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赋到沧桑句便工──略谈鲜卑族大诗人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杨子才元好问(公元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金代大诗人,属拓拔氏(鲜卑族的一支)。传世的《无遗山诗集》,有诗1300多首;今人编《全金元词》,收入他的词有103首;另有散曲若干首。他以...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发展也使各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在各行各业得到了运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行业属于全新的设计学科,并且在各行业中的运用也较为常见,能够提供相应的数字化艺术设计。伴随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也要强化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从而向世界其他国家展示我国的魅力,因此就需要我们将民间美术运用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之中,使整体设计更加具有文化内涵,提升设计质量。因此,本文针对于民间美术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运用途径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参考拟态词在世界语言中的表现,认为应该在东北方言词汇系统中将拟态词列为一个独立的词类,拟声词恰是拟态词类中的一部分。此外,东北方言的拟态词在语义内容和主观化情感表达上具有特殊的用法,与日语拟态词用法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数字不仅仅是计量的单位,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被憎恶,或被喜爱,并形成数字信仰。但由于民族、地区和各国家的文化不同,数字信仰也各有异同。在韩国,主要存在数字3,7及"三七21"的数字信仰。受原始西伯利亚地区巫俗文化的影响,3被认为是象征宇宙的数字,代表了完美结构;受原始天体崇拜影响,加之接受中国农业文化中的月亮信仰,数字7被认为是生命的周期;由于从西伯利亚南迁至韩半岛,其文化空间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数字3信仰与数字7信仰相结合的现象,因此出现了"三七21"的数字信仰。  相似文献   

5.
光色艺术是视觉音乐的形式之一,从20世纪初斯克里亚宾的光与声的双重交响曲“火之诗”开始发展至今,历经了多媒体、数字时代的更迭,逐渐融入当下生活。以文献研究梳理出其发展的脉络,包括理念起源、技术支持、时代影响等方面。光色艺术是视觉与听觉的融合,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呈现出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民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成为民俗学研究的新领域。不过,这一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成果散见于相关学科,缺乏集中且稳定的共识。以“民俗”的概念为出发点,我们能够通过批评性文献综述的方法来界定数字民俗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路径,并在民俗学和传播学的跨学科视角下提出数字民俗研究的四个核心议题,即民俗的数字文本与知识生产、口头传统的数字再生、在线社区的再部落化、新民俗与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实践,从而探索未来跨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庆秘 《民族论坛》2013,(7X):106-109
在民族高校艺术学所设置的数字艺术专业或数字艺术专业方向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个人职业诉求的错位、数字技术资源分布与专业教学合目的性的失衡、创作观念滞后与新技术新媒介的分离等多重矛盾。调整目标培养走专业精深化、创作形式特色化、资源利用地域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技术运用有效化、学生学习职业化、创作思维前沿化等形式,是提高民族院校数字艺术专业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高校艺术学所设置的数字艺术专业或数字艺术专业方向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个人职业诉求的错位、数字技术资源分布与专业教学合目的性的失衡、创作观念滞后与新技术新媒介的分离等多重矛盾。调整目标培养走专业精深化、创作形式特色化、资源利用地域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技术运用有效化、学生学习职业化、创作思维前沿化等形式,是提高民族院校数字艺术专业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罗丹 《民族论坛》2008,(5):54-55
散曲为元之一盛。其中代言体作品如锦,代言体作家灿若繁星,为元曲一大景观。元散曲的创作概貌为:早期——以词为曲透出尖新活泼之气;中期——全然展现元曲的"蒜酪蛤汤"之味;后期——逐渐雅化中亦留妙趣横生之俗。  相似文献   

10.
“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特殊的量词,它既有个体量词的特征,又兼具约定量词的特征。“宗”在明清两代是一个活跃度很高的量词,到了民国以后,使用频率逐渐降低,在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了量词“宗”的核心用法。一些在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的搭配组合,如活用搭配和间接引申搭配等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不见。本文通过历史文献资料,来讨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量词宗的历时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11.
