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回族将领马进祥马兴民,马苏坤一、残存的《三代节孝墓表》碑1988年夏,笔者在固原城关镇田家洼村的果园内找到马进祥的半块碑石。碑石残高1米,宽68公分,厚18公分,碑文为楷书。我少年时代见此碑全文共三块,这是其中的下半块,共18行。现将碑文缺字参照...  相似文献   

2.
《新纂云南通志》卷九三金石考收有《昆明筇竹寺圣旨碑》一通,著录为碑高四尺五寸,广二尺五寸,二十行,正书,碑阴刻蒙古文,今在昆明玉案山筇竹寺正殿壁中,云云。后有题跋。原碑碑文颇有夺误,新志所收复多讹舛。亦见蔡美彪教授编著的《元代白话碑集录》收载。按所谓碑阴所刻蒙古文即《云南王藏经碑》,过去未见汉译,或以为即圣旨碑所从译出的蒙古字原文,实误。据已故方国瑜教授所著《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卷八《元时期文物》  相似文献   

3.
北京东四清真寺被称做明代北京伊斯兰教四大官寺之一,其建寺史的重要依据是金吉堂先生发现的立于该寺的一通明碑——敕赐清真寺□□碑记。本文考察了该碑的著录情况,对碑文作了新的整理,利用文献资料对碑文所载的建寺者明代回族人物陈友的事迹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碑的立碑时间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4.
明太祖朱元璋"御制至圣百字赞"是与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有关且流传较广的重要文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回族卷.铭刻》著录的版本有8种。由于传世方式多样,形成时代、存放地点、抄录者等不同,各版本间存在诸多异文现象。多数异文无歧义,但部分异文歧义较大。对此类异文现象的研究,有助于对文献内容的正确理解。笔者初步研究认为,传世的百字赞文献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版本系统,即洪武八年(1375年)武昌起义街清真寺碑文系统和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南京净觉寺碑文系统。净觉寺碑文传世最广,影响最大。但笔者认为,起义碑碑文系统当更接近百字赞原貌,净觉寺碑碑文系统当是对起义碑碑文的改写。  相似文献   

5.
马明 《回族研究》2003,(3):42-43
济南清真南大寺现存有一块于明弘治乙卯年(1495年)立的《济南府历城县礼拜寺重修记》碑。这块弘治碑是济南伊斯兰教明代碑刻中仅存的珍品,是济南伊斯兰教第一碑。据可靠资料证明,明代碑刻在全国存留为数甚少,而济南的这块弘治碑,可能是全国伊斯兰教现存的第六块碑。据说全国原有三块元碑,其中一块已毁,现存留两块。第一块是元至正八年(1348年)河北定州《重建礼拜寺记》碑,杨受益撰。第二块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广州《重建怀圣寺记》碑,郭嘉撰。第三块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泉州《清净寺碑》,吴鉴撰,已毁。明代碑刻现存留有:1.明永乐五年(…  相似文献   

6.
滇南大营村回族名人辈出,马廷辅即其一。文章中记述了马廷辅撰写的《"昭垂千古"建寺碑》和《本村门役碑序》2篇碑文,介绍了碑况和碑记的主要内容,对白寿彝先生提出的马廷辅四五十岁中举、是伊玛目和马明阳的女婿等看法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7.
北京崇文门外花市清真寺内有一座御碑亭,中立通高4米余之清世宗“上谕”刻石,俗称御碑。实测碑首高1.13米、宽1.13米、厚0.43米,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阳面正中刻“上谕”二字,阴面正中刻“皇恩浩荡”四字。碑身高2.12米、宽0.97米、厚0.22米;阳面刻该“上谕”全文,凡22行,每行不计留备提行抬格敬写之空位为37字,四周围以图案花边;阴面刻“顺天府属回民”立碑者“恭纪”题名,凡22行,74人,四周不饰花边。碑座高0.85米、宽1.39米、厚0.62米,亦浮雕图案。因将碑移出亨外露置已数十年,碑身字迹渐多剥泐,致于该碑之来历亦传闻异词。如近有报道说:“据寺人介绍,此碑立于康熙四十二年,也有  相似文献   

8.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7,(2):93-106
本文首先概述了定州历史,接着概括了定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定州的时间。然后根据元至正八年碑正文及碑阴重点研究了伊斯兰教在元代定州兴盛的有关情况。而将探讨的重心放在利用定州清真寺元明清三代文(碑文)、物(建筑物)皆有所存的优势,对这座清真寺寺貌、寺名、寺之建筑规制、寺之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建筑成就上。同时对清末民国定州穆斯林的兴学修寺也有所涉及。最后存目式的列举了现知定州各清真寺的碑刻匾联等文物。  相似文献   

