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百多年前,我国沿海地区的抗倭斗争,是一次以汉族为主体,并有僮、土家、苗、瑤、畲、高山等民族人民共同参加的反对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经过长期的斗争,清除了倭寇的禍患,捍卫了祖国东部边疆的安全.在这次斗争中,充分表现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一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活动由来已久,早在明朝初年就开始了.明洪武年间,日本正处在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各诸侯之间进行着剧烈的兼并战争.经过长期的混战,结果  相似文献   

2.
1904年,英国侵略者为了将中国西藏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这次战争对于当时的西藏来说,是一件大事.西藏人民对英国侵略者的入侵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而江孜抗英斗争就是这诸多反抗斗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已越百年,但是这场战争折射出藏族同胞深沉的爱国情怀却不应被时间所遗忘.《申报》中有关英国第二次入侵西藏前后的相关报道及时而详尽,是研究1904年西藏抗英斗争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西藏江孜:1904年抗英斗争的历史记忆>的<江孜抗英老人访问记>一文(李国柱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版).该文为江孜民间文艺收集小组于1958年收集整理,内容共6部分,分别为"战争开始时间"、"战争起因"、"战争经过"、"组织领导和人民抗英情绪"、"敌人的阴谋诡计以及侵略军入藏后的暴行"和"西藏人民的不屈精神".本刊选用该文的后3部分,编辑部仅对该文中的错别字和数字等作了规范处理,对文中的叙述未作加工,以保留口述原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对于民族与战争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与深刻阐述.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与战争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常常联系在一起;民族矛盾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战争,在战争中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而战争是实现民族最终解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帝国主义对我国的西藏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西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抵抗.这两次抗英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是:1、西藏人民在抗英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是永远不能被磨灭的;2、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是西藏和全国各族人民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3、新时期仍要做好战争准备,平战结合,寓战于民.  相似文献   

6.
策妄阿拉布坦是准噶尔历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的珲台吉。他统治准噶尔达三十多年,曾领导准噶尔人民参加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斗争,抗击了沙俄的多次武装侵略,促进了准噶尔的社会经济发展。可是,由于在他统治准噶尔时期,派兵侵袭过哈密和西藏,和清朝政府发生过战争,因此,史学界过去有关准噶尔历史的论著,都一直把他作为  相似文献   

7.
宁夏“十二五”期间回族生态移民工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的低谷里清代同治年间宁夏回族为反对地方政府执行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政策,掀起了起义斗争。1871年起义最终失败,领导人马化龙被凌迟处死,青壮年被编入清军队伍中,开往甘肃、青海及河西走廊地区去镇压当地回族人民的起义斗争。金积堡城内遣出妇女1万多人,左宗棠批示:就地医治择配。战争环境中"就地医治"实是一句空话,而择配一事,实际是由陕北、陇东、贺兰山后各处汉族前来金积堡城下领取回族媳妇。  相似文献   

8.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正式签字生效,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的签订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党中央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已经着手准备进军西藏,警告西藏地方当局停止分裂活动.建国之初又制订了解放西藏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争取西藏上层僧俗人士的配合,作好和平谈判及以军事战争促和平解放的两手准备."协议"的签订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斗争过程,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今天的反分裂斗争,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六日战争”的反思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日战争"在中东战争史上是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战争.阿拉伯国家军队集体溃败,丢掉了大片领土.以色列夺取了6.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土地面积猛增三倍.时隔40年的今天,我们并未企盼到中东地区的和平.相反,战乱、冲突不断,以色列人已经把安眠变成了一种奢望.本文从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东耶路撒冷问题、戈兰高地问题三个方面对六日战争进行反思,从而阐明战争并不能给阿以之间带来真正的和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荷马史诗》的背景、主题、具体内容和情节、对后世希腊人的影响等基础上,从亚该亚人总称、特洛伊战争、原始自然的外族观三个方面展现了荷马时期古希腊人民族认同的内容和形式,认为荷马时期,古希腊人以特洛伊战争为契机,初步形成了在"亚该亚人"这一具有全民族性质的称呼下的认同。但是这种认同更多的是一种原始、朴素、蒙眬的自我同类的感情和意识,还没有明显的外族观念,更没有后来的蛮族观念。  相似文献   