终元一代,有据可考的散曲家共计有二百人左右,而其中见于记载的西城散曲家就近二十名之多,所占比例之大,令后代学者叹而观之。他们分别为贯云石、马九不忽木、琐非复初、阿里耀卿、阿里西瑛、玉元鼎,大食惟寅、兰楚芳、丁野夫、金元素、金文石、赛景初、吉诚甫、仲易及虎伯恭、虎伯俭、虎伯谦等。这些西城散曲家精通中土语文、深谙汉文化.其作品风格独特质扑自然,语言清俊,真切动人,具有绮丽清新之风格,伙元代”散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使得数字环境下的创造性表达越来越具有表演的功能。相较于面对面的交流形式,民俗学者需要思考经由数字技术的导介而生产的数字民俗如何在表演理论的框架内准确阐释。本文通过对社交媒体上的交流事件进行具体分析,讨论并揭示了数字场所、数字媒介的特征及其关联性,以及数字表演的多重面向,指出理论的解释需要充分考虑数字表演的独特性,而表演视角下的数字民俗研究应当关注的并不是事象本身,而是表演行为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3.
超南语中方位介词和趋向动词的用法并不由动词决定,而是与动作出发点及说话者的视线基点有关,通过越南民族对空间的认知可以揭示超语中方位介词和趋向动词的逻辑意义及隐喻现象,揭示这两类词在越语中的用法及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4.
谈谈“エ─ト、アノ一、マ一、エ─”的作用与用法袁静文,卜庆霞(中国药科大学)(哲里木畜牧学院)凡是与日本人交谈过或听过日本人谈话的人,都会发现日本人在开始说话和说话过程中,总是时不时地夹杂着“”这些词。日本人把这类表现称之为“”(连接语)。(FILL...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为生产与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为了保证艺术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应在艺术设计流程中有效采用数字媒体艺术,提高设计质量水平。对此,应全面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措施,在强化展示设计直观性的基础上拓展数字媒体艺术的使用层面。本文基于此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模式,以期为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华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本文针对指示代词“那个”在汉语言环境的交谈中所具有的多种展示功能,结合该词在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上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并根据当下国人在社交沟通中呈现的用词和语法习惯,依据业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互动语言学方法和基于用法的语法观作为理论取向,利用真实的会话语料,反复推敲整理指示代词的一系列用法,探究各种句式中蕴含的逻辑和趣味性体现。探索适当运用代词句式让沟通更顺畅,合理减少“这个”“那个”等表达方式,以此达到高效沟通和清晰表达的目的。本文结合生活情境和语言模式,探讨了汉语指示词的使用规律。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带动全行业对汉语言文化进行探索和学习,推动我国文化领域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的用言是活用语,有词形和活用变化,包括形容词、形容动词、动词.这些词与汉语的用法相去甚远,也是我们学习日语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彻底掌握日语动词的分类办法,弄清如何区分一段动词、五段动词、力变动词、廿变动词对我们深入学习日语和掌握日语动词的变化规律都将会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罗丹 《民族论坛》2008,(4):54-55
元散曲塑造了情真意切的俗女子形象,她们是纯真、质朴的可爱女子,是大胆、泼辣的倔强女子,是直面情欲的率性女子。元散曲女性形象塑造的这种平民化倾向与元代市井生活的繁荣、散曲娱乐交际的文学功能和散曲创作家们的世俗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近年来"秀"产生的新用法进行了调查.就"秀"在作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的时候,新产生的用例分别作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在考察用作动词的"秀"时,运用了配价语法理论."秀"新产生的用法主要出现在本世纪初,在互联网及现代传媒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灵活地出现在多种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
尹韬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247-24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影视设计之中,不但拓展了广告设计的语言,也促进了设计理念的创新,在影视广告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为广告业务的发展带来新生机,对提升作品的科技价值和文艺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形势下,探索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影视广告设计也显得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媒体技术对影视广告设计的影响,探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在影视广告设计中的独特性,分析其广告创意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优势,为影视广告设计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