沦丧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也会同样出现。②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向中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也确实产生了许多道德滑坡现象。主要表现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卖淫嫖娼、见死不救、权力腐败等消极社会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上。上述丑恶现象与市场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开启了个人对自我利益的关心这道闸门,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洪流才不可遏止,上述现象便无从根绝。 2.道德爬坡论 持“道德爬坡论”的论者认为,市场经济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命理哲学"批判周山本文从文化与哲学的角度,对"命理哲学"这一文化怪圈进行历史的寻觅和科学与迷信的剥离尝试,认为"命"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命运的探索,经历了命相与命理两个阶段,前者试图从形相中寻找决定人之性命的规律,后者试图通过时间、...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论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市场经济社会最重要的两种组织,市场与企业要么是互补关系,要么是替代关系。传统西方经济学持前一种观点,即认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而现代西方企业理论则认为市场与企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或分工协调机制,其中的主流——“弱替代论”认为企业是与市场相对立的协调机制,而“强替代论”则认为企业是一种特别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伦理道德状况进行了评析,认为当前的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并依据史实论证了“爬坡”论的谬误。同时,阐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并非完全同步,并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伦理协调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刘伟航 《阅江学刊》2011,3(5):99-106
"义"并不是一个具有主体意义的伦理道德范畴,而是一个附着物,是与其他道德、事物、行为相联系的中介,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对人们行为道德的内在规定。在《三国志》中,与"义"有关的词汇则近70个,超过了"忠"、"孝"、"仁"三者词汇的总和。以"春秋之义"来表达时人的道德态度,指导、评价人们的行为和大量以"义"为名的杂号军职的出现是三国"义"伦理的两大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甄人 《探求》2001,(4):57-59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 ,有着十分丰富且复杂的理论内涵。学术界对于这个命题的一些概念、内涵的表述 ,有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弄清这些问题 ,有助于加深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解。一、关于“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泛指一种文化的性质 ,而不是特指某一种文化的概念。关于先进文化的内涵 ,学术界大多认为包含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部分。笔者认为 ,先进文化的内涵 ,应包括先进的政治思想、先进的伦理思想、先进的科学文化三个部分。因为道德属于伦理思想的范畴 ,不应把它同政治思想混为一谈。先进文化是与…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对诸如马克思道德概念、共产主义理论等一些核心思想中始终存有“应当”与“是”的涵义之争。解决这一争议需要我们追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进一步考察实践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观念论转向中的内涵转换、演进的过程。康德划分了现象必然世界(“是”的世界)与道德自由世界(“应当”世界)之间的界限,将人类的道德实践诠释为“应当”按照自我颁布的道德法则去行动。谢林“绝对同一”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德国古典哲学由先验向绝对观念论的转向。黑格尔哲学中继续秉承了实践概念“是”的内涵规定,并将其进一步演绎为主观道德外化为客观伦理的人类精神历史运动。马克思以实践辩证地统一了主客体,赋予实践概念以“改造世界”的全新内涵,但其“本质对象化”的生产实践中仍然保留了“是”的内涵范式,并将其融贯于道德意识形态、共产主义联合体等其他核心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13.
从道德和法的辩证关系角度 ,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德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要把法治和德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同步建设 ,同步发展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取长补短 ,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领导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对于发挥党委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和整体功能,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力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存在着党、政领导实行的两种不同的领导体制与决策方式。在行政指挥上,经营决策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简称“拍板制”。在党组织中,实行由党委会表决通过的制度,简称“表决制”。本文认为,如何使这两种不同的决策方法在企业中有机结合,恰…  相似文献   

15.
“法轮功”欺骗群众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它所宣扬的反动道德论。这一理论与它的元神不灭论、反动的宇宙论等相互联系,共同构造了一套混乱、玄虚的歪理邪说,宣扬粗陋的有神论和唯心主义,欺骗、蛊惑了许多人。因此,为了彻底肃清“法轮功”的流毒,我们必须对它的反动道德论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批判。一、反动的道德物质论道德是人类理性觉醒的标志,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起点,是人类具有自我意识的确证。具体说来,道德是人类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它具体表现为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  相似文献   

16.
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那么,这一系统庞大的道德建设工程应从何人手呢?抓住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官德”(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这个“牛鼻子”,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实乃当务之急。一、“官德”建设刻不容缓(一)领导者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官德”建设的重要性。领导者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是社会的骨干和中坚,“官德”面貌如何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道德与法律的最大区别是道德不具备强制性,德的光大须依靠社会管理者去弘扬和示范。而领导干部正处于这种领…  相似文献   

17.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二者的内涵和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 ,因此 ,既要加强法制建设 ,又要加强道德建设。目前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只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给合起来 ,发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双重作用 ,才能构成完整、系统、科学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8.
冷战之后的世界大势是“战”还是“和”?——对冷战之后世界大势的八种观点评析高放理论界有人认为冷战之后的世界大势仍然是“战”: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和战”(即和平战斗),第二种观点认为是两个新“冷战”,第三种观点认为目前的和平共处只是暂时的,不久之后仍然会...  相似文献   

19.
“未来世代研究”展望──兼评首届“将来世代国际论坛”学术研讨会秦麟征一种旨在为人类后代谋福利的研究,正在悄然兴起。有人把对人类后代的研究,称为"未来世代研究"或"将来世代研究"。将来世代国际基金会和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一类的机构,已相继成立。一系列有关...  相似文献   

20.
白羽 《浙江学刊》2002,2(1):193-195
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道德生活的外部条件 ,迫切需要适应新的社会条件的道德运作方式 ,制度伦理体系的构建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有效方法。法律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是制度伦理体系构建的两个维度。制度伦理体系的操作系统应体现经济、政治和伦理目标的一致性、相应监督机制的完善和社会利益制约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