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成丽英 《决策探索》2008,(18):74-75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振荡上行,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7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388元。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3.
马尔可夫链在人民币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尤其是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更是引起各方的关注。本文根据2006年1月4日到2006年6月6日的数据,运用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特征及其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给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重大改革,这以后人民币汇率呈现单边升值的态势,那么人民币汇率政策目标是什么?本文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政策目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政策目标是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探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汇率的调整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2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0.52%。2012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41%,实际有效汇率贬值0.99%。期间央行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增强人民币波动的弹性,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汇率弹性的增大,增强了汇率对市场作用的敏感度,通过双边波动效果的增强以应对单边波动可能产生的套利风险。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越来越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得到了改善。本文通过以Girton-Roper模型为基础引入虚拟变量D对2001年1月至2012年11月数据进行回归后发现政策改变后模型中影响因素的作用改变,再分别对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以及2005年8月至2012年11月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出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改革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受国际物价水平的影响较大,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其不再受国际物价水平的影响,而且与国内市场利率产生了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足以说明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7月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格,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全球多年来的结构性失衡使得人民币汇率调整至今仍有着巨大的压力。本文旨在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失衡的现状讨论及分析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即正式改变2008年7月以来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回归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8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下一阶段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重点、有选择地推动资本项目改革,进一步促进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的汇率弹性化改革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阐述了此次汇改对资本市场的这两方面影响,并就新的挑战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7月21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宣布自当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放弃了"计划汇率"的模式,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再次汇改标志着我国人民币汇率朝市场化迈进,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攀升,再次引起关注。本文就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的汇率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人民币升值了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VGARCH-BEKK模型,结合LR似然比检验和Wald检验,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采用199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上证A股指数的日交易数据,并考虑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结构性影响.划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个子样本区间,深入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且在汇改前和汇改后的表现不同;汇改前表现为显著的从汇率到股市收益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主要表现为显著的从股市收益率到汇率变动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有所增强.针对实证结论,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制度因素,并且得出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汇改几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升值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挑战,带来机遇;劳动就业问题难度大,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之后,在国际和国内双重经济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劳动就业也产生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一、人民币汇率与我国通货膨胀率变动状况1.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此之后人民币开始持续升值(见表一)。人民币在汇率改革之后的十天内从8.276升到了8.237,截至2007年底,人民币累计升值13.31%。次贷危机爆发以后,人民币升值势头有所减缓。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政府决定稳定人民币的币值,因此在08年的下半年,人民币的币值一直维持在6.84左右。  相似文献   

15.
自2005年我国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逐年走高。2009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后,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唇枪舌战即频现报端。2010年,美国国会更抛出了“汇率操纵国”的言论,不惜以干涉别国内政的手段试图强压中国政府对人民币进行升值,以缓解美国时下面临的贸易问题和就业问题。本文试从马克思汇率理论的角度,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以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汇率风险:中国企业如何提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率改革究竟会对中国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7.
自1994年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上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这期间也是我国外贸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这个平静的局面在2005年7月21日被彻底打破。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分析了自94年以来我国两次汇率改革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国际收支情况的分析和我国遇到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此外还有人民币国际化在现阶段的情况和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汇率、利率等方面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自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进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开始缓慢升值,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则介绍了中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换8.05元人民币,呈现出单边上扬的走势,升值幅度达到3%。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收支在2005年度也出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2020亿美元,国际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