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荷马史诗>反映了荷马时期希腊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文化,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历史观、道德观和宗教观.而在古奥运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荷马史诗>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功能.通过对<荷马史诗>的历史考察,认为荷马时期的体育是规则的争斗、英雄生命的表达、高贵的象征,从而揭示<荷马史诗>对古奥运会思想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宁 《唐都学刊》2009,25(4):29-33
<史记>的叙事风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从组织形式、具体内容到主要方法,<史记>叙事凸显着立体叙事的特点;二、<史记>叙事中显示出巨大的文化内涵及文化整合的精神,体现了宏大叙事的特点;三、<史记>的叙事视角是集合了中立性全知、选择性全知以及戏剧性外视角的某些特性而又富有中国历史叙事特色的一种视角类型;四、司马迁敏锐地发现了历史中存在的对立思想、对立人物、对立情节,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了叙事中的反讽意味;五、<史记>人物传记中存在"声音"的复调、"文体"的复调.  相似文献   

3.
赵江滨 《浙江学刊》2005,(2):109-114
<无名书>是现代著名作家无名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倾注毕生思想和艺术才力创作的大书,蕴含了他的大文化追求,渗透了他独特的艺术主张.本文从<无名书>的创作过程、艺术结构、主人公印蒂的形象蕴含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这是一部充满生命骚动与思想深度的"诗与哲理"小说.它的现代文学史的开创性贡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4.
吴越文化的研究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吴越文化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特点,当前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推进吴越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本文拟作粗浅的综述和评价,以期对吴越文化的深入研究有所借鉴。一、五十年来吴越文化研究的成就位于长江下游的吴、越两个民族,在我国的远古时期,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它与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交相辉映,使长江流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又一摇篮。早在三十  相似文献   

5.
郑玄的诗教思想受孟子影响最深的是"以意逆志"法与以史说<诗>.他在笺<诗>的过程中借鉴并吸收了孟子诗教思想的精髓.孟子认为<诗经>是西周王道教化的产物,可以用<诗>来证明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理想王道时代.郑玄接受孟子以史说诗的方法,于<毛诗传笺>中在<诗序>和<毛传>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成体系的"正变"说以史释诗.郑玄也继承了孟子"以意逆志"的理论,并加入了他自己的创新,将孟子的"以意逆志"法上升为以"美刺"释<诗>.他将<诗经>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背景置于解诗的过程之中,从而推求和诠释诗人之志,赋予"以意逆志"更为深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王进锋 《唐都学刊》2008,24(3):57-60
<保卣>铭是有关西周历史的重要材料.过去很多专家对其进行了考释,但争论仍然很大.本文在详细考证了铭中的几个字之后,认为其讲的是周成王让官员保到诸侯国收取贡品的事.<保卣>将成为研究西周贡纳制度的重要史料.<保卣>的作器者保不是召公夷,也不是明保,而是一个名叫保的负责收取贡品的普通官员.<保卣>带有商器的特点是文化的一种传承.  相似文献   

7.
明代张璁<嘉靖温州府志>的纂修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我们当今研究明代温州的地理、历史、人物、风俗人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军事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反映了张璁热爱家乡、为家乡修史保存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方志编撰思想.  相似文献   

8.
试析《文心雕龙》中的佛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梅 《社科纵横》2008,23(10):100-101
刘勰在写作<文心雕龙>时虽然没有有意识地运用佛学思想来论文,但是实际上<文心雕龙>的写作还是潜移默化地受到佛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些主要表现在作品中大量的"神理"说和"折衷"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对于明中叶史家唐顺之重要史论著作--两部<解疑>,后世一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两部<解疑>的产生,应是充满忧患意识的士大夫唐顺之对明中叶以来剧烈社会变化的历史性思考.它们在历史评价方面的事功观和时势观、对皇朝统治中君臣关系、民族观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春秋笔法的积极反思等三个方面,都表现出突破以理学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束缚的倾向.两部<解疑>产生原因,不仅存在于时代背景、性格和学术思想等各自领域内,更是上述诸方面融合交汇的结果.两部<解疑>的史学思想对唐顺之的<左编>具有直接的影响,并通过<左编>印迹于李贽<藏书>中的某些历史评议.从这层意义讲,它们可谓为晚明史学启蒙思潮中社会批判思想的"先声",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是体现儒家孝道思想的经典文献,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其蕴含的义理一直被各朝君王奉为治世的圭臬,"孝"也逐渐成为规制百姓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作为统摄全书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其所蕴含的义理有三个方面:一是先王的"至德要道"是"孝",二是"孝为道德之根本",三是"孝"有三个级次的目标结构.通过剖析<孝经>的深层义理,辩证地研读<孝经>,对儒家"孝"道进行现代诠释,可以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孝"的伦理道德提供一定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1.
<萧山水利>是萧山水利史上最早、最全面的文献汇编,是古代萧山水利工作的指导性文献,也是其水利建设的经验总结,故在萧山历史文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关干<萧山水利>一书的形成普遍存在误解,即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交待不清,且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因此,本文对<萧山水利>一书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以期纠谬补阙.  相似文献   

