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然  刘茜 《社会》2003,(11):58-59
私人侦探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1992年,上海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人侦探机构“上海社会安全咨询调查事务所”。由当时号称国内四大刑侦专家的4位长者担纲,创始人为上海滩鼎鼎有名的大侦探端木宏峪,上海人通常称他为“大侦探端木”。这家私人侦探所的成立,据说与他在上海警界树立的权威地位很有关系。新中国的私人侦探业开始出现萌芽。  相似文献   

2.
女作家创作的特殊情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君宜曾说:“注意到一个现象吗?女作家笔下的女人,尽管呆板的,庸俗的,鄙陋的……也都有,但是都很少那样完全离不开男子,从思想、人格到肉体都依附于男子的人物。有的话,那一般都不是被讴歌、赞美的对象。(这在男作家笔下是常出现的),而是被贬抑的对象。作家对于这样的同类,所能够赋予的,每每顶多是哀怜。”男作家笔下所赞美的,讴歌的形象,在女作家笔下却成了被贬抑或哀怜的对象,可见女作家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创作情绪外,还有区别于男作家的特殊的情绪在创作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笔下的英国人形象一般都带有粗暴、专制、非人性的特征。作者摹绘了他们的傲慢与道义上的失败 ,描写并批判了印度社会存在的崇尚英国的习俗。英国人作为“他者”,在普列姆昌德笔下局限于政治意识形态层面 ,反映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情感 ,也是他重塑印度自我形象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4.
论高晓声与鲁迅“国民性”思想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起新时期作家高晓声,人们不自觉地就会想起他笔下的陈奂生。“漏斗户”主陈奂生以响当当的上城经历,以因花五元钱住一夜招待所忿忿然而后又自吹自擂获得精神安慰的艺术形象,长久地留在读者的心里,人们由此而想起鲁迅笔下的阿Q,想起鲁迅批判的国民劣根性在当今人们...  相似文献   

5.
李建平 《社科纵横》2003,18(3):59-60
作为鲁迅笔下一代跨越历史门槛的中国知识分子 ,他们身上时时表现着二重性 ,这有着特定的社会原因 ,也有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原因。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批鲁现象 ,有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渊源 ,这一切和鲁迅笔下的具有二重性格的知识分子产生的原因有暗合之处 ,这也是历史上一再出现的批鲁的共同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6.
张喜贵 《学术交流》2001,1(6):131-134
庾信作品中现存有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前期生活于萧梁宫廷的诗人,其笔下的女性多以镜前丽人的面目出现,她们春风得意,艳丽华美,虽人数众多但缺少个性,多是一个个美人的剪影.而后期由于身世的变迁,犹如美女被迫改嫁,其笔下的女性也一变为闺中怨妇,代自己抒写内心的隐秘.  相似文献   

7.
辛晓玲 《社科纵横》2005,20(3):130-131
本文通过独特的视野、优美的笔触浅谈了河西近年出版刊发的小说,从河西作者笔下,不仅看到了真实的西部,也看到了拥有西部特色的同时也拥有了超越地域性可能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张羽 《学术交流》2003,(10):162-163
泰戈尔与许地山、冰心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一定的类似性,她们大都处于生活的重压之下,信奉"生本不乐"的人生哲学,坚持行动主义。比较这些人物形象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可以分析中印两国民族的心理状态,促使文化交流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11,(10):2-3
春光静好,这个充满田园牧歌情调的季节,布置一个春天主题的餐桌,插上绽放的春花,再以这个季节最美好的春茶入馔,一切都如简·奥斯汀笔下的世界般美好。  相似文献   

10.
伏漫戈 《唐都学刊》2013,29(2):108-112
罗贯中深入描绘了人人欲为帝王、崇尚权变纵横的乱世景象,他认为谋略、气度、品性等因素,是成就霸业者必备的素质,罗贯中笔下的乱世英雄具有忠义的美德.罗贯中的价值观融合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与下层民众的江湖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有岛武郎是鲁迅推崇的日本作家。有岛武郎的小说和文论对鲁迅产生过影响。本文针对有岛和鲁迅笔下反封建、争自我的女性形象,以及人物悲剧的个性原因与社会原因,从“渊源学”和主题学的角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贺坤 《青岛画报》2007,(8):30-35
2007年7月13日,一个特殊的日子,6年前的这一天,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向全世界宣布:北京将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举国欢腾.而青岛这座康有为笔下的"青山、碧海、红瓦、绿树"的城市也开始与奥运结缘.  相似文献   

13.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家。作为中国读者,对川端作品清新、典雅的风格并不陌生,许多人都为他笔下的优美世界所感动。所以,近年来分析川端作品的人也很多。然而,分析川端康成很难套用西方和中国传统审美范畴。对中  相似文献   

14.
汪树东 《学术交流》2007,1(3):141-145
在20世纪中国文学里,由于父权制文化权威的崩溃,母神崇拜极为明显。鲁迅的小说《补天》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之再生》等在五四启蒙文学中首先张扬了母神崇拜之旗帜。在革命文学叙事中,柔石和艾青等作家辛酸地塑造了苦难母神,而曹禺和冯德英等细致描摹着崇高母神。“文革”结束后,张承志、铁凝等知青作家在底层民众中重新发现了母神,但是自然母神的更为完整形象是在莫言、徐坤等作家笔下呈现出来的。由于自然母神的复杂性,恐怖母神形象还曾在曹禺、张爱玲等作家笔下闪露面影。母神崇拜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鲜明的母神形象系列,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反思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还是在评论界,《三国志演义》中的刘禅一直是反面的丑陋的亡国之君的形象。特别是在与诸葛亮的对比中,阿斗几乎成了政治上昏庸、才智上愚笨的代名词。其实这是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的看法。罗贯中笔下的刘禅形象乃是一个丰满复杂鲜活立体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文学典型,其身上蕴藏着颇多的审美价值和丰厚的文化意蕴,有待于我们去发掘。在罗贯中笔下,刘禅的思想性格既有横向的美丑杂揉、优劣一体的多层构成复杂性,也有由美变丑、由明起暗的动态嬗变过程。这个过程以诸葛亮去世为分界线,可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刘禅…  相似文献   

16.
守望     
王成的肖像创作,更多地融入了安塞姆·基弗(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创作的元素与手法,他笔下的人物肖像,扭曲、失落、令人窒息。近年来,王成画了很多写实的狗,笔触极尽优美。此画中的三只狗,沉静中不失机敏,灵性中尽显忠诚,活泼可爱,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7.
武凤珍 《唐都学刊》2000,16(3):117-119
巴尔扎克笔下的伏脱冷是一个丑角的典型,他的确是一个既能做得到,又能说得出的特殊人物。正是这个缘故,才使得他这个“丑角”有资格成为“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8.
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是一部结构复杂、内蕴丰满的古希腊文学名著,通过析读该书卷二第一章,本文试图展示古希腊"自由"观的两种最基本的含义,以及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自由的理解和对享乐主义"自由"观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明朗的天空,使心的高度在云端之上,和风景一样清澈. 文人墨客笔下红瓦绿树的风韵,已经成为东部摩天大厦的精致前景.天边的一道彩虹,柔和地显现出旧时风韵与现代气息渐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狐女意象起源于原始初民的自然崇拜,上古时代多带有神灵色彩。汉魏六朝由崇拜极致过渡到渲染其惑媚之力,从神灵之狐转化为妖兽之狐,至唐代渐融入人性成分,但人性与妖性并存。他对狐女形象进行了全新的改造,蒲松龄笔下的狐女体貌美,才智美,性情美,这种美集中并且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美,深刻体现了人们对人性美特别是女性美的向往和追求。可以说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已经远远不再是传统中的狐女了,她们已经升华为人性美的化身,这也使得狐女形象第一次从普通的市民阶层的传奇故事中走到高贵的文学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