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拉波夫的成功在于其对语言变化机制的不懈追求,然而,他所概括出的机制毕竟只是基于美国社会所发生的语言变化,未必能够完全解释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变化。通过在傅村的调查,我们发现,在语言变异的性质、语言扩散的极限以及语言变化的社会基础等方面,傅村父亲称谓发所生的变化都与拉波夫的语言变化机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见,关于语言变化,拉波夫机制还不是最后的答案,还需要作进一步的修正。  相似文献   

2.
中介语可变性研究的两个社会心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中介语研究的两个社会心理模式 ,即拉波夫模式和言语调节理论。大多数中介语的文体变化研究是在拉波夫模式的理论框架内进行的 ,即根据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来研究中介语的文体变化。言语调节理论根据说话人在交谈时对听话人的社会、教育及种族状况的态度来解释中介语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汉语方言都出现了萎缩。虽然傅村方言现在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萎缩,但在人口流动及社会分化的大势下,傅村方言的前景不容乐观。实际上,傅村方言中的某些形式已经在向普通话靠拢,还有少数在城市打工的傅村人亦已用普通话来作为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汉语方言的萎缩势在必然,我们应在此前提下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1961年,美国语言学家威廉·拉波夫在马撒葡萄园岛进行了语言变异实验并指出了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语言变化是进行中的变化,进行中的变化可以被观察并被研究,进而推翻了传统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并改变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在实验中,拉波夫创造性地采用了量化研究的模式来研究社会范畴与双元音央化现象的关系,从而使语言学研究方法有了本质上的改变。量化研究方法现在已经成为语言变异研究中最基本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测试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了双元音/ai//au/的变化和前元音/i//ε// /的变化.以此证明拉波夫的观点:年轻的、精力充沛的职业妇女主导了无标记音变,但她们对有标记的音变的态度却是保守的,而对前元音的变化的态度却是创新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词语是语言的重要构成因素.词语所表达的意义--词义,对人类交际,传承文化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词义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且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人们自身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的语言偏见或语言歧视,使得语言的使用者给语言穿上了身份高低等非语言因素的外衣。通过对一些自发的语言事实利用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历史语言学家徐通锵和人类语言学家萨皮尔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得出语言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即语言平等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社会语言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探讨几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如:甘柏兹、弗格森、伯恩斯坦、拉波夫、特鲁吉尔)在社会语言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研究方法,以及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旨在揭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变异研究有多种方法,如经典的拉波夫式研究法,基于社会网络的研究法,基于语言市场的研究法,基于实践的研究法等.拉氏研究法开语言变异的定量研究之先河,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该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常为人诟病.该方法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会变量的选择,另外一个问题存在于解释上.基于社会网络的语言变异研究法较好地克服了上述不足之处.该方法结合了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因而社会网络本质上是一个"参与者"的概念.基于社会网络的语言变异研究法用网络结构(网络强度值)来解释语言变异现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拉氏研究法中存在的"相关谬误(correlational fallacy)".  相似文献   

10.
着重分析了“吃食堂”类动名结构与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汉语编码机制的密切相关,另外还从社会发展变化、语言的可接受性和约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吃食堂”类语言形式成活的其它因素,采用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类语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索,从而发现其变化规律:具体语言现象易变,但该语言的民族思维方式、语言编码机制所凝固成的句法结构形式却是不易改变的,这一规律对于认识和分析汉语结构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从语义变化探察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的社会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不能脱离社会独自存在的。语言本身是没有性别歧视的,所谓的性别歧视语言是因为社会上各方面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歧视反映在语言中,即语言的使用者有社会歧视,才导致了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可以从英汉词汇的语义变化方面看到其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2.
语言变化有诸多因素形成,其内涵十分丰富。本文根据英语语言事实探讨了影响语音、词汇和语法等不同语言层面上变化的四种重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文中指出音变迫于语言内部系统压力的同时应考虑社会因素,类推因素中“矫枉过正”现象也需要用社会动国来解释。文中接着强调威信因素是借词的重要理据,社会心理因素中还糅合着个人风格的变异。最后着重提出在语言变化研究中,对各因素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交叉现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语言变化无时不在,这种变化虽然有时被指责为语言的退化,却也不可避免.影响英语变化的因素大体可分为内部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本文通过研究英语从古英语发展为当代英语的历史,探索引起变化的社会原因,主要包括:语言接触与分离、权力更替、对时尚的追求和科技进步等四个方面,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个绝对变化的整体,作为一套音义结合、反映客观世界的符号系统,语言的符号本质,即语言符号对客观世界的指代性和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它产生变化的根本内因.社会发展变化只不过是语言变化的外在动力,任何外在因素引起语言系统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语言的符号本质这一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5.
J·Aitchison在<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衰退?>一书中,认为语言变化方向是不可确定的,提出语言的变化既非进步也非衰退的观点,他认为语言的变化是由社会需要引发的,是符合人类生理和心理趋向的社会现象.其实,语言的变化是有方向的,而且可以衡量,其标准就是语言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6.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语言变异概念在界定和解释上目前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重点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澄清变异研究在对象和范围上存在的模糊之处,借助文里奇、拉波夫以及赫尔佐格的开创性研究,根据本体的和应用的两类不同研究目标,划分出广义的和狭义的语言变异,并通过共存性、单系统性、同义同功能性以及社会性进一步阐释语言变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强调语言是以多种变异形式存在的,认为语言系统是一个"有序异质体"。从方法论视角分析,语言变异研究分为定量范式和定性范式两种,两种研究方法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语言变异研究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其严格的方法论,特色之一就是注重收集和分析活生生的、使用中的实际语言材料。本文探讨了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两个阶段使用的具体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语言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指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语言也不例外。受社会诸因素的影响 ,语言的内部结构语音、语法、词汇都在发生变化。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促使其结构要素不断丰富、完善和精练 ,因而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语言接触现象十分复杂,语言接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着语言变化的方式、程度和方向。影响语言接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方面,社会因素和结构因素。汉语方言变化有其内部结构原因,但真正推动其变化的是社会文化力量,它的发展变化,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汉语方言接触的深度和广度的社会文化因素很多,以陕南方言作为语言接触的视点,归纳出制约或影响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社会的依存关系是共变关系,即语言是一个变数,社会也是一个变数,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制约而引起互相变化。“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一定会随着社会生活的步伐发生变化。”(陈原语)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间,中国社会诸因素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的社会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以及文化模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与这一变化相适应,这一时期的语言在各个层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语词运用,还是句式选择,以及修辞手法等,都呈现出了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相同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与“时代精神”相共振的风格。然而,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多维组合的文化形态,在时间的流程中不免裹挟着某种沉渣而出现变化的负面.我们有必要对其作一观察分析,以便更为全面地审视、把握改革开放时代的语言发展变化的内在神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