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一方面,气候变暖和水环境破坏,致使直接可用水资源供给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大幅上升,水资源需求增加,生态用水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如何运用现代经济理论优化水资源配置,是经济学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的沈满洪教授等著的《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资源配置论》一书正响应了该理论与实践的呼唤.该书源于水资源配置实践又高于现实,运用水资源经济理论又有所创新,是一本难得的水资源经济学力作.  相似文献   

2.
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对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具有良性推动作用.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角色、功能的合理定位问题,同时要处理好政府、公用事业企业、消费者三方的关系.具体途径是加强和完善立法、建立独立管制机构以实现政企分离、积极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和听证制度,实现政府管制程序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在英国管制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管制立法先行体现得尤为明显,英国政府首先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主要基础设施产业进行政府管制,使公用企业管制有法可依,民营化改革有规则按程序进行。同时,通过设立独立的管制机构实现对公用企业的有效监控。在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私人企业可以通过竞争投标的方式承担公共事务,从而形成以民间资金为主、低成本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4.
党晓虹 《兰州学刊》2010,(10):84-86,90
作为典型的北方旱作区,山西"四社五村"①在严重缺水的恶劣环境中,凭借着严格遵守和执行传统的带有高度节制、相互忍让精神的水利规约和用水伦理道德,加之当地民间水利组织因时制宜的变通以及"为了大我,牺牲小我"的奉献精神,以最小的用水代价换取了与缺水生态平衡的最高环境利益。这一个案展示了民间组织成功地利用历史遗产,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制约和引导,来管理水资源的文化传统,可以对现代北方地区乡村水资源管理包括村民的用水生活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新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新疆水资源现状、国内外各产业用水结构及经济效益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在保障生态用水的基本前提下,通过水资源在产业之间、产业内部的合理配置,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布局,实现产业经济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要促进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构筑以农户节水生产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巩固和完善农户节水生产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是: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留足生态用水;完善现行农业用水水价形成机制,建立阶梯式累进水价管理体系;开征生态水水资源税;适时建立农户用水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7.
张秋良 《学术论坛》2007,30(11):102-107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洞庭湖水资源资产国有公司、洞庭湖水资源(水权)运营公司、洞庭湖水资源监管局各负其责.共同担负与实施洞庭湖水资源(水权)的运营,这是洞庭湖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改变过去"多龙治水"状况,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水权市场健康发展的洞庭湖水资源(水权)运营制度框架,这是洞庭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必然然提出洞庭湖水资源立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用途管制是政府基于水资源归国家所有和公共利益需要而干预市场的一项专门制度,我国两级水权市场上相关主体的行为均需要贯彻落实该制度要求。当前,水资源要素市场存在政府职能边界不清、水资源用途管制高成本低效率的管制失灵问题,以及初始水权配置中市场缺位、水权交易和水市场建设进程缓慢、水权市场运行基础薄弱等市场不足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需要从优化政府管制和健全市场机制两方面进行法律制度调适。具体措施包括:以公共利益需要为基准,明确政府管制的职能边界;通过构建水资源用途管制的沟通协调机制、适度放松机制、决策参与和监督机制,提升政府管制效能;构建和完善水资源确权登记制度、水权交易价格形成机制、水权交易利益补偿制度、水市场运行的支持保障体系,实现水资源用途管制与市场配置的协调、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6,(9):24-35
我国的水资源"农转非"绝大多数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单方面强制运作和实施的,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平调"和"寻租"等众多问题,降低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论文以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为例,深入农户及用水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建立数据模型,分析节水农户对水资源"农转非"要求经济补偿的意愿以及非农用水部门支付水资源转让费的意愿和能力,考证水资源"农转非"市场化运作的现实意愿,期望最终实现"市场为基础,政府作补充"的水资源"农转非"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论文了解和掌握水资源"农转非"的运作规律,得出对水资源"农转非"体制优化的多项建议,期望能够落实市场机制在水资源"农转非"中的基础地位,实现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机制良好配合的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0.
陈霞明 《云梦学刊》2006,27(3):60-63
财产权的保障并非只有消极等待宪法,但宪法财产权规范并非可有可无。民法和宪法都有保障财产权的制度,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宪法财产权规范的意义在于它确立了国家的积极和消极义务,首先是立法机关的义务,即立法作为与立法不作为的义务。宪法财产权规范的确立对立法而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与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