9.
金明昌三年(1192)《宜州大奉国寺续装两洞贤圣题名记》碑虽然体积不大、字数不多,却是现存记录奉国寺历史的最早实物资料,涉及许多历史上的重要问题,对研究奉国寺的创建年代、庙宇名称、建筑规模、续修历史,特别是辽金两朝奉国寺所在古城的建制沿革、佛教文化,以及"辽海"等重要地理称谓的涵义,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浙江回族伊斯兰教碑刻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浙江回族伊斯兰教碑刻的收集,并将作者掌握的碑刻,按寺碑、墓碑、杂类3个部分列出,对其年代、材质、分布和主要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康熙谕阿玉奇汗敕书》是一件用满文书写的文献,宫笔缮写在浅黄缎幅上,宽四十公分,长二百公分,缎幅四周有精致细腻的墨色云雷花纹,卷末盖有二十公分见方的康熙玉玺,缎幅用宣纸裱糊成卷,卷的两端装有木制卷轴,一端有骨制别针。本文拟结合史载对此珍贵历史文献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12.
<正> 六月下旬,湖南省江永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有关人员在黄甲岭乡杏菊村进行民俗考察时,一位九十余岁的老妇人提供了一百三十一块木质经版,其中字版56块,画版75块。其规格有大中小三种,大号版面20公分×40公分,41块;中号版面15公分×30公分,42  相似文献   

13.
今陕西白水县境内,至今保留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聚居区和居民姓氏。近代以来,该县陆续出土了一些记载少数民族姓氏的碑铭材料,如《广武将军□產碑》、《妙觉寺碑》等。本文拟通过解读这两块碑铭所载内容,并结合今天该县民众的姓氏,对此区域内少数民族的古老姓氏与今天白水县居民姓氏之间的关系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和盟碑在拉萨八角里头矗立着一座大石碑,那就是有名的"舅甥和盟碑".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唐室宗女文成公主嫁藏王松赞干布(当时叫吐蕃王),故唐、吐蕃间有舅甥之称.到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八二二年),遣使入吐蕃又一次缔结盟约,并置碑刻石志其经过,这座碑就叫作"舅甥和盟碑".碑上头镌有藏汉两种文字,记录了和盟的经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云南边疆,有一块碑非常特殊,那就是民族团结誓词碑。这块碑上书写的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的誓词,从此成为云南各族人民铭记于心的信念。而当年主要参与和见证这块碑落成的佤族人中,如今只有肖子生一人健在。肖子生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阿佤山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变。  相似文献   

16.
吐蕃古寺夏拉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拉康全称为“他茹夏白玛旺庆寺”。意即“帽子寺”。‘则五知”汉译为“中翼”,乃卫藏四茹之一,“白玛”粉莲花生,“旺庆”意为佛教密宗大灌顶。夏拉康寺位于拉萨市墨竹工个县以东约25公里处尼玛江热主秀城河与艺热河汇合处的南岸,夏村北侧,是历史上重要的古代寺庙之一。夏拉康的两件盟文诏敕碑,在王尧《吐蕃全可录》,陈践《吐容碑刻钟铭选降书中均有著录,但对夏拉康的碑刻进型、规格及寺庙建筑历史沿革等方面,未能作完整的介绍。1989年7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警队对墨竹工卡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对夏拉来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作…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1 2月1 3日~1 5日,在广西民族研究学会的协助下,中共上林县委员会和上林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广西上林唐碑唐城学术研讨会”。来自区内外及日本、越南等国家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学术研讨会综述如下:一、上林唐碑唐城概况上林有两块唐碑,一为“六合坚固大宅颂”(以下简称为“大宅颂”碑) ,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 682年) ,位于今上林县澄泰乡洋渡村剥庙山山脚的一个岩洞中。碑高95厘米,宽64厘米。碑文为楷书,竖刻,共382字。另一碑为“检校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以下简称“智城碑”) ,刻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 697年) …  相似文献   

18.
藏族僧侣的学位——“格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格西”是藏族僧侣的学位的总名称,即“格威喜联”的简称,意为善知识,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博士或硕士的意义。“格西”这个名称的起源很古,据《噶琼寺赤德松赞盟书誓文碑》中记载,在吐蕃时期就有赞普的子孙从僧侣中选任“善知识”学习和翻译佛教经典。15世纪初,黄教兴起后,创始人宗喀巴调整和改革了寺院组织,制定了一整套僧人学习的规章制度,“格  相似文献   

19.
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之一,洛多杰智合寺不仅在黄南尖扎甚有盛名,在藏族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此寺是拉隆·贝吉多杰的隐蔽之地,也是他和三智者的修行场地。后来萨迦班智达贡嘎尖参受阔端汗王邀请,远赴凉州途中经过此地时修建了一座本康,被萨迦派管理。而后由格鲁派的活佛拉莫夏茸尕布重建,修建了洛多杰智合寺所有佛殿,并收复为拉莫德乾寺子寺。  相似文献   

20.
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莎 《中国藏学》2001,25(4):91-104
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的关系较为错综复杂,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关系需要理清:其一是扎塘寺壁画与敦煌吐蕃占领时期藏式绘画传统之间存在着一种历史的传承关系;其二是扎塘寺壁画与同时期的敦煌艺术又有着一种共时的文化交流。前者这层关系不同时但同质,后者同时去不同质。这两层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多种关系的存在和相互之间的纵横交错为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关系的梳理增加了难度,本文试图在这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