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两年来"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怀揣高等学历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缺乏工作经验,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危机.与此相对应,大学生"回炉"上技校人数日渐增多.毕业即失业:职业技能是瓶颈.正是"职业技能"这个瓶颈阻碍了大学生本应顺理成章的就业.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就业是大学生最关注的事情,毕竟苦读四年,从某种程度上讲就为了毕业后能就业。整个社会的就业不足使昔日的“天之骄子”们在就业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权益受侵害也成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3.
陈成  逄博 《职业》2012,(8):72
大学生就业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一些文化、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校中,不少大学生甚至有"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目前,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以前的旧观念上:只  相似文献   

4.
肖宝根 《职业》2013,(22):69-70
2013年,大规模的“民工荒”又席卷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今年有699万名大学生毕业,有一部分面临毕业即失业。一方面是“民工荒”有活没人干,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们一职难求,因此“民工荒”实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契机,但同时又是一种挑战--说到底就是观念的挑战:大学生们能不能放下身架,去干农民工的活?对于这一点,伟人名人都有精辟的观点,可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耘 《职业》2002,(4):31-32
如今的就业市场,专科生找不到工作,稀松平常;大学生没有合适的“饭碗”,不再是天方夜谭;研究生早已失去了“物以稀为贵”的优势而不得不“降价出售”;博士生失业或下岗,或许还能被新闻媒体淡淡“炒”上几句。人们在慢慢习惯并接受这种现实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特别群体———女研究生。这几年,考研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女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原因固然种种,但每个人都多多少少考虑到“提高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更有利”,然而毕业时她们发现情况不像想像的那样美好,自己的身价并没有因为硕士学位帽而提高多少。目前,女研究生就业难形成…  相似文献   

6.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9,(14):60-60
“普相女”,指的就是那些相貌、脸蛋并不出众的女生,即普通相貌女生的简称。 在大学扩招和当今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下,不想亲身印证“毕业等于失业”这句话的大学生们,在招聘场上,不仅要拼文凭,拼才学,拼后台关系,还要拼身高,拼长相。  相似文献   

7.
黄芹 《职业》2021,(6):20-2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国内疫情和国际贸易形势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就业市场受到了极大冲击。党中央在稳定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保就业”措施,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其中提高失业人员技能培训质量是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0年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目前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及不足,并从家庭、企业以及政府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荣 《现代交际》2004,(11):12-13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表面问题是就业,实质却是一个如何求生的课题。近两年,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80年代,单位抢夺大学生;90年代,单位挑选大学生;跨入新时代,学生就业太无奈。于是有人戏称,毕业等于失业。 回顾自身走过的那一段段求职经历,深刻地感悟  相似文献   

9.
罗雪挥  孙冉 《现代交际》2005,(12):10-11
传统上人们以经济独立作为长大成人的标志。但如今中国出现了NEET族,即年轻不就业族。他们主动或者 被动放弃了谋生意欲,长期寄居在亲人的屋檐下,“长大不成人”是这些“成年孩子”及社会面临的共同尴尬。2005 年春天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中联的一份提案使得中国NEET群体浮出水面。 江中联在《关于积极稳妥安排“新失业群体”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新失业群体”数量已经超过下岗职工 等“老失业群体”,这是人们首次在一个较高的层面关注到中国NEET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莉  徐忠杰 《现代交际》2013,(12):203-203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每年都有大批大学毕业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问题。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乔璐 《职业》2011,(27):132-132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噩梦,但中职毕业生却创造着对口就业的高就业率。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许多用工企业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中职毕业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到岗后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培训就能为企业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12.
赖文龙 《职业》2007,(21):60-62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供需矛盾突出、企业接收毕业生存在政策性障碍、毕业生择业存在盲目性、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等问题.调查显示,学用脱节导致求职困难.求职大学生中63%的人表示"缺乏工作经验"成为最大困难.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因职业技能不达标失去工作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9.4%,即每3名毕业生中,就有1人因工作能力缺乏而痛失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推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等于失业的论调甚嚣尘上。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高校所有工作的重心,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应适应形势变化,探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过去30年来,我们的城市化基本上是依靠城市扩张、增加原有城市容量、吸纳周边农村人口并同时吸纳外来农民工来提高城市化率和实现城市化的。这种城市化之路,是与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符的。但是,当前我国城市规模已经超大,原有城市的容量也到了极限。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一场金融海啸,不仅使成千上万农民工丢了工作,两代衣民工的“市民化之梦”暂时破灭了,而且,城市各行各业都在裁员,大学生已经连续多年出现“毕业即失业”现象。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毕业人数,造成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从观念、能力、技巧、心理等多方面给予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即对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每年社会关注的热点。2006年毕业的大学生达413万,比上年增加75万,而据人事部调查,2006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166.5万,由此测算有六成大学生会面对失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学生就业中所面对的招聘岗位多数要求“工作经验”的问题却是一个直接而现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57万 上榜推荐语:57万大学生待业在家,10万在啃老 上榜理由: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多大?据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8.
叶贇 《职业》2016,(14):137-137
目前,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社会发展,人才辈出,很多人因为专业素质不够高而被社会淘汰;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仍旧是学校中的思维方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本文重点对第二个原因进行探讨,笔者提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教育,更加应该重视学生面对社会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也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做自己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有些专业盲目扩招,有些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不上,使得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一现象也波及到中等职业师范学校,使其招生面临困难。有些家长认为中等职业师范学校念了也白念。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详细研究了中等职业师范学校的招生、学习、就业等问题,以期带领大家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春节过后,总会出现求职的高峰。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工厂纷纷倒闭,就业形势相比往年更为严峻。而两大就业主体中,农民工的就业比大学生更为乐观。因为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导致毕业即失业。从理论上来看,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