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元代的《画鉴》里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捉到:“董源善画,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说:“我知道画藏在哪个地方,不过具体的地点要你们去找才行。”“你又想耍什么花招?”警长生气地大喊。“没什么花招,我是实话实说。”詹姆斯耸耸肩膀,“当时有个同伙在接应我,我偷出了画之后,马上交给他放好,现在我也不知道画的具体地点,只知道他把画藏在花园里。”“藏  相似文献   

3.
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乃是中国画的传统,好的画配上好的题款,相映成趣,“万趣融其情思”,意境无限。因此,欣赏中国画,千万不可忽视画上的题款。关于中国画题款的发端,可追溯至隋代。《隋书》上载隋炀帝曾命人四方搜求古籍名画,且命当时鉴识人押署跋尾。据说早在战国时期,屈原的《天问》就是题写在壁画上的,可惜此壁画湮圮不传,不然,中国画题款的历史可追溯到更早的年代。中国画的题款形式是多样的,除署画家自己的姓名外,有同时署受画者的名字的,如明代唐寅的《落霞孤鹜图》中款题:“晋昌唐寅为德辅兄先生作诗意图”;有…  相似文献   

4.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谈到顾恺之的著作时说:“著《魏晋名臣画赞》,评量甚多;又有《论画》一篇,皆模写要法。”接着下面转载了《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的全文。这里“名臣”和“胜流”意义有些不同,也许就是同一篇吧。这篇文章的内容,顾名思义,本来应该是魏晋时代著名画家的画赞(画的评论),可是所载的却主要是关于模写的方法,一点都没有关于“胜流”画赞的事项。这就不禁使人打个问号,到底是怎么回事?另外,开头第一篇《论画》,根据上面的引文,本来应该是关于“模写要法”的,可是这里转载的内容,却完全没有关于模写方法的事项,而是当时作家作  相似文献   

5.
起因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有一天,在当时的首都汴(biàn)京(即现在的河南开封)的街头,一个人手执(zhí)画卷,在高声叫卖“:大家来看一看,转让祖传名贵的古画《百马图》,识货的人请不要错过良机。《”百马图》这幅画想必在当时的确是很有名气的,听这个人这么一叫,立刻有不少人围拢(lǒng)过来,争着看这幅名画。开始大家围拢一看,只见画面上骏马奔腾(téng),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一匹红鬃(zōng)烈马,只见它正圆睁着双眼俯(fǔ)首吃草。画家的画功的确不错。接着卖画的人见这么多人围上来,便洋洋得意地开始…  相似文献   

6.
汲水之僧、维纳斯及其它 引子三则。 其一: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说,有人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要三人作画。第一位画出了莽莽苍苍的深山古寺全景;第二位只画了被苍松翠柏遮掩的古寺一角;第三位一不画树,二不画寺,别出心裁画了一位在山脚汲水的老僧。画汲水老僧者构思不凡,它不象第一幅面面俱到,和盘托出,也不象第二幅那样浅薄,落入俗套,而是寓繁于简,寓有于无,以汲水之僧让人通过联想意会到“深山藏古诗”的命题,音境深邃,而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赵过,西汉中期人,《汉书》无传,《食货志》(上)讲到他的一些事迹,但只有三百余字,内容不多。后代有关他的记载,虽都持肯定态度,但评价高低不一。以当代学术界的情况为例,评价最高的,如农学史家王毓瑚说:赵过“确实是当时极出色的农学专家”。陈国庆说:赵过“实为当时极伟大的农学专家”。评价一般的,如多数中国古代史著作和一些教科书,只是在介绍“代田法”时提到他的名字。未给予任何地位的,如新编《辞源》,不仅无“赵过”共人的词条,就是在“代田”条中,亦未提到他的名字。还有一点需  相似文献   

8.
《罗汉写经图》是一幅流传有序的宗教名画。但由于此画作者佚名,所以围绕此画历来评述颇多,既有共识,又有争议。从画面的构图、人物的形象以及作品创作的特定时代信息和文化背景分析,《罗汉写经图》既不是一般的“罗汉图”,也非单一的“写经图”,而是一幅深度体现禅宗文化及其演绎中的出自文人画家或得道高僧之手的“寒山、拾得、丰干三圣图”。  相似文献   

9.
钟嗣成《录鬼簿》卷上记载了董解元的简单情况。他写道: 董解元,金章宗时人,以其创始,故列诸首。这条资料,写在该书所列“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传于世者”项下,名居第一。元代人所谓“乐府”,一般指“杂剧”以外的“北曲”而言。明初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的“古今群英乐府格势”项下写道: 董解元,仕于金,始制北曲。可见“乐府”和“北曲”是一样的东西,包括散曲和诸宫调在内。那么,最早的“北曲(乐府)”,显然就是《西厢记诸宫调》,亦即《西厢搊弹词》或《董西厢》了。 董解元虽是金章宗时人,但他何时写作《西厢记诸宫调》仍不清楚。金章宗统治时期,有过“明  相似文献   