11.
一月时事     
美帝加紧扩大侵略战争约翰逊政府在它完成了扩大战争的部署以后,一月三十一日再次恢复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轰炸.同时,又在越南南方发动了所谓"五大攻势",进一步扩大侵越战争.约翰逊的"和平"骗局已为他自已的行动所揭穿.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国内民族问题和阶级斗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问题是和阶级问题相联系的,民族问题实质上是阶级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这是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我们在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时候,不论是对待国际范围内的民族殖民地问题,还是对待我国国内的民族问题,不论是对待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民族问题,还是对待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民族问题,都必须紧紧地记住这条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1904年的江孜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在西藏地区与西方殖民主义者斗争最激烈的重大事件,这场斗争虽距今已百年之久,但其中深刻的教训对我们仍有警示作用.本文通过对江孜抗英斗争前后数位驻藏大臣(包括帮办大臣和查办藏事大臣)的心态分析,揭示这些大臣的心理状态对战争进程及结果的影响,透过对历史的分析得出选派驻藏大臣关乎西藏稳定、国家安全的历史结论.  相似文献   

14.
《格萨尔》源远流长,表现了藏民族的民族精神,概括了藏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结合藏民族独特的文化以及历史背景,就像藏文典籍中的传记文学(■)一样,史诗也应该有自己的"素材"(■)。即,《格萨尔》史诗最早起缘于《玛桑仲》;继承了"喇"(■)和"央"(■)的观念等藏民族的原始崇拜;沿用了"格萨尔军王"这一人名,而且在尚武重兵上完全相似;《格萨尔》史诗艺术地再现了吐蕃政权时期的历次战争。  相似文献   

15.
中英之间的一场货币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四川铸造了银币藏元,用以抵制英国推行印度卢比妄图占据中国康藏地区流通领域的侵略阴谋。这场以川铸藏元抵制印度卢比的斗争,有史家称之为“中英间的一场货币战争”。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 中英之间的这场货币战争是由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对我国西南康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学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文学阅读视野,"外国文学史"课程也在中国高校中文系逐渐普及.伴随几代学人的努力,我国的"外国文学史"类教材逐渐完善,更加深入和广泛地为国内介绍外国文学.而一本文学系教材其实是一种知识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从几个时代"外国文学史"教材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出在每一个时期,研究者和其背后的权威所想要传达出的话语形式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7.
长江师范学院李良品教授主持完成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最终成果——《土司时期西南地区土兵制度与军事战争研究》,于2013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长达78万字的有分量的著作.我们长期在广西从事地方民族史的教学与研究,阅读李良品教授的大作之后受益良多,认为该书对我国西南地区土兵制度与军事战争的研究有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吐蕃王朝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吐蕃王朝时期青藏高原的历史生态与人文环境,吐蕃户均人口系数约为4,少于中原地区;吐蕃王朝时期在军事部落制度下大致每3户出1士卒。利用这些数据可以估算,除去新占领区所控制的人口,吐蕃王朝本土人口当在350万左右。此外,吐蕃社会中亦存在"不在籍"人口,其具体情况与中原地区有差异。在这些人口中,战争移民约占总人口数的一半强,而战争移民所造成的人口数量变化对后世青藏高原的藏族人口及分布格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新的民族格局在新的平台上立体交叉互动运行的又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迁徙、战争、怀柔、同化是互动的四大旋律.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在抗日战争开始的问题上一向存在着异议.本文以史实为根据既论证了江桥之战是当时黑龙江省政府所策划的有领导、有组织地正面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并考证出其确实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授权和支持而具有了民族抗战的性质;又重新评价了其在抗日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堪称中国抗战中局部抗战的第一战,因而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澄清了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三阶段的"抗日战争"和中国全面抗日战争与作为那场重大历史事件的"抗日战争"之不同内涵,也即所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三阶段和全面抗战阶段"八年"说与中国抗日战争持续时间多长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从而对"抗战八年"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代之以"抗战十四年"的概念.最后的结论是江桥之战的爆发日就是中国抗战的开始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