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敦送 《创新》2007,1(1):52-55
毛泽东的创新思维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他的创新思维有独到的见解,并能将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毛泽东思想是他创新思维的最大成果。毛泽东创新思维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以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为基本方法,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为重要来源。毛泽东创新思想和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长卷中最为辉煌的篇章,培育和铸造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岁月风貌和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它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如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等。今天,我们既要弘扬它的丰富内涵,更要弘扬它的精神实质。它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呢?这就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袖价值观。这是产生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思想基础。当  相似文献   

3.
钱斌 《社科纵横》2009,24(11):8-10,1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对科学技术进行了深刻和全面的思考。他分析和研究了科学技术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很多意义隽永的见解,由此而形成的科学技术观,构成毛泽东关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在毛泽东的思想里,科学技术不仅是强大的精神武器,而且是强大的物质武器,它具有革命、国防、经济等诸多功能。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曾经形成过若干地域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和大庆精神都属此类、这些精神不但在本地域对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们的思想和作风产生过重大作用,而且对其他地域乃至全国也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延安精神象光芒四射的灯塔,照耀着全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走向光明、走向革命。大庆精神象一面招展的红旗,鼓舞着全国人民特别是工交战线广大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迅速地改变着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这些精神,毫无疑问都是革命地域精神。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生中,一贯倡导深入社会实际,坚持调查研究。他关于调查研究的光辉论述,是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他深入实际坚持社会调查的伟大实践,是我们永远要学习的榜样。尤其对我们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者来说,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论述和伟大实践,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科技观初探刘春杰,赵明全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漫长历程中,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和研究科学技术的各种问题,逐步形成了他的完整的科学技术观点。毛泽东的科技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久经考验的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他一心为革命,一切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伟大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衷心爱戴,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他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本文就学习他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举例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东江革命精神是周恩来、澎湃、古大存等革命先辈领导广大革命群众,在东江地区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革命品质和精神风貌。它蕴含了"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矢志不移、坚定执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敢为人先;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的精神内容,深刻诠释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革命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这种精神品格,对东江地区贯彻落实新时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毛泽东同志在建国之初讲话文稿中经常出现的特色字眼,也是毛泽东的一个重要的“立国”思想。 初得天下,何以治天下?中国历史上贤明的开国者都曾用心探讨过这一问题。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告谓侍臣:“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他的“草创难守成亦难”之见解,去奢省费、澄清吏治之举措,不仅直接造成了唐初的“盛治”,也给后世以鉴镜。  相似文献   

10.
张谨 《社科纵横》2006,21(8):1-5
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技观;提出了“技术革命”的核心思想;确立了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科技发展原则和“百家争鸣”的基本方略。他把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和培养大批科技人才看作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由于受历史、时代的局限,毛泽东的科技思想出现了矛盾与曲折。我们应该具体地历史地对待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略论毛泽东文化建设的理论赖驰群新时期向我们提出了重新塑造中国新型文化体系的繁重任务,而新文化体系的建立必然与文化批判与价值重构相结合,以充分体现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了顺利完成时代赋于我们的重任,为了保证思想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原则,重温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理论观点。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新学习和探讨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对于全党在新形势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来正确了解我们的国情、民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是我党调查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他的调查研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毛泽东还在学生时代,就经常利用假期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5,(11):4-9
毛泽东一生对革命情有独钟,他的革命情结对建国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建设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总结其得失,可以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瑶乡走出的革命家江华的精神品格主要涵盖:理想信念坚定,忠于党和人民;坚持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奉献;坚守家国情怀,注重民族团结;坚持廉洁自律,不忘艰苦朴素。马克思主义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航标灯”;伟大建党精神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传统基因;瑶乡革命先驱影响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直接动力。江华的精神品格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弘扬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于担当奉献的重要精神食粮,是我们在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中坚持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中汇聚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领导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英名风范流芳万世,他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毛泽东思想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革命真理,必将光照千秋,培养和哺育出一代又一代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值此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本刊特设纪念专栏,刊发纪念文章十余篇。这些文章或从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着笔,论述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伟大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  相似文献   

16.
徐海祥 《学术交流》2005,3(3):27-31
毛泽东道德境界的每一个侧面,都深深地印刻着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痕迹。这使得毛泽东一生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充满了自信与追求、富有了创造与奋斗。他的民本主义的价值立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实践理性的人生态度,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极可珍贵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一贯强调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的同时,也一贯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但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而且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人才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用人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他注重在早期革命斗争中培养运动骨干,在根据地创建中培养军事人才和建设人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培养各类人才。毛泽东“兼容并包,任人唯贤”的人才思想,为建国后全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多少年来 ,我党正是依靠这种精神 ,战胜了重重困难 ,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 ,更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科学地分析了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所指出的 :“全党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反对奢侈挥霍之风 ;要把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加强学习 ,…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从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入手,来解决中国的革命和改革问题,其战略基点是一致的。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正确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但也在具体方式、途径和做法方面出现了失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将农民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特别是找到了实现这一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式。他强调发展生产力、改革人民公社体制,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并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业“两个飞跃”等新思路,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有关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