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冷战结束正在对日本外交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将引起一种渐进的、连续的变化过程。就今后一小时期(大钓10~20年)而言,日本外交基本上是战后日本外交的“伴随有限交化的延长”,因此,展望冷战后外交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深刻理解战后日本外交。本文阐述了战后日本外交的五个基本特征:(1)从成败国出发的外交;(2)日美基轴外交;(3)不断向美国以外的世界拓宽外交地平线;(4)经济外交;(5)日本国内的“1955年体制”下的外交。并在阐述上述特征的基础上,沿着每个特征分析了冷战结束对日本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希亮研究员的一部新作《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王希亮研究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撰写的这部关于日本政界战争观的专著,从丰富的资料人手,详尽分析了日本的战后政治走向以及政治右倾化的轨迹,揭示了影响日本政界战争观和历史观的诸多因素;同时针对不同时期日本对内对外国家战略和决策的变迁,解剖了日本军国史观和皇国史观对战后政治的影响;另外,还涉及东亚的冷战格局、日本的战略地位、美国对日本的操纵和控制等。通过全方位的分析和…  相似文献   

3.
一部关于战后日本外交的力作——评《战后日本外交(1945-1995)》刘德有在20世纪,日本是一个在历史的激流中大起大落、激烈浮沉的国家。由于这个原因,六七十年代日本在经济上再次崛起之后,每当历史发生重大变化,人们总要问“日本向何处去”?特别是冷战的...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对朝政策的演变及其前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丁英顺冷战结束后,围绕朝鲜半岛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有利于缓和的巨大变化。朝鲜半岛问题成了东亚地区遗留的冷战遗产之一,其局势的发展时常牵动着周边国家的神经。不少国家都把调整对朝政策作为一个外交课题。正在...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界的亲台势力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骞 《日本研究》2004,(4):68-72
在战后的日本政界,存在着一股号称“台湾帮”的亲台势力。他们与蒋家父子或者与李登辉、陈水扁之辈的“台独”势力遥相呼应,或竭力阻止中日邦交正常化,或妄图破坏复交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冷战结束后,尤其是鼓吹“台独”的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帮”的活动更加活跃。台湾的“台独”势力正与日本的“台湾帮”相互应合,  相似文献   

6.
郑毅 《日本研究》2005,6(2):58-63
本文以旧金山媾和为研究主线,以吉田茂的"商人式国际政治观"为研究视角,探讨战败国日本在旧金山媾和过程中的媾和策略.旧金山媾和是冷战形势下日本应加入西方阵营,尽可能在对日本有利的时机下实施的.是在全面媾和与单独媾和之间选择后者,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选择后者.本文认为战后日本的媾和外交策略既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近代以来日本外交传统的一种必然回归,它决定了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的基本态势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赔偿外交,作为日本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外交行动,客观上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经济的重建与发展,也有利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正常关系的恢复和建立,但最大的获益者不是索赔国,而是日本.赔偿成为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赔偿有助于日本改善自身的政治形象,重返国际社会;赔偿有助于日本成为冷战时期美国亚太战略链奈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日本外交的若干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赫赤80年代是战后日本外交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转折时期,在日本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改变了从前那种委身世界潮流的消极等待的日本外交常态,而且积极提出足以影响日本发展方向的外交目标:日本要成为与其...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决策体制的变化及其特点和原因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云祥一、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的决策体制目前日本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机构与程序应该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起来的。一般认为,日本外交政策决策体制是一个以内阁为核心的三角柱形结构,即以政...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刊》2021,(3):77-96
由日本著名电影人永田雅一发起、成立于1954年的东南亚电影节,不仅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也是美国在亚洲开展"文化冷战"的直接产物。通过研究东南亚电影节的诞生背景以及日美两国发起电影节的不同战略目的,可以管窥冷战初期日美文化外交关系的多维面相。通过分析东南亚电影节的战略定位及其影响,亦能看出战后日本政府与民间人士协力开展的"电影节外交"与其"重返东南亚/亚洲"这一宏观战略目标之间的紧密联系。然而,结合永田雅一的从业经历可以发现,这种未认真清理军国主义文化侵略思想遗毒的外交理想,很容易使电影节其他成员回想起二战时期被日本殖民的惨痛记忆,继而激起文化民族主义的"感性抵抗",最终导致冷战初期日本对东南亚开展的文化外交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1.
战后初期的日本,上至天皇、政治家,下至文化精英、社会舆论,文化国家成为战后日本国家重建的理想社会形态而受到广泛推崇。在文化国家理念之下,强化文化外交以树立文化国家日本的和平形象,成为占领早期日本对外政策核心理念。但随着冷战的爆发,占领当局对日政策急剧反动化,文化国家理念在战后日本国家重建中地位也急剧衰落。这也折射出占领下的日本文化国家构想迎合占领改革的本质,决定了其昙花一现的局限性。尽管如此,占领下的文化国家构想,作为战后日本和平思想崛起的集中体现,给战后日本国家重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程蕴 《日本学刊》2020,(2):76-97
战后日本公共外交的运作模式经历了由基本运作模式向改良型运作模式的转变。在基本运作模式中,一国讯息由政府主导下的相关机构及人员发出,经对方国家的信息传播节点后抵达普通公众视野。这种方式在冷战结束后,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动员更多的非政府行为体参与其中,构建跨国共同体网络,借助商业模式来传播本国的价值理念,以及将象征本国国家形象的组织嵌入对方基层社会之中,已成为冷战之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日本公共外交运作模式进行改良的主要方向。通过在这些方向上的摸索,日本最终形成了“议程设置式公共外交”“商业模式公共外交”“嵌入式公共外交”三种改良型运作模式。虽然这些运作模式尚未完全成熟,且有些模式真正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别国政策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但其至少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上获得了成功,提升了别国民众对日本的好感度。  相似文献   

