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对我院考试试卷的初步分析张锦辉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使教学质量在九十年代上一个新台阶。”如何切实贯彻落实《纲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高教战线面临的一急...  相似文献   

2.
华夏的由来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相似文献   

3.
《孟子·离娄下》“符节”章将舜、文王分别视作东夷、西夷之人,认为这两位圣人虽然身处的时空差异巨大,但“得志行乎中国”则是相同的。此章包含考据、义理两个面相:前者侧重东西五地与“夷”的历史地理考据,后者侧重先后千年与“圣”的儒家义理辨析。考据、义理同为重头之戏,但重中之重又是义理。以“夷”为例,赵岐、朱熹等人将其与“中国”对言,解作“夷服”,表达了文化性的民族地理观,旨在彰显夷夏之辨;毛奇龄将“夷”解作“一边”而与“中国”对言,表达了方位性的国家地理观,旨在消弭夷夏之辨。夷夏之辨从内含到消弭,曲折地体现了中国文明如何扩展为世界大同的路径依赖。以“圣”为例,这一路径依赖鲜明地体现为圣人的中国之志:假如事事处处、始终如一地以舜、文王为符节,所有道德实践主体均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由此可见《孟子》单章研究的学理价值及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吕明灼在《孔子研究》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崂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一家”的格局:第一,三教共“和”。中国是一个讲“和谐”社会、讲“中和”哲学的国家。我们自古就有“大同世界”、“天下为公”、“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之说。  相似文献   

5.
王思睿 《金陵瞭望》2005,(22):22-22
“中国经验”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所谓“经验”,不仅指“成就”.也包括“教训”.包括走过的发展路程的一切特殊经历:二是“中国经验”不是无所不包、没有选择的发展经历.它特别是指一些具有独特性的新规则:三是“中国经验”.不同于“中国模式”、“中国奇迹”等概念.它是开放的、包容的、没有定型并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经验,它尊重其他的经验选择,不是作为西方经验的对立面而存在.它也不强调自己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理论界关于“北京共识”或赞成或批驳的观点的梳理,认为“北京共识”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概括确实存在严重缺陷。以“北京共识”为观照,透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得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完美概括。  相似文献   

7.
《女人世界》2008,(5):90-90
深圳金夫人婚纱摄影:深圳金夫人婚纱摄影以重庆金夫人为龙头,目前已成功发展到98家全国连锁经营企业,享有“拍婚纱照到金夫人”的信誉口号,在全国率先运用数码高科技婚纱摄影及后期制作,为中国近60万对新人提供完美服务,故被中国摄影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影楼”、“中国摄影十佳企业”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承担了大量的中非研究课题,它们包括:由英国国际发展署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资助的“中国和非洲的发展和减贫:多元视角的比较”、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资助的“中国与非洲减贫模式比较研究”、瑞士驻华大使馆资助“中非农业发展比较研究”以及由外交部资助的“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五十周年”等。随着这些研究课题的逐步深入,中国农业大学的国际发展研究领域也得以不断拓展,从而为推进中非合作和世界减贫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漫画     
史振业 《老友》2013,(8):56-56
医学院毕业生去医院应聘。院长问:“某人头上被蜜蜂蜇了个小包.怎么治?”毕业生甲:“很简单,在患处涂抹点消毒液就可以了.”院长摇头.毕业生甲退出。毕业生乙进.院长又问同样问题。乙答:“至少要住院治疗一周,分别查血液、脑电图、心电图、彩超、磁共振……”院长:“欢迎你来我院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为加快西部大开发而专门举办的以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商务研讨为一体的国家级国际经贸盛会,针对这一重要发展机遇,重点分析了“西博会”所带来的六大效应:“乘数效应”、“辐射效应”、“虹吸效应”、“品牌效应”、“倒逼效应”和“聚变效应”等,并指出,由于以上效应的综合作用,“西博会”正在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跨越的新引擎、区域合作的加速器、对外开放的新杠杆。  相似文献   

11.
“记叙文通”和“阳光校长办公室系统”【本刊讯】我院教育科学研究所6月8日召开专家鉴定会,通过了我院批准立项的“八五”科研课题“记叙文通”和“阳光校长力公室系统”的软件。“记叙文通”课题负责人是我院中文系副教授黄自由。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学语文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大地,有一位被誉为“东方第一奇人”、“中国第一超人”的人.他的特异功能,早已通过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播放.名闻遐通。凡在“东方之子”中看过他神功的人无不为之折服、倾倒,为不己。从昨日到今天.他原本没有本质的区别。然而,他的名字和他的爱国之心,爱民之情: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积德行善.爱洒人间: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耳誉.以及短短七年便向社会、家乡和人民捐款八千多万圆,使他又跨入了“中国大慈善家”的行列。他是谁?他就是充满神秘傅奇色彩的著名社会活勤家、全国政协委员──天地…  相似文献   

13.
“开创新纪元:中国当代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袁仆为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建校60周年,以“开创新纪元:中国当代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1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  相似文献   

14.
简讯     
《宿州学院学报》2008,(2):71-71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下达2008年度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通知》,我院10个课题获准立项,其中黄淑玲的“城市河流景观环境的建设与改造——以宿州市区沱河为例,编号:KJ2008A08ZC”等7个课题为重点项目,林永的“三部图的色唯一性研究,编号:KJ20088253”等3个课题为一般项目。  相似文献   

15.
湖广总督张之洞以“朝气方新”的姿态在湖北武汉推行以兴办近代工业为核心的洋务新政,使武汉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运动的发祥地,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蜚声海外的国际性城市——“东方芝加哥”。张之洞“湖北新政”成功及武汉迅速崛起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难得一遇的和平发展环境;地利:过渡时代内陆各省唯一出海口;人和:张之洞的睿智、胆识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为迎接建国50周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评优工作。我院学报由省学报学会推荐参加了这次评优。经来自全国的23名专家评委严格按《全国高校文科学报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评审,我院学报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这既是激励又是鞭策。学报全体同志表示:要总结经验,狠找差距,戒骄戒躁,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大改革力度,千方百计提高学报质量,为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为我院争取更大荣誉而不懈努力。我院学报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学海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哲学精神》一书中,作者通过三种方式证明“中国哲学”有一以贯之的哲学精神。这三种方式为:在与“他者”的对比中彰显“哲学的中国特征”,在对精神的体悟中理解“生命的天人合一”,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展现“变迁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预展     
土地——身体: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 作为“沃伯顿艺术项目”(WAP)存中国巡展的首站,“土地-身体”将在上海美术馆为中国观众,特别是为海纳百川的上海带来全然不同的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9.
慈禧:大抵法久则弊,法弊则更孙中山:中国人不能为欧美人,犹欧美人不能为中国人,宪法亦犹是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对中国来说,只是一百多年来的事情。1840年以前,中国一直处在以个人意志为主导的权力社会中,在社会制约机制上,强调人格服从、人格依附和人格权威,权力高于法律。虽然我国古代法家也提出过“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但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法治绝非一回事。我国现代法治的产生,并不注重对我国古代“法治”的延展,而是着眼于对近代西方法治理论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传统经济思想和传统政治思想之间具有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现在哲学思想上: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石有三,一是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二是以“特色论”、“两点论”和“重点论”三位一体的矛盾论学说;三是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唯物史观。表现在经济思想方面:邓小平理论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崭新观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上浓重的伦理中心主义的变革;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他的“富民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崇尚小而全的自然经济思维定势的变革,也是对平均主义思想的否定。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邓小平的系统改革论,是对中国传统的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的国家统一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他的民主与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