10.
善于刻画     
宋代画院考试画师,以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师们以为这没什么难的,有的画一只小船系在岸边孤树下;有的画一只鹭鸶栖息在船篷上,使人感到四野无声,万分寂寞。可一幅幅都落选了。只有一幅,画一个船工坐在船尾吹笛。笛音引来了几只小鸟。此外再无一人了。“野渡无人”,并不是连船工也没有,只是说无人渡河。  相似文献   

11.
诗书画历来号称姊妹艺术,一人而兼擅者被称为“三绝”。“三绝”兼擅,事非偶然,这是由于诗书画有它的共同特性。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书画异名而同体。”清人查慎行《高斯亿为余画竹以诗报之》诗中说:“画竹原从草书出,眼中孰是张芝笔,”宋人又认为诗画异体而同貌。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卷五十《韩干马》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张舜民《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相似文献   

12.
画竹是中国繪画特有的一个专科,为了整理和評价我国艺术遺产,中国画竹艺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分为三部分:(一) 簡单叙述画竹的起源和发展,介紹一些画竹理論;(二) 試論“成竹”和有关的理論問題;(三) 探索一下今后的画竹問题。  相似文献   

13.
清人董伟业所著《扬州竹枝词》行世后,当时就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毁誉不一,褒贬各异:有人誉之为“董孤直笔”,有人责其“无和平忠厚之旨”;有人爱不释手,将其誊写藏之枕箧随手阅读,有人恨之入骨、究之于官而遭笞杖。其后二百多年来,效而为此者,颇不乏人。今人路工在其编选的《清代北京竹枝词》前言中说:“到了乾隆年间,竹枝词风行起来,董竹枝的《扬州竹枝词》和杨米人的《都门竹枝词》,影响最大。”为何董氏竹枝词能有此深远影响,以及对当时社会震动之大?本文试就这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请方家指教。董伟业,字耻夫,号爱江,原籍沈阳,流寓甘泉(即今扬州市)。生卒年不详,约  相似文献   

14.
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学批評是无产阶級革命文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是无产阶級在思想战线上的哨兵,是实现党的文艺政策的有力工具。伟大的革命导师馬克思、恩格斯异常重视文学批評的战斗作用,他們在許多經典性的論著中,常常通过文学批評給各种反动的資产阶級文艺思想以毁灭性的打击。列宁曾經教导我們,要“把文学批評也同党的工作,同領导全党的工作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毛泽东同志还进一步指出“文艺界的主要斗爭方法之一,是文艺批評。”革命导师  相似文献   

15.
(一) 尉迟跋质那是我国隋代的兄弟民族画家,于阗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在文献中记载很少。晚唐美术史家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中有三条记载: 尉迟跋质那,西国人。善画外国及佛象。当时擅名,今谓之大尉迟。《六番图》、《外国宝树图》,又有《婆罗门图》传于代。(第八卷)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组织全国知识界、文化界、学术界著名专家学者,编纂了一部包括当时中国的所有文化典籍,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四库”者,经、史、子、集四部也;“全书”者,一切文化典籍统统收录齐全也。《四库全书》,顾名思义,就是把无所不包、无书不有、无本不全、百科具备的图书文献,按中国封建社会完美无缺的传统分类法——“四部分类法”组织起来,并构成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化书库。这个“文化书库”代表了当时中国人的知识世界,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世界各个领域中获得的认识所达到之深度和广度。然而,很可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一般人物不易看到,他们只知其名,难见其书。1983年至1986  相似文献   

17.
画龙点睛     
《神异记》载:“张僧繇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云:‘点之则飞去矣。’人以为妄,因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见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也记载: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画)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睛,每每‘点睛即飞去’。”后来用画龙点睛比喻作文在关键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传出全篇灵魂。  相似文献   

18.
综观人类的历史,在公元十五世纪末西欧诸国的“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各地的相互关系是相当松散的。有的地区(如美洲、澳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等)甚至几乎完全与外界隔绝。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认为,当时亚欧大陆上的文明是全世界人类的最高文明,而亚欧大陆上的历史发展也就基本上代表着当时的世界历史潮流。然而,我们看到,在十五世纪以前,那些游牧于中央亚欧地区的,被希腊人和罗马人分别称为barbaros和barbarus(义为不开化的人、无教养的人、野蛮的人,等等)的人,被中国人称为戎、狄的人,都对整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改革运动中,对于柳永詞的評价問題曾經引起很大的爭論。記得中山大学中文系批評我的“宋元文学史讲稿”时是从我对于柳永詞的評价开始的,后来牵連到有关婉約派詞人和宋元市民文学一連串的問題。我在“宋元文学史讲稿”里认为柳詞在思想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意識,尽情抒写他对那些烟花巷陌的不幸妇女的同情和他自己流轉江湖的生活感受”。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通俗語言写詞,一扫五代詞人雕金刻玉的习气”。现在看来有很大的片面性。然而当时有些同志同学认为柳永的詞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是北宋的大诗人。他被誉为宋代“江西诗派”的创始者。历史上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把他与大诗人苏轼齐名,并称“苏黄”或“苏门学士”.他还以善画、擅书而闻名。与他的文学观、书法观相比,他的政治观、社会观,在当时并不显赫出众,故历来不被黄山谷研究者所重视。今天,为了深入的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这位历史文化名人,本文对黄庭坚的社会政治观试作肤浅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