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语言在形成思维模式和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中,语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思维创造语言,而语言可固定思维的模式。所以,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支配该语言的思维模式。本文阐述了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对英语语篇的影响,说明传授英语思维模式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模式的三个环节,并用案例说明了三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思维的艺术,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出不同的语言.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以及对英汉语言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交际活动.思维与语言紧密相连.文章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探讨英汉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寻找翻译中思维模式移植与转换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化。不同的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字词作为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必然打上思维模式的烙印。研究英汉思维差异在字词中的表现,针对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意识地促使学习者思维模式的转变,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产出能力和翻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思维和语言关系密切,思维支配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从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入手,分析了不同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中词语运用、句子结构、语篇构建三方面产生的影响,指出英语写作必须明确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以提高跨文化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不同思维模式导致这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必然受不同思维模式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译者和译入语读者的认知。本文试图用认知学的概念合成理论来解释翻译中不同思维模式的转换过程,从而表明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翻译过程的思维活动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翻译的本质,通过分析和对比现有的描述翻译过程中思维活动模式,尝试提出一种新的模式——先验图式模式,翻译行为的实验研究结果能更好地了解文本的语言处理、语言接收、语言生成以及语言使用者的思维策略,旨在揭示译者思维活动和翻译的认知性过程。  相似文献   

8.
浅析思维模式差异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作用的.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而语言的形成由思维来决定.不同的思维方式必定反映在语言的结构上,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造成了英汉语言从文字到语篇结构的不同.汉语受重形象、重综合、重本体的圆式思维模式影响,产生了以形声义为一体的汉字.汉语句子和语篇结构以语义为中心,无词形变化和严格的语法限制,是一种"意会"语言.英语受重抽象、重综合、重客体的线性思维模式影响,句子结构严谨,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并以被动语态居多.了解思维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帮助外语学习者从更广泛、更深入的角度去了解语言,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灵魂,二者互为表征.美汉思维模式的差异给EFL学生写作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本文结合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语言不同层次上的表现,来分析中国学生遇到写作困难的主要原因,并从中得出启示,以帮助EFL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文化间有不同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结构特点的不同。对不同思维模式下的语言结构的规则和特征有清楚的认识与区别 ,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不同文化深层次的差异,而且与语言表达方式密切相关。对各类语言、文化做内在的、实质性的比较研究,首先应对统治该语言、文化的思想范畴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试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入手,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并探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拟语言结构”述评——评列维·施特劳斯的美学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维·施特劳斯在神话人类学分析中所建构的“拟语言结构”思想 ,界乎弗洛伊德和拉康的语言理论之间 ,又对二者有所补益。它不仅表明列维·施特劳斯对于人类思维与社会行为特征之间互动关系的思索 ,也体现了西方现代美学在语言本质论方面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观决定了汉语的直觉性和悟性思维。汉语在词法、句法以及篇章上注重意义表达的整体性。"天人相分"的西方哲学观决定了英语的逻辑性和理性思维。英语在各个不同的语言层面以形态和形式结构为主。汉英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汉语重语义和英语重语法的研究方法论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以及历史演进的不同 ,因而思维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英汉语言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介绍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 ,进而从六个方面就思维方式对语言系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言观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 1)语言是一个由多重结构组成的动态系统 ;( 2 )语言与思维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 3 )语言是共性与个性、共时性与历时性发展的辩证统一体 ;( 4)语言具有社会存在和生活实践本质。现代语言观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 ,它反映出人类在语言问题上从“工具论”、“符号论”到“系统论”和“本体论”思想的发展历程 ,揭示了西方现代哲学相对于传统哲学而言在视界和思维方式上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表现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意识密切相关。本文在对汉语的动宾结构进行客观详尽分类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汉语动宾结构在日语中的对译差异。对其差异的原因主要从言语类型学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韩国文化对韩语话语规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文化中的“无我”特性和“集体”观念在韩语话语规则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同时也反映了韩国社会的语言交际特点和韩国人的思维模式。因此,在中韩文化交往中,了解这些文化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语言理解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把语言当作文化资源和文化实践的语言人类学中,语言就是一种行动的方式,人们用语言做事情。语言还能反映群体和个人的分类方式和思维特征,反映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一方面,语言作为历史的沉淀,折射社会文化结构,并具备自身的结构,能够指导和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另一方面,语言在被运用的实践过程中,群体和个人的力量又构成能动性,反过来对语言结构形成冲击,甚至改变语言。事实上,结构与能动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综观语言学史,各式理论的演进,无不围绕着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研究方法两方面内容而展开,处处充满了哲学思想的交锋。从古代的名实之争、语言世界观,到现代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共时和历时,以及当代的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功能、深度和广度等,概莫能外。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是贯穿于形形色色的语言学理论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20.
"不中听"信息传递的基本言语序列具有某些普遍性特征,但不同文化传递"不中听"信息时的语篇组织模式、思维方式、交际策略的选择倾向具有明显差异,文章借助实例透视中西"不中听"信息交际风格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