13.
寻求新的国际认同是冷战后日本外交面临的重大课题。日本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调整它既作为西方一员又作为亚洲一员的双重身份;二是如何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运用自己的力量。日本外交的这一走向与冷战后亚太地区正在发展的以多边主义为重要特征的制度化建设密切相关。重视多边主义的解决办法正在成为日本外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战后日本的阶级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蒋立峰战后,在两极对峙的冷战背景下,日本经历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发展为世界经济大国、技术大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70年代后政治环境相对稳定。面对这一现实,人们对战后尤其当代日本...  相似文献   

15.
日朝关系正常化进程及其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丁英顺冷战后,围绕朝鲜半岛的东北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引发了各国间关系的调整与重组。其中,日朝关系的调整动向尤为引人注目。日朝关系的不正常状态是日本的“战后处理”中主要的遗留难题。因此,实现日朝关系正...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兆中 《日本学刊》2006,(1):118-128
文化外交是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文化外交理念、机构和内容三个方面的变化来分析。首先,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其次,日本文化外交机构随着这种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完善;再次,日本文化外交内容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历史问题的处理方法,成为影响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试析战后日本外交中的实用主义——以ODA政策的演变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外交就其性质而言是“被动反应性”的还是“积极主动性”的,这在学术界是一个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既有助于对战后日本外交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今后日本外交的走向,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战后日本外交的一个重要领域——政府开发援助(ODA)政策的分阶段考察,运用史论结合与个案分析的方法,来论证这样一个命题:战后日本外交的最显著特点并不在于它是“被动”还是“主动”,而在于它的实用主义性质。以合理主义、行动主义、机会主义、非意识形态化和商业主义为内涵的实用主义外交为战后…  相似文献   

18.
一、日本外交方针及对华政策  冷战后,特别是东亚金融危机后,世界及亚太地区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的外交方针和对华政策也作了相应调整。  (一)避免经济环境恶化和加强日本在东北亚安全地位,是当前日本外交的最重要目标。争当政治大国是80年代日本提出的外交目标,现在也并未放弃这一目标。但是由于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及日本此次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软弱表现,使日本在东亚的政治地位下降了。同时,又发生了朝鲜试射卫星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避免经济环境恶化和加强日本在东北亚安全地位,成为当前日本外交的最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大战略:地区主义还是双边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大战略:地区主义还是双边主义?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曹云华在整个冷战时期,日美联盟一直是日本对外政策的支柱。冷战结束后,全球的战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以1990~1991年发生的海湾危机为契机,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日本未来的外交战略的争论。争论...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外交,既是重要的史学研究对象,也是现实性很强的对策研究课题;它不仅属于广义上的日本研究范畴,而且更属于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国学界对战后日本外交的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均有了可喜的进展,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分量的论著,它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繁荣起来的这一研究领域进入了收获的季节。如今,国内学界在战后日本外交的专题研究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开始迈入注重综合研究和总体概括的阶段。金熙德的近著《日美基轴与经济外交——日本外交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基轴》)一书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