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社会人口容量概述关于人口容量的问题,学者主要是从环境、经济的角度探讨的,即环境人口容量、经济人口容量。实际上,还存在一个社会人口容量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社会人口容量的定义。社会人口容量是指在既定的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社会制度条件下,一个社会能够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或者说最多能够容纳多少人口,超过这个人口数量界限,这个社会就会动荡不安、解体、毁灭。此外,社会人口容量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社会最佳人口容量或社会适度人口容量,即在既定的一系列条件下,这个社会在客观上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者在不否认人口对经济增长/财富增加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又认为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将对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的提高产生长期的挤压,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政府大幅度增加国民福利的支出.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未来人口增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史树中,辛巧,梁振华人口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了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如何认识和协调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天津市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问...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在书刊上见到经济信息收集,经济信息加工、经济信息利用等概念。其实,这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和提法。为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实现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很有必要提出“经济信息产品”这个概念。所谓经济信息收集,实际上是指原始经济信息的收集;经济信息加工实际上是指经济信息产品的生产,经济信息利用实际上是指经济信息产品的利用。本文试图对经济信息、经济信息产品的特点、经济信息与经济信息产品的关系等问题,提出浅见,以资探讨。  相似文献   

5.
清末地方自治与城市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人们研究清末地方自治,比较注重它的思想和措施,至于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则较少涉及。本文试图就清末地方自治与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近代化的关系做一初步探讨。一、地方自治的范围和内容关于清末地方自治,有一个多年来被人们忽略的现象,那就是它的活动范围是城镇,它的内容是城镇的有关事务。所谓地方自治实际上就是城镇自治。地方自治运动应该区别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方法。地方自治的"地方"是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方,而不是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方。实际上前者就是城镇,…  相似文献   

6.
到了世纪之交的时候,由于世象万端、问题丛生,人口研究也越来越开始摆脱传统的羁绊,呈现出边缘化和综合化的倾向.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的并发使得我们的视野不能不因此而拓宽.譬如,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里,人口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就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来认真对待了.在笔者看来,所谓的人口问题实际上就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错位问题、比例失衡问题和矛盾冲突问题,如果我们从广义来理解"资源环境"的话.  相似文献   

7.
构建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生态经济系统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运用和实践 ,它是解决我国人口、粮食、环境和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其对西北民族地区的迫切性更加突出。西北民族地区构建一个生态经济系统 ,不仅仅关系着当地各民族利益 ,也与长江、黄河流域所有人口的利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粮食/人口→均衡●刘成惠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任何国家、任何历史时期所有问题的起点,而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归根到底落实在人口与食物的均衡上。一、问题的提出和均衡的含义当一百多万年以前的第一次农业革命产生了农耕文化并带来剩余农产品以后,人口与粮食的关系就摆脱了...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快速转变之后,我国的人口与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由于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时序结构,人口经济关系兼具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特征。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刘易斯拐点"的显现、人口红利的过早终结等增加了经济减速的风险。从更长远的时期看,我国将迎来人口减少、老年抚养比大幅提高的局面,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人口形态,在这样的人口形态中如何避免陷入长期停滞,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对于我国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议题。  相似文献   

10.
“把学习毛主席著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实际上就是在各项工作中坚持政治挂帅,坚持毛泽东思想挂帅的问题。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任何工作部门,都是重大的原则性问题,而对于农村区社工作来说,更加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农民占我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1.
人口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现在已经谈得很多了,这方面的论著不少。中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家,最近十多年经济发展较快,但人口问题比过去更加突出。经济发展是人口转变的基础,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试图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结构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工农业关系理论的指导下,探讨我国城乡、工农业二元经济  相似文献   

12.
了解和认识当前国际经济的主要关系和主要问题,是《国际经济概论》学习中的重点。当今世界,南北经济关系、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南南经济合作及东西方经济关系,构成了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把握这些主要经济关系,就等于把握了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命脉。我们可以从中对今后国际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格局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急剧膨胀的人口问题、粮食供求矛盾问题和生态环境失衡一直是困扰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或缓和这些问题的对策,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储蓄、投资、消费、国际收支等经济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结构性变化的拐点,本文正是着眼于人口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归纳,以期对中国的人口转变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分析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自独立以来 ,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赢得了“新加坡奇迹”的赞誉。因此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内研究新加坡治国经验的文章很多 ,以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但是 ,至今还没有人涉及新加坡的重要治国原则———人口控制。实际上 ,新加坡的经济繁荣与该国在人口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分不开的。本文拟对此作初步的探讨。一新加坡的人口控制 ,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一是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控制 ,二是如何进行人口控制。在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控制的问题上 ,以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领导人的认识是及时的 ,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魏晓东在《兰州学刊》1989年第4期撰文认为,陈独秀的人口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相适应,否则人口过快增长就会造成“教养无资”,国力因此而受影响。第二,人口不在多寡,而在注重提高素质。第三,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应从限制人口发展生产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人口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单纯限制人口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第四,不应把人口过多看成是一种绝对消极因素。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口过多给社会  相似文献   

16.
人口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现象中的一部分。在这些因素中,经济对人口的决定作用尤为明显。当然,人口本身也是社会经济的因素之一,而且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主体,是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各个时期新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特点新疆是一个边远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地区,且自然环境条件多为干旱,荒漠地  相似文献   

17.
论“劳动力(者)本位”与体制改革郭军经济管理说到底,是劳动管理。劳动管理就是对劳动者的管理,也就是一个如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在原有体制下,劳动关系实际上是在不承认劳动力归个人所有这一天然特权,不承认劳动力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利益上...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口发展过快的问题和教育不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问题,是我国两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人口和教育都与经济有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从根本上说,必须努力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但是,还应当看到,人口与教育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前提,彼此之间,关系密切。教育以人口为对象,人口的发展又以教育为条件,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因此,探讨人口与教育的关系,找出规律性的东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人口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面貌的一面镜子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如同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密度一样,人口结构也是人口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就它的性质来说,主要有两种,即人口的自然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此外,还有介乎这二者之间的人口的地理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属于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则表现为:阶级结构、民族结构、宗教结构、文化结构、婚姻家庭结  相似文献   

20.
对产权问题的认识,我认为不能绝对化,因为产权是不停地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地变化。法律制度特别是经济法实际上是对经济关系的一种法律上的确认,它的法律关系应该是以经济关系为基本内容的。马克思在分析所有制关系的时候,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