12.
<春秋>三传对于泓之战中宋襄公的行为从大致相同的史实记载中却得出了迥异的看法,原因在于三传各自的性质和思想特点有所不同.其中<左传>的记载有较为鲜明的史学特点,其叙事之中也体现了一种历史的理性.<公羊传>和<毂梁传>更侧重义理的阐发从而体现出经学的特色.但<公>、<毂>对宋襄公截然相反的评价,其根本原因在于二传之着眼点不同.而进一步思考,<公羊传>的推崇理想和<毂梁传>的注重现实是密不可分的,这正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张力.  相似文献   

13.
宋法刚 《唐都学刊》2008,24(1):82-84
将<大明王朝>置于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视域中加以解读.作为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阶段性的产物,<大明王朝>透射出新的气象.通过一个圆型的帝王形象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治独裁而非法治正义的、帝王利益高于人民利益的、派系争斗建构政治格局的真实的王朝形象.而在这种真实中,有着基于"真理分裂"的悲剧力量,这种沉潜的悲剧力量使得我们沉默下来去理解政治、理解历史、理解现实并理解自己.反思与沉默是精英文化的素质,于是这样的叙事动机和叙事期待让<大明王朝>在意识形态的表达上,摆脱了寄生主导意识形态的苦恼而倾向精英意识形态的表达.这是社会文化思潮变化的产物,也是精英群体借助大众传媒和大众艺术发出的声音.所有这些将<大明王朝>推上了历史剧的新高峰.同时,这种创作实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后此类电视剧的精神脉络,给电视剧带来勇气和知性,摆脱思想上的贫瘠虚假和寄生懦弱.  相似文献   

14.
内蕴理念生成性的<新青年>,以其倡导科学与民主的自我定位与各种文本相互问的对话所产生的影响,召唤后来者对此所进行的再吸收与再创造,构成了<新青年>的场域.<新青年>场域的构成具体表现为同人的聚合、报业的崛起、文化的选择、思想的推进、文学的革命和大学的建制以及论坛的设置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系发行于东北沦陷区、以青年为时象、为敌伪政权服务的一家综合性文化类期刊.其在发表诸多宣扬"王道政治"之言论的同时,也刊登有表现真实人生与现实的文学作品和论析尚属坚实的文学批评文章.<新青年>时东北文学的批评在刊物的自身历史行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其早期,<新青年>多关注东北现代作家作品的研讨;中期则重在从宏观视角对东北现代文学进行整体分析与历史梳理;后期的<新青年>中,文学批评的文章已极为罕见,它用更多的版面刊发了较多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与文学批评并不对称的态势.尽管如此,<新青年>在推动和发展东北现代文学批评过程中,仍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特有的地位,一些篇章凸现着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诗"与"志"的关系是中国诗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先秦诸子对"诗"、"志"关系多有论述,但从传世文献的记载来看,曾整理、研究过<诗>,对<诗>多有论述的孔子,除"志之所至,诗亦至焉"外,对这个诗学命题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因而,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中出现的"<诗>亡隐志"就显得意义非常."<诗>亡隐志"是孔子在春秋时代用诗背景下,对<诗>的文化功能的总结,同时也是在诗、乐分离之后对<诗>的文化功能的再次规定.它在湮没千年之后的重现,既是对孔子<诗>学思想的完善,也是对以"诗言志"为中心的传统诗学体系的重要补遗.  相似文献   

17.
黎荔 《创新》2008,2(4)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思想艺术传统的全面总结,也蕴含着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先导因素,因此能在"五四"时期被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到文学正宗的地位,多方位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学核心精神与关键理念的建构,显示出对各种言说的巨大的构成功能.围绕<红楼梦>的指涉所带来的文学命题和语言形式.是现代中国文学意义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资源.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期史书《春秋》、《左传》、《国语》以及《史记》等对越民族的记载,是浙江最原始的文献资料,但简略而久系统。对浙江古民族历史有比较完整系统记载的是浙江人自己撰著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两部史书。  相似文献   

19.
阅读<求是学刊>,人们总是特别关注文化哲学;研究文化哲学,人们总要阅读<求是学刊>.在近30年来的中国学术历程中,<求是学刊>已经成为文化哲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文化哲学研究则成为<求是学刊>享誉学术界的最为耀眼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一千英亩>是在文化研究领域对莎士比亚经典剧作<李尔王>进行多重解读的基础上的互文性写作.作品借助女性主叉的叙事、生态批评解析、新历史主义批判--解构美国梦等不同层面的文化批评策略颠覆传统权力话语,并赋予文本新的意义,从而在这个美国中西部农业家庭的历史叙事中蕴含了对当今人类发展状态的强